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2/ 26 08:33: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615家上市公司買理財 大手筆投向結構性存款

字體: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密集發布使用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産品的公告,其中結構性存款最受青睞。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從2020年末的6.44萬億元反彈至2021年1月末的7.02萬億元,其中單位結構性存款增長明顯。

  結構性存款受追捧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2月25日,615家上市公司合計認購理財産品1630.15億元。其中,認購結構性存款1158.75億元,佔比超過70%。

  認購理財産品金額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共25家。其中,隆基股份認購理財産品金額最高,為70億元。隆基股份認購的四款産品均為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率在1.35%-3.85%之間,期限為83天或84天。

  持有理財産品最多的上市公司為江蘇國泰,共計持有45只理財産品,均為結構性存款,産品期限大多在90天左右,預期收益率在1.05%-5.25%之間。

  普益標準研究員鄭哲涵表示,出于對風險控制的考慮,上市公司理財投資更看重本金的安全性,但資管新規出臺後,商業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保本型理財産品大量退出市場。同時,2020年以來,理財産品收益率明顯下滑,信托産品違約事件時有發生。基于相對較高的收益水準及本金安全性,結構性存款更能滿足上市公司的理財需求。

  規模反彈

  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7.02萬億元,環比增加5756.6億元。這是在連續8個月壓降後,結構性存款規模首次回升。2020年4月末,結構性存款規模一度達到逾12萬億元的歷史峰值。

  從單位結構性存款看,截至1月末,中資銀行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為4.21萬億元,環比增加5204.25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按照往年經驗,1月結構性存款規模均有所增加,這主要由于年初銀行信貸資金集中投放,企業閒置資金增加帶動理財需求。

  “1月向來是銀行攬儲旺季,每年1月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都會出現不同幅度增長。”鄭哲涵表示,相比大型銀行,部分中小型銀行存在一定的攬儲壓力,需要依靠發行結構性存款來緩解。

  財政部等四部門日前發布的《關于嚴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切實加強企業2020年年報工作的通知》明確,對于商業銀行吸收的符合《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定義的結構性存款,企業通常應當將其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記入“交易性金融資産”科目,並在資産負債表中“交易性金融資産”項目列示。分析人士認為,上述規定意味著企業存款類數據將“搬家”至財報中其他科目,在報表上企業的現金流會相應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購買結構性存款的積極性。

  向“真結構”轉型

  2020年,結構性存款背後的套利問題和業務亂象引發市場關注,隨著監管強化,結構性存款規模持續收縮。展望2021年,多位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結構性存款有望平穩增長。

  周茂華稱,從壓降結構性存款的初衷看,主要是為減少結構性存款套利、資金空轉風險;治理假結構性存款産品等亂象,促進市場規范健康發展;避免銀行高息攬儲推升銀行負債成本,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創造條件等。預計今年將鞏固“壓降”成果,不會出現規模的大幅上升。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陳健恒表示,結構性存款壓降整頓以來,國內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業務已逐步向“真結構”轉型。對于符合監管要求的真結構性存款,監管部門會鼓勵其規模化發展,2021年可能會看到結構性存款規模重回正增長。

  “2020年,受強監管影響,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和到期收益率逐漸走低。”鄭哲涵預計,2021年監管層不會對結構性存款進行更嚴厲的治理,但也不會放任其快速增長。2021年結構性存款的規模或實現平穩增長,收益率將逐步企穩。

【糾錯】 【責任編輯:閆雨昕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9201127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