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18 08:37: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基金抱團“裂”了:局中人博弈新方向

字體:

  當時針指向新年第三個完整交易周,基金經理們並未得到預期中的答案,焦灼感日益加重。

  提前離開“抱團”隊伍的公募基金經理易洋(化名)此時的心情五味雜陳、難以言表。“憑借從業多年積累的經驗判斷,消費股50倍市盈率(PE)算比較貴了,100倍PE肯定是泡沫。誰能想到,自以為賣出價已足夠貴的白酒股,還能加速上漲一倍有余?”他的語氣中透著失落與不解。

  易洋的經歷折射出A股市場現狀:與普通投資者一樣,許多基金經理很想知道,基金抱團股是否真的到了“雪崩”臨界點?雖然他們是局中人,但參與博弈的機構數量如此廣泛,當前市場環境又前所未有的復雜,以至于難以形成清晰一致的聲音。

  于是,人們看到上周A股一幕:基金抱團的新能源車板塊出現暴跌暴漲,忽而見“雪崩”論者歡呼雀躍,忽而見抱團者信心勃發。一周之內,基金經理觀點激烈碰撞,資金上演兇悍對決。

  “有一點是確定的:2021年,機構的一致性正在動搖,新結構悄然形成。”上海某公募基金公司總經理在私下交流時説,“我給投資者的建議是,與其糾結于抱團會否雪崩,不如專注于基本面的深度挖掘。糾結的本質是眷戀對非常態的賭博,而專注于價值才是投資真意。”

  裂縫,正在加深

  在新年第二個完整交易周,基金抱團股似乎真的看到“狼來了”。

  1月11日,A股下跌,基金抱團股出現松動。出乎意料的是,12日抱團股便集體反彈。13日、14日,基金抱團的新能源車、白酒等板塊大幅殺跌,與此同時,中字頭低估值個股反彈。15日,白酒股仍在殺跌,新能源車強勢反彈,而基金輕倉的銀行股驟然發力。

  與普通投資者一樣,面對跌宕起伏,基金經理禁不住發出靈魂之問:抱團股這次究竟是“真摔”還是“假摔”?

  許多基金經理以“常識”為武器,尖銳批判抱團股高估值現狀。一位從業十余年的基金經理直言不諱:“我很多時候不太明白投資者的邏輯,從200倍PE的公司掙的錢真香,從四五倍PE的公司掙的錢難道就不香?”

  更勁爆的觀點來自數度在高位勸退投資者的寧泉資産創始人楊東。他直接給新能源板塊敲警鐘:現在不是投資光伏、鋰電、電動車股票的好時機。大多數被炒作的新能源股票恐怕未來只能以股價大幅下跌消化估值。

  但同業的回懟來得迅速而猛烈。老牌私募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發文《大戰正酣,豈言退兵》,點明“寫在友軍宣布撤離光伏、新能源、智能車之際”,頗有此時退兵“不講武德”之意。“光伏、新能源、智能車都是産業突圍新方向,不讓他們有泡沫讓誰有泡沫?”陳宇説。

  而一位重倉股幾乎均為新能源車和消費龍頭等抱團股的基金經理表示,所謂“常識”,並不是單純從PE判斷,行業前景、個股成長性這些需要深度研究才能得出結論的核心因素,才是判斷基金抱團股是否高估的關鍵。深度抱團股往往是基金經理研究得最深最透的個股,單純從靜態PE無法判斷抱團股前景。

  對決,難有王者

  基金抱團股的震蕩引來的不僅僅是口舌之爭,還有巨量資金的激烈對決。

  以新能源板塊為例,上周該板塊一度重挫時,公開披露的龍虎榜交易席位中,巨量賣出的是機構,巨量買入的也是機構,北向資金也深度參與其中。單個席位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猛烈對撞,激蕩起個股蔚為壯觀的波瀾。

  在2020年公募基金業績榜領跑的一位基金經理説,“短短幾個交易日,一些個股價格回調幅度達30%,對于清楚了解這些個股基本面的我們來説,只有一個反應,趕緊配置。買入價與未來估值的匹配是我們關心的首要因素。”

  這種反應為許多管理規模超百億元的公募基金經理所共有。“我管理的基金規模不小,硬著頭皮只能買大票,大票流動性好,研究也透徹。對于小票,一來研究不清晰,一旦看錯,賣也賣不出;二來即使研究透了也買不多。”某大型公募機構的一位基金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旦這些龍頭股下跌百分之二三十,可以再度買入。”

  有趣的是,與這些大膽加倉的基金經理逆行的恰恰是同行“戰友”。一位以“中庸穩健”著稱的南方某基金經理在上周的市場劇烈震蕩中,選擇拋售抱團股。“我們公司有些研究TMT、半導體起家的基金經理現在拿的都是以前完全不碰的白酒股。對于我來説,這就是個反向指標。”解釋賣出抱團股原因時,該基金經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拋出這個觀點。

  雖然許多基金經理並不認為抱團股已到“雪崩”臨界點,但他們普遍擔憂,真到了“雪崩”那一天,賣出的衝擊成本會前所未有的大。而這種擔憂會促使部分基金經理選擇提前下車。業內人士稱,資金量較大的基金在個股買賣中通常不限價格,否則會出現買賣不成功的情況。因此,一旦有基金抱團股形成趨勢性下跌苗頭,就存在不計成本往下砸的可能性。

  在採訪中,中國證券報記者歸納了基金經理對抱團股會否“雪崩”的三條“紅線”:一是流動性出現變化;二是抱團標的范圍,若一再縮小,意味後續增量資金供給不足;三是南向資金增倉,涌入港股代表A股資金流失。

  方向,悄然明朗

  對基金抱團股的前景,雖然業內分歧巨大,但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至少在倉位和投資板塊的微調上,許多基金經理已有所動作。

  “近期以微調倉為主,後續市場若持續過熱會加強警惕性。近期調倉思路,一是市場分化進一步加大,盡量優中選優;二是市場波動開始增加,略微控制波動。若出現市場微觀流動性過于寬鬆以及美債收益率明顯抬升,將立即減倉。”某金牛基金經理説。

  該基金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行業分散的情況下,最近對個股進行了適度集中。目前的組合包括,一是TMT、消費電子、汽車零部件和智能駕駛等新興産業方向;二是醫藥和消費等長期預期較穩健的板塊,它們過去幾年估值擴張明顯,2021年全年獲得正收益的難度較大,但個股會有顯著差異;三是能給組合貢獻明顯正收益的經濟復蘇相關板塊,包括化工、交運、機械以及金融和房地産等。

  泓德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蘇昌景表示,從增量配置的角度思考,未來傾向優先配置安全邊際較高和性價比更好的板塊。例如,部分金融地産、消費電子及周期成長股。前期股價表現超強的遠期景氣度存在確定性的板塊,例如新能源車、光伏等需等待性價比相對較好的時機。

  或許,在2021年以來公募基金爆款不斷、資金蜂擁流入機構的背景下,基金經理所説的這些新方向已悄然明朗。(李惠敏 徐金忠)

【糾錯】 【責任編輯:李童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23112699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