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鵬華基金公募債券投資部副總經理祝松做客新華網投教基地和今日頭條財經頻道線上訪談欄目《投基方法論》,分享債券投資經驗、後市觀點和投資策略。
嘉賓簡介:祝松,經濟學碩士,13年金融證券從業經驗;曾任職于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資金營運部、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2014年1月加盟鵬華基金,從事債券投資管理,現同時擔任鵬華基金公募債券投資部副總經理;2019年獲《中國基金報》“第六屆英華獎五年期純債投資最佳基金經理”。
問:在股票投資中,常有投資風格、派係之分,債券投資中有嗎?如果有的話,你是什麼風格?
祝松:
債券價值衡量標準不像股票那麼具體,但也有一套價值衡量體係,比如利率、利差水平與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匹配度,利率、利差水平在歷史處在什麼位置,債券利率與同類資産(如貸款)以及負債要求的對比情況等。
我個人是以基本面和政策面分析為基礎的價值投資風格,在投資過程中,會把債券價值作為投資決策首要的考量因素。投資不會冒太大風險,會進行一些左側操作,通過對債券的倉位和久期的選擇實現對風險的控制。
問:機構和個人對債券基金的投資偏好有差異嗎?不同的投資者類型,投資中要注意哪些?
祝松:
對固定收益類産品而言,個人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偏低,而機構客戶的風險偏好也十分有限。無論什麼時候,固收領域投資都要將風險放在第一位,穩健投資非常重要。大多數固收産品的投資人風險承受能力不強,固收産品更應該力爭為投資人帶來的是長期、穩定回報,而不是波動、起伏、博弈的回報。
市場環境中很多信息是無法觀測到的,只能以自己認知為上限進行投資判斷。因此無論是債券、可轉債、股票等投資,每一次投資選擇都有一定勝率,好選擇和壞選擇之間更多是勝率的差異。即使事後看證明了此前的判斷,但可能邏輯完全不同,因此投資上不宜過于“極端”,投資需要有節制。要對市場保持敬畏之心,要時常抱有懷疑市場甚至懷疑自己的心態,避免組合操作過于執著于某一方向;同時投資策略選擇時避免過于激進,做好流動性管理,並依靠團隊力量管好信用風險。
問:你管理的多只債基今年以來均取得不錯的成績,長期年化回報也不錯,投資收益主要來源于哪裏?
祝松:
從收益分解角度看,投資組合的收益主要來自于三方面,第一是久期選擇,會階段性地配置一些久期較長的利率債來提升組合收益;第二是信用個券選擇,通過挖掘信用債價值穩定組合收益;第三是參與可轉債市場,通過波段和轉債個券選擇增厚組合收益。相對來説,希望通過不同策略去獲取收益,而不局限于單一策略。單一策略可能會固化,也可能失靈,希望投資上逐漸“多元化”,應對更多市場,走得更長遠。
問:在債券投資中,有哪些成功的案例與大家分享?
祝松:
2018年初,增配長久期債券,把握上半年行情機會。2018年一季度,當時10年期國債利率在3.8%以上、10年期國開債在4.8%以上,處于歷史高位。這有點類似2014年的情況,一開始市場對貨幣放松沒有預期,投資人慢慢觀察到資金面放松,後來才看到央行降準政策落地。2018年也是如此,一季度市場對貨幣政策是否能放松非常懷疑,我觀察到一季度市場資金面偏寬松,是2017年沒有出現的情況,疊加經濟出現增速放緩壓力,當時判斷貨幣政策存在提前放松的可能,因此二三月份增配長期利率債,並在四五月份市場調整階段逆勢進一步拉長久期,果斷布局,抓住了2018年債市機遇。
問:投資中有失敗的案例嗎?
祝松:
2018年對可轉債布局時間偏早。我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就對可轉債加倉,並且在四季度繼續提高銀行等大盤轉債倉位,但12月銀行轉債的補跌對組合凈值造成了擾動。當時主要是預測一季度信貸會放量,因此看多權益、看空債券。不過,也正是因為2018年下半年的加倉,才較好的把握住2019年一季度可轉債的大行情。
今年3月份,我判斷市場行情偏亢奮,類似2015年的行情,因此先減倉避開風險。投資更多是把握預期差機會,市場對經濟預期由年初的悲觀逐步改為樂觀,但我預判經濟還是有一定的增速放緩壓力,減倉可轉債,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市場回調風險。
問:大家對債券後市比較關心,你怎麼看債券市場投資機會?
祝松:
展望後市,整體而言債券市場仍然面臨較好的基本面和政策面環境。
宏觀經濟方面,經濟仍有增速放緩壓力,一是托底政策非“大水漫灌式”,基建增速大幅提高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未來房地産投資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三是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進出口問題不確定仍強,全球形勢難言樂觀。
貨幣政策方面,在經濟增速放緩壓力較大、中小企業仍面臨融資困難的背景下,貨幣政策收緊的概率不大,隨著海外央行進入降息潮,國內貨幣政策放松的空間將進一步加大。
風險方面,目前債券利率已處于一個偏低位置,十年期國債利率接近3%,歷史上只有四五次下破3%整數位,市場短期走勢可能更為糾結,比如四季度,我們也比較關注通脹壓力、債市供給壓力、包括進出口問題的變化,這些都可能給短期市場造成擾動。
問:能否分享下你後市的操作策略?
祝松:
後面還是會採取靈活、多元的投資策略。
純債方面,會根據基本面和政策面分析以及市場走勢靈活調整久期,如果覺得短期市場面臨一定壓力,會把組合久期降到一個偏低的水平,以中高評級信用債為主,挖掘信用個券投資價值,後面根據市場走勢和預期差情況擇機提高久期。
轉債方面,盡管經濟仍有增速放緩壓力,但在逆周期政策影響下,市場預期未必會進一步惡化,考慮到當前權益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不高,後市權益市場可能存在估值提升的機會,對于可轉債和可交換債品種,當前市場股性標的較多,轉債走勢可能與正股相關性較高,需要重視個券的價值挖掘。
(本訪談純屬被訪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鏈接:
【投基方法論】景順長城劉彥春:承受波動才能享受權益資産的高回報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