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法蘭克福9月20日電 財經觀察:從法蘭克福車展看中德汽車産業合作升級
新華社記者沈忠浩 朱晟 左為
在産業變革與國際貿易不確定性持續疊加的背景下,全球汽車業發展正遭遇“逆風”,這從今年法蘭克福國際車展的展覽面積和展商數量“縮水”可見一斑。然而,作為全球主要的汽車生産、研發和消費市場,中德兩國的汽車産業合作在全球“逆風”中保持活躍並穩步升級。
聚焦産業轉型
本次車展上,一汽紅旗、長城WEY、拜騰等中國企業展示的整車引起了德國業界的高度關注,到訪中國企業展臺的德國車企負責人絡繹不絕,德國多家主流媒體聚焦車展上的“中國熱”。同時,中國企業代表也紛紛前往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大眾、奧迪等展臺,向德國主場車企“取經”並交流合作意向。
業內人士指出,中德企業在車展上重點展示的概念車和量産車,均反映了汽車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轉型方向,中德汽車産業合作升級也聚焦于此。
寧德時代等中國動力電池生産企業已成為眾多德國車企的合作夥伴。與此同時,華為、阿裏巴巴、騰訊等中國領軍企業也與戴姆勒、寶馬、奧迪等建立了合作關係,成為德國車企開發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智能出行解決方案的可靠夥伴。
德國汽車零部件生産商採埃孚公司首席執行官沙伊德勒對新華社記者説:“汽車業的未來在于電動車、安全性和自動化,還在于中國。”
加深産業融合
瞄準産業轉型的前沿方向,中德兩國汽車産業的融合度在不斷提升,從設計、研發到生産,從零部件到整車,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方面,德國車企抓住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機遇,持續擴大對華投資,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加強本地化發展。
博世集團將最前沿的技術投入中國市場,並通過代工生産、成立合資公司等形式與中國企業深度合作。“長期來看,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集團董事會成員斯特凡·哈通對記者説。
奧迪公司董事會成員亞歷山大·塞茨表示,奧迪將打造更加強大的中國本土團隊,把在中國的研發成果融入奧迪總部的研發産品中,以更好地滿足中國客戶需求。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在穩步挺進德國市場,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生産基地等,吸收德國汽車産業發展經驗,並與德國企業開展本地化合作。
寧德時代正在德國中部城市埃爾福特建設電池工廠,拜騰、蔚來汽車均在慕尼黑成立了設計中心。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岑特格拉夫認為,中國企業的精神活力與歐洲傳統的汽車制造得到了很好的結合。
拜騰首席事務官丁清芬認為,德國團隊帶來了獨特的設計理念、先進的技術工藝和市場前瞻性,同時收獲了來自中國的市場、技術和創業精神。
拓展“朋友圈”
當前,汽車業是中德雙向投資的熱門板塊,雙方企業均以開放態度在對方市場拓展“朋友圈”,通過並購投資等結成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北汽産投副總經理王昊對記者説,德國是世界汽車工業的搖籃,也是汽車領域新技術、新材料、新應用、新模式的主要誕生地和培育地。北汽産投在法蘭克福組建歐洲分公司,旨在尋找德國優秀的中小成長型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吸引德國更多新技術、新模式到中國落地,同時幫助德國中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主任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認為,“面對全球汽車業下行,沒有哪家企業能夠獨善其身。”對德國來説,應進一步向中國開放市場,而不應對中國企業在德並購設置障礙。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