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風變小了,我們去多測幾個點,保證測量精度準確無誤。”將手中《施工管理》教材折了個斜角放到一邊,陳維鵬迅速拿起全站儀向施工現場走去。
日前,在雲南昭通中建三局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的工地上,為確保4.3萬戶建檔立卡戶能如期搬入“新家”,近2000名建設者在工地上揮灑汗水。陳維鵬就是其中的一名專業測量工人。
下午3點多,烈日當空,此時是測量的最佳時機,但也正是工地上最熱的時候。測量點在一公裏外,需要穿過兩個鋼筋加工廠、一個地下室樓板澆築面以及一個樁基現場。
“我們現在已經完成3個地塊26棟單體建築的測量。”陳維鵬説。為了保證工期進度,陳維鵬團隊6個人要在30天內完成7個地塊、72棟單體建築的測量工作,工作量十分繁重,眼下正是任務最緊張的時候。
來到目的地,放下支架和全站儀,陳維鵬的安全帽下不時淌下豆大的汗珠,衣服已被汗水浸濕,黝黑的手臂也被曬得發紅。2011年,18歲的他應徵到西藏某部隊服役,還榮立一次三等功。2016年退役後,他回到家鄉,在建築工地成為一名幹雜活的散工。
剛到建築工地時,從砌築抹灰開始,陳維鵬就比別人更努力。抱著精益求精的態度,他砌體的垂直度、墻面的平整度都超過了同班組其他人;在澆築混凝土時,他也比別人多振搗,勤收面,澆築出來的板面也總是平整、密實。靠著這股學習和鑽研的勁頭,他雖然起步晚,但很快就成為工地上的技術能手。不僅如此,單位組織的農民工夜校培訓,只要有時間,他幾乎一節課不落。
如今的陳維鵬,已成長為一名技術精湛的90後測量員。2017年8月,他正式和中建三局簽訂了勞務合同,完成了從“臨時工”到正式職工的轉變。
從散工到專業工人,對陳維鵬來説,“升級”的不只是一點點,工作幹起來也更有成就感和榮譽感。
“最近工期趕,晚上要加班,不能參加夜校培訓,只能抓緊時間在休息的時候看看書。”完成下午的工作後,翻開書本留下的折角,陳維鵬又認真地看起了書,“現在要趁著年輕,多學點技術,向更專業的領域進發,做一個技術上的多面手。”(記者 李茂穎)
-
一些行業門檻低,臨時工盛行 部分企業試用農民工成省錢“妙招”
“事後我才知道,如果簽訂的是‘試用工’合同,被辭了也不給賠償,用人單位的手段越來越‘高明’了。”12月初,在遼寧務工的31歲農民工陳立國難過地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今年5月,他到大連市一家銀行當安保員,簽訂了三年勞動合同,試用期6個月,月薪2800元。2018-12-13 07:43:50
-
從後臺到前臺:臨客“臨時工”服務不臨時
2018-02-09 18:02:36
-
最有詩意臨時工崗位招募:監測海鳥 日勞務費200元
還記得浙江那一個最有詩意的臨時工崗位嗎?在海島每天面朝大海,聽濤聲鳥鳴。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你願意去嗎?2018-03-24 07:57:17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