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發布的最新《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8年)》(簡稱《年報》)顯示,去年同業理財規模與佔比持續“雙降”。自2017年高點以來,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連續22個月環比“雙降”。截至2018年底,全市場金融同業類産品存續余額1.22萬億元,同比減少2.04萬億元,降幅為62.57%;佔全部理財産品存續余額的3.80%,同比下降7.21個百分點,表明“資金空轉”現象明顯減少。
“從市場情況來看,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作平穩。”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理財産品4.8萬只,存續余額22.04萬億元,與2017年底基本持平。
2018年,《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理財新規”)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監管文件連續出臺,銀行理財業務受到了嚴格的約束。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發布後,銀行理財産品余額總體平穩,未出現大幅波動。
與此同時,經分析,2018年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産品平均期限增加。具體來看,新發行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産品加權平均期限為161天,同比增加約20天。期限在3個月(含)以下的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産品余額為0.66萬億元,不足4月末資管新規發布時規模的一半,佔非保本理財産品余額的3%,較4月末6.17%的佔比下降3.17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國有大型銀行非保本理財産品存續余額為8.51萬億元,同比增長2.43%,市場佔比38.63%;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非保本理財産品存續余額為8.80萬億元,同比下降2.98%,市場佔比39.94%;城市商業銀行非保本理財産品存續余額為3.64萬億元,同比增長1.83%,市場佔比16.50%;農村金融機構非保本理財産品存續余額為0.95萬億元,同比下降9.64%,市場佔比4.32%。
“面對嚴峻的內外環境,在監管層積極引導行業的幫助下,國有銀行憑借出眾的人才儲備、資産配置能力、係統建設、客戶資源等優勢,加速推進理財業務轉型,並取得一定成效,行業資源進一步向頭部集中。”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明珠表示:“2018年監管政策頻出,銀行資管嚴監管態勢持續,給農村金融機構特別是實力較弱的中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帶來了較大挑戰。”
專家表示,資管新規與理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向凈值化轉型,而中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在資管人才儲備、係統建設、産品研發等方面表現出明顯劣勢,難以支撐後續資管業務的轉型與發展,迫使其不得不考慮新的發展方向。隨著凈值化轉型不斷深入,行業頭部聚集效應將進一步凸顯,實力較強的農村金融機構或可抓住此次轉型契機,實現彎道超車,比肩全國性銀行與城商行;實力較弱的農村金融機構則需要審慎考慮資管業務的後續發展路徑以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年報》數據還顯示,2018年非保本理財産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10566億元。其中,個人類産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8403億元,佔全部非保本理財産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的78.08%;分機構類型來看,國有大型銀行累計兌付客戶收益3628億元,佔比34.34%;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累計兌付客戶收益4309億元,佔比40.78%。
在收益率方面,2018年,封閉式非保本産品按募集資金額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為4.97%,同比上升約80個基點。由于2017年市場利率上行幅度較大,而其中部分産品于2018年到期,導致2018年上半年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産品兌付客戶收益率上升。2018年8月以來,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産品兌付客戶收益率持續下降,其中月度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連續5個月環比下降。(記者 錢箐旎)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