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係列報道之科技板塊
2018年科技股上市熱潮即將收官。與上市數量創下歷史新高的火熱相比,投資人面臨的卻是二級市場頻繁破發的尷尬局面。科技股還可以投資嗎?明年還有哪些機會?
回顧:
2018年科技股IPO創新高
Dealogic統計數據表明,2018年中國企業赴美國上市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全年美股共有395只股票IPO,而中概股就有多達63只,佔比高達15.95%。
來自新經濟行業的企業成為資本寵兒,包括愛奇藝(IQ.O)、拼多多(PDD.O)、嗶哩嗶哩(BILI.O)、蔚來汽車(NIO.N)、騰訊音樂(TME.N),對應募資額分別高達24.2億美元、16.3億美元、4.8億美元、11.5億美元、10.7億美元。
同樣,港股市場上,包括小米集團(01810.HK)和美團點評(03690.HK)在內的28家新經濟公司年內融資額累計約1360億港元,佔2018年募集資金總額的近一半。
不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有點失望。以最近剛在美上市的騰訊音樂為例,盡管頭頂音樂盈利第一股頭銜,但上市後第三天就告破發。而港股市場新股破發更加常見。
對此,老虎證券分析師團隊表示,2018年上市的某些互聯網科技公司估值還是偏高,股價是否能獲得有力支撐要看最新一季的財報數據。明年科技股還能否投資,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科技股本身的業績和估值。另一方面還取決于明年的宏觀大環境。
前瞻:
明年科創板有望登場
12月12日,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在2018年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上演講時介紹,科創板將對交易機制進行係列創新,如將在漲跌幅限制、股價波動調節機制、買每一手股票的數量、做市商機制等方面進行市場化的、對標國際市場的創新,以提高市場定價效力。他同時透露,科創板正在進行各種細節論證,2019年上半年推出是大概率事件。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咨詢服務合夥人劉大昌表示,“科創板預計將能夠讓市場有更大能力吸納和支援高科技及創新企業,同時提供一個平臺試行IPO注冊制。”
趨勢:
To B頭部企業仍有望涌現
微軟市值近日趕超蘋果。無獨有偶,2018年年初至今,To B(面向企業用戶)巨頭的股價表現顯著好于To C(面向普通用戶)巨頭。
2018年被認為是産業互聯網爆發的一年,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聚焦To B領域。馬化騰公開宣稱將全面擁抱産業互聯網,並稱騰訊將借此邁進下一個20年;阿里巴巴發布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助力制造業變革;百度推出AI to B平臺,B端業務繼續延展。京東、美團、小米,幾乎所有互聯網巨頭都在重新評估B端價值。
阿裏供應鏈研究中心負責人遊五洋表示,未來B2B(企業對企業)會往産業鏈上游研發和設計角度切入,在下遊的成本控制、物流服務、IT信息化工具和供應鏈金融方面超越傳統分銷體係的同時,努力向上游研發和設計擴張,爭取更大化的利潤。
梧桐樹資本創始合夥人童瑋亮認為,1995~2016年美國市場,企業服務公司總退出金額與企業數量都大于消費類公司;對比美國,中國企業還沒有完成內部信息化的基礎建設,因此每個垂直行業都可能出現2~3家一站式為行業服務的巨頭。
不過他也表示,平臺性的産業互聯網一定要幫助企業開源,掙很多錢才有更多服務行業的機會;從SaaS切入行業的公司一定要拿到行業核心的交易數據,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更多交易相關的服務。
哪些産業明年還有機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梳理髮現,多個券商和創投機構認為雲計算、數字消費和AI板塊2019年有望表現出色。
毅達資本董事長、創始合夥人應文祿表示,2019年將在人工智慧、生命科學、機器人、雲計算、智能制造等産業上加大投資布局。中信證券認為,A股、港股、中概科技股整體估值進入歷史較低區域。中國雲計算滲透率仍較低,預計2017~2020年市場規模CAGR達20%。而人工智慧是“數據變革”的終極方向,AI是市場需求、技術進步和國家政策共同驅動的市場,“AI+場景”將出現落地的突破和持續營收增長。
老虎證券分析師團隊則認為,雲計算和AI是長期的投資主題,很多科技公司也有這方面的投入和研發,但財報所顯示出來的相關利潤佔比很少甚至沒有,因此要談投資價值,其實還為時尚早。(記者 倪明)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