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聯姻”未見得能熬過七年之癢。制藥巨頭諾華此前耗資520億美元收購了全球最大眼科企業愛爾康,近期卻選擇“分手收場”。記者從諾華制藥官網獲悉,諾華將剝離愛爾康眼部護理設備業務,分拆預計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同時啟動回購不超過50億美元的股票,而眼科制藥業務仍繼續留在手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股唯一一家眼科上市公司愛爾眼科卻賺得盆滿缽滿。
耗資520億布局
眼科市場卻業績不佳
有分析師估算認為,愛爾康的分拆價值在150億~230億美元之間。2008年~2011年,諾華陸續耗費520億美元從雀巢手中“接盤”眼科産品子公司愛爾康。收購成功後,愛爾康成為諾華旗下第二大業務部門,營業額達100億美元。自此,諾華的業務范疇涵蓋創新藥、眼科和成熟藥物。據了解,諾華是全球最大的藥企之一,而愛爾康公司則是全球最大眼科專業藥廠,旗下有眼科用藥、眼科醫療器械與耗材、視力保健産品等。
然而“嫁入”諾華的愛爾康業績並不亮眼。數據顯示,愛爾康在2011年還未被完全收購前銷售額增幅為10%,此後連續3年增速僅為3%,2015年銷售額更是下降達到9%。有分析認為,或因為白內障手術裝置和人工晶狀體市場需求下降,導致愛爾康營收持續下跌。
此前諾華總裁曾透露:“愛爾康留在諾華的時間可能快要進入倒計時。”諾華目前正逐漸將資源集中到核心醫藥業務上,愛爾康眼科制藥因為保留下來而被轉入諾華創新藥物部門。針對此次剝離愛爾康眼部護理設備業務,諾華在分拆業務公告中表示,剝離計劃將有助于諾華和愛爾康全力專注于各自增長戰略。
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諾華今年以87億美元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處于臨床階段的基因治療公司,這意味該公司對新藥市場、基因治療領域越來越重視。而隨著公司業務重新調整,巨資買下且銷售額不給力的愛爾康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冷門”眼科
仍被視作“藍海”一片
無論是綜合醫院還是大眾,舊觀念普遍認為“眼科偏小”,到目前為止眼科在器械、設備領域還沒有一個上市公司(無論主機板還是創業板),但實際上,眼科領域唯一一家A股上市的愛爾眼科卻賺得盆滿缽滿。其2017年年報顯示,當年營收增長率接近50%,為近五年來最高;2017年凈利潤達到7.43億元,同比增長33.39%。“作為我國首家上市的醫療服務機構,愛爾眼科近年來營收和凈利潤始終保持高速增長,連鎖醫院數量也在進一步增加,行業地位無可撼動。”
分析認為,無論是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還是青少年兒童離不開“電子屏”的影響,昔日的“冷門”眼科現在卻被視作“藍海”一片。“眼科産品總體來説毛利潤較高,這也是當初諾華購買愛爾康的一大誘因;但因為該領域細分程度高,愛爾康近年來在耗材、器械和設備方面的銷售業績不夠好,所以諾華沒有來得及等到市場春天。”該業內人士表示。(全媒體記者涂端玉、蘇讚)
-
投資者“逼宮”雀巢 點名其“拋售”銀鷺?
前腳雅培“拋售”營養品傳聞還沒徹底平息,後腳華爾街投資人Daniel Loeb發布公開信要求雀巢在剝離業務上“更大膽”,其還點名表示應該賣掉銀鷺。記者梳理髮現,雀巢在華奶粉經營得順風順水,但收購的銀鷺和徐福記等品牌確實有點“拖後腿”。2018-07-08 08:32:18
-
東京股市現大面積拋售暴跌近5%
官房長官菅義偉説,日本政府對于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經濟穩步發展這一判斷沒有改變。他表示,匯率穩定極其重要,應繼續高度關注。2018-02-06 17:32:13
-
打錯了“蒜”盤:大蒜賣1斤虧1元 市場現恐慌性拋售
今年9月底以來,冷庫大蒜開賣後的價格一路下滑,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每斤就下跌了三四毛錢。而之前將大蒜存入冷庫儲存的貿易商,現在一噸至少要賠上千元。2017-10-27 19:48:50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