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 來論
諾而少捐,形同欺騙,這類慈善“表演”也該被零容忍。
據央廣網報道,河北邯鄲涉縣後池村民義務上山修路,靠雙手改變貧窮落後面貌被譽為太行“新愚公”。近日在當地新建成的希望小學愛心拍賣會上,有單位將寫有20萬元的現金支票模型送到校領導手中,但事後拿到手的卻是2000元。負責活動的演出公司表示,20萬支票屬于一個演出道具,不應視為愛心捐款。
一方面大額現金不易攜帶,另一方面也為了向公眾展現自己的愛心和捐款數額,很多捐款人常以現金支票模型的方式表現捐款額。支票模型雖然具有道具性質,但不僅僅是道具,更是捐款承諾和公示。捐款人把支票模型交到受助者或慈善機構手中,即意味著作出相關款額的捐款承諾,事後要履行捐款義務。
盡管不時發生諾而不捐醜事,但很少有人赤裸裸地説,捐款活動只是演戲。
由于普通的贈與合同是實際履行才發生效力的實踐合同,僅僅進行贈與表示或表演對贈與人是沒有拘束力的,而慈善業不僅是人的愛心展現的高尚事業,也關係著受助人的尊嚴和真實受助程度,是不容許投機和炒作的,不容許捐助人變成偽慈善家、光開空頭支票而不如實捐助。
為治理把捐贈變成表演的醜行,2016年全國人大通過了《慈善法》,把捐助從普通贈與中分離出來單獨進行調整。
其中,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捐贈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公開承諾捐贈逾期不交付捐贈財産的,慈善組織或者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贈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組織和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者提起訴訟。
遺憾的是,該規定不適用于像該事件這樣不是通過媒體承諾而是現場進行承諾或表演的行為。但捐款表演這類的直接戲弄,性質不比通過媒體炒作更輕,同樣不可被容忍。
□吳元中(法律工作者)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相親鄙視鏈和寒門的奮鬥
2017-07-14 14:53:18
-
當心太陽鏡傷了孩子眼睛
2017-07-14 13:25:34
-
周年不快樂,特雷莎·梅從風光無限到仕途坎坷
2017-07-14 08:48:27
-
七大妙招不怕蚊蟲叮咬!
2017-07-14 13:25:34
-
是什麼改變了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形象?
2017-07-14 08:47:37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