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5月24日電(記者 呂雪莉、駱曉飛、冀澤)鹽花“開”處金不換。從一滴鹵水出發,巧用鹽、深循環,憑借科技創新推動鹽湖資源梯級開發,青海柴達木盆地察爾汗鹽湖走出了一條“以鉀為主、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的多産業融合發展之路。
科研支撐實現“鹽湖再造”
“50多年來,鹽湖人在察爾汗幹成了一件事,那就是把鉀做大了!我們的鹽湖提鉀技術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謝康民説,是科研攻關形成的成套成組技術,讓鹽湖變“活”了。
總面積5856平方公裏的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床,其鉀、鈉、鎂、鋰等各類資源總量達600億噸。青海鹽湖博物館有關資料表明,早在1958年,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青海省海西州鉀肥廠就開始在這裏開採鉀肥。然而,受可利用資源、技術和開採工藝等多種因素限制,直到上個世紀末都沒有形成規模,而且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2002年,基于鹽湖自主研發的反浮選冷結晶法加工工藝和水採船採輸光鹵石礦等技術的突破,國家西部大開發首批標志性工程——百萬噸鉀肥項目開工建設,並于2005年建成達産,一舉改變了中國鉀肥市場的供應格局。
“科研攻關取得的一係列成果的産業化,帶來了企業生産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的倍增,實現了‘鹽湖再造’。”鹽湖股份公司副總裁王石軍説,到2011年建設新增百萬噸鉀肥項目時,從開工建設到建成達産,只用了1年多時間。
據介紹,近十年來,依托青海省鹽湖資源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鹽湖股份公司承擔了國家、省級科研項目40多項,取得省、級部科技成果30多項。
目前,鹽湖股份公司在察爾汗鹽湖已建成氯化鉀産能500萬噸、硝酸鉀産能40萬噸、氫氧化鉀産能50萬噸、碳酸鉀産能7.2萬噸,分別位居世界第四、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
“察爾汗鉀資源實現從單一鉀肥向鉀係列産品延伸,使我國農業用鉀由完全依靠進口轉變為可長期保持自給率50%以上,成為世界鉀肥貿易的‘價格洼地’。”謝康民説。
巧循環變“廢”為“寶”
鹽湖是“死亡的大海”,素有“無機鹽寶庫”之稱,提鉀之後老鹵中伴生資源異常豐富。“為了綜合利用鹽湖資源,近10年來,鹽湖股份公司先後啟動實施了總投資概算達600億元的鹽湖資源綜合利用一、二、三期項目。”王石軍説,一期和二期項目已經于近兩年先後投産,三期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的14個裝置單元,除電石裝置外,已全部建成試車。
隨著一係列資源再利用項目的建成,察爾汗鹽湖資源形成了“資源-産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模式:
鹵水通過太陽能分級蒸發,第一級析出氯化鈉,通過一、二期綜合利用項目,變成了鹼化工係列産品;第二級形成含鉀光鹵石,主要用于生産鉀係列産品;提鉀之後通過第三級蒸發形成的水氯鎂石,是金屬鎂一體化的主要原料;提鎂之後的鹵水經第四級蒸發又作為碳酸鋰項目的原料被利用,而最後形成的尾鹵通過固體鉀礦溶解轉化工藝又回到了鹽田。同時,圍繞氯化物型鹽湖綜合開發的關鍵——“氯氣平衡”,與新能源、煤化工等領域相結合,形成了氯鹼産業集群。
“整個鹽湖開發鏈條的形成,衍生出了一個集鉀鹽、鈉鹽、鎂鹽、鋰鹽和氯鹼于一體的跨行業耦合發展産業集群,鹽湖資源徹底實現了‘吃幹榨盡’。”鹽湖股份鎂業公司總經理王久林説,提鉀之後大量排放的老鹵一度被稱為“鎂害”,現在“害”已經變成了“寶”。
謝康民説:“鉀鋰鎂等原料直接從鹵水中循環提取,不需要開山炸石、破壞地質,且生産環節充分利用了區域太陽能資源,察爾汗的循環經濟是一個綠色生態環保的動態循環。”
“生態鎂鋰鉀園”呼之欲出
如果説察爾汗鹽湖資源的開發前50年只是鉀肥的開採,那近10年來這裏探索的則是一條欠發達地區資源綜合開發的跨越發展之路,而未來5-10年,其目標是建設中國最大的“生態鎂鋰鉀園”。
在察爾汗鹽湖循環經濟産業園展示廳,記者看到的是這樣一幅産業藍圖:鉀工業領域,繼續擴大國內産能達到600萬噸,同時,借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自主知識産權技術優勢,走出去與國外合作開發資源,最終形成境內外1000萬噸鉀規模;鎂工業上,在抓好現有10萬噸金屬鎂裝置達産的基礎上,適時啟動二期10萬噸裝置,最終形成100萬噸鎂産能;在鋰工業領域,今年內完成1萬噸碳酸鋰的達産改造,並加速新建3萬噸裝置,遠期目標是達到10萬噸規模……
“‘生態鎂鋰鉀園’建設目標,是綜合資源優勢、産業實踐和市場趨勢分析而設定的。”鹽湖股份公司董事長王興富説,按照“鹽湖資源是國家戰略資源”的定位,依托現有的産業基礎,鹽湖股份公司將加快推進“走出鉀、抓住鎂、發展鋰、整合鹼、優化氯”的戰略布局,打造中國鋰原料基地、世界鎂工業基地和鉀工業基地。
-
可可西裏無人區鹽湖擴張 或與青藏高原暖濕化有關
據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14日消息,目前青海可可西裏鹽湖擴張明顯,且部分鹽湖出現水體淡化現象,或與全球變化背景下區域氣候變化韻律及青藏高原暖濕化有關。2016-12-14 19:26:46
-
青海:“專利強企”提升柴達木鹽湖資源産業競爭力
記者2日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青海省以政策、項目等引領柴達木盆地的資源開發企業把關鍵技術成果轉化為專利産品,探索出了一條“專利強企”降低産業風險的路子,也有效提高了我國鋰、鎂、鉀等資源的産業競爭力。2016-08-04 00:01:07

-
青咖説來了丨負重前行?給你的心靈減減負
2017-05-24 11:13:59
-
應屆生求職該"一步到位"還是"騎驢找馬"?
2017-05-24 08:30:39
-
【時空新聞】從科舉到高考,防作弊一直被關注
2017-05-24 11:19:23
-
拖延已成疾?五大妙招教你克服拖延習慣
2017-05-24 11:13:59
-
總是買買買?購物成狂或與心理因素有關
2017-05-24 1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