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種地”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4 10:53:05
來源:北京日報

“慧種地”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

字體:

  近日,一位82歲奶奶“馴服”農用無人機的視頻火遍全網。視頻中,老奶奶站在田埂上操作無人機,動作熟練,神情淡定,被網友稱為“炫酷新農人”,也再次帶火了科技助農的話題。

  這些年,隨着傳統農業不斷向現代化轉型,田間地頭的黑科技越來越多。從無人駕駛插秧機在水田中穿梭,到AI精準調度小麥收割機,再到北斗導航為播種“畫”下厘米級精度的軌跡……科技賦能下,不僅種田變得新潮炫酷,農業生産也實現降本增效。據報道,通過運用土壤墑情傳感器,土壤肥料需求得以精確測算,農資浪費問題極大緩解。當各地萬象“耕”新的視頻傳到網上,人們對於傳統農業“看天吃飯”的刻板認知逐漸被打破,“科技發力,豐收在望”成為更廣泛的共識。

  科技助農的新注腳,折射出向科技要産量的重要性。作為14億多人口的大國,吃飯問題向來是頭等大事,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特別是,我國耕地面積有限,一些農作物單産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瞄準農業科技這一活躍變量做文章,是穩産增收的必經之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産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聚焦於此,許多地方紛紛探索行動。據報道,“東北糧倉”通過集聚科研院所、企業等各方資源,逐步構建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協同攻關體系,加速打造更多實實在在的應用場景。還有地方着眼“玩轉黑科技的人”,持續加大農業人才培養和引才力度,助力新農人扎根希望的田野,帶動更多村民智慧種田。

  當然,築牢大國糧倉,端穩手中飯碗,耕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同樣不容忽視。近年來,圍繞耕地數量和質量,相關政策持續發力,從全面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到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再到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牢牢護住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最近,《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管控、保護的原則,更是從制度上進一步夯實了穩産增收的基本盤。

  眼下,秋意漸濃,豐收的畫卷正在田野鋪開。“豐景”滿滿,靠地也靠技。在守牢耕地紅線的基礎上,助力更多“新農友”田間顯身手,鄉村振興的步伐也將更加堅實。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