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四特酒:科技賦能,釀造生態特香美酒-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27 15:01:39
來源:新華網

探秘四特酒:科技賦能,釀造生態特香美酒

字體:

  好酒生於山水間。中國白酒的魅力,源自其優質的原料、清冽的水源、卓越的品質以及獨一無二的風味。這些元素都緊密地與自然生態環境相連結,是支撐白酒品質與個性化風味的關鍵所在。

  四特酒所在的江西省樟樹市,橫跨贛江中游兩岸,位於北緯28°黃金釀酒帶上,這一釀造帶為高溫多雨、乾濕交替的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帶來溫潤的空氣和充足的光照,為釀造美酒提供了優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當走進四特酒廠區內,卻只有在釀造車間附近才能聞到濃郁的酒糟味,這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秘密呢?

  破解“12353”工藝密碼 品味四特酒香

  從歷史與工藝傳承的角度來看,江西樟樹可以説是一塊釀酒寶地,從樟樹市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殷商時代的青銅器,都訴説着這裡綿延千年的酒文化。

  四特酒一直秉持着“讓傳統的更傳統、讓現代的更現代”的企業理念,在工藝方面堅持古法釀造。四特酒所採用的傳統釀造工藝“12353”,正是來自於千年的歷史傳承與歷代釀酒師的經驗總結。

  這裡的“1”是一種原料,即整粒贛鄱稻米,不浸泡,不粉碎,固態發酵;“2”是兩種窖池材料,釀酒窖池四壁由龍虎山丹霞地貌紅褚條石壘砌而成,窖底鋪放優質窖泥;“3”指的是3種大曲原料,即麵粉、麥麩、酒糟(丟糟);“5”代表5輪次發酵,每一輪次投糧的量和發酵的天數都有所不同;最後一個“3”是3層次摘酒,分為上、中、下三層取酒,每個層次的酒分別入庫貯存。

  在“12353”的傳統工藝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堅持手工釀造、因時而造,隨季節的溫度變換,靈活調整車間的生産安排,保證在最適宜的環境中釀造特香型白酒。百年來,經過歷代釀酒師的傳承與優化,成就了如今四特酒總結出的“續渣混蒸,三進四齣”釀造法,並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生態釀造“四特體系” 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傳統釀造工藝並不意味着守舊。現代科技助力酒企提升品質,推動行業從經驗驅動轉向科技創新驅動,以新質生産力賦能實現品質進化。

  在生態釀造方面,四特酒持續走在行業前列。在釀酒過程中,酒糟的産生是不可避免的。過去,酒糟長時間堆放在外,廠區內外到處瀰漫着酒糟味。如今,響應國家生態環保號召,四特酒將窖池中清理出來的酒糟進行廢棄物循環利用,製成有機肥料、液肥或飼料等,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秉承“生態循環、綠色環保”經營理念,四特酒積極推行清潔生産,發展循環經濟,從生態産區、生態釀藝、生態循環、生態用水、生態窖藏等層面,積極打造生態釀造的四特體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努力實現“零碳産區”、“環保生産”、“綠色經營”的高質量發展。其中,“廢糟水分離處理輸送裝置”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廳頒發的“科學技術成果證書”。

  優質的釀酒基地與産能是白酒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石。四特酒公司打造集生態保護、文化體驗、工業旅游於一體的四特生態酒文化園,擁有祚延園、承延園、閣皂山三大釀酒廠區,總佔地面積2000余畝,産能達6萬噸,儲能規模提升至11萬噸,共有7大手工車間和4大機械化生産車間,為江西第一大白酒企業。這些硬體實力,既為四特酒的穩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江西名酒名片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充分底氣。

  四特酒並未因擴充産能而忽視對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而是積極尋求可持續發展,將科技賦能與産業發展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生態釀造之路。四特酒先後獲“江西省優化發展環境監測點”“江西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企業”等榮譽,體現了其在産業中的重要地位和對環境保護的積極貢獻。

  牽頭起草特香型白酒新國標 引領行業發展

  1988年四特酒香型(特香型)獨立香型認定

  作為江西省最大的白酒生産企業,四特酒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推動特香型白酒標準完善,以自身實踐為行業提供借鑒。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GB/T 10781.7—2025《白酒質量要求 第7部分: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新國標將於2025年12月1日正式實施。新國標由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牽頭組織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起草。

  新國標在感官評價體系的革新尤為引人注目。新國標通過感覺器官的感知順序,為消費者提供了通俗易懂、易於感知的具體香氣描述詞,如大米香、曲香、窖香、醇香、陳香、醬香、糟香。這些描述詞不僅詳細地描繪了特香型白酒的獨特香氣,還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直觀的感知體驗。

  新國標充分考慮到産業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及産品特點,重點圍繞特香型白酒感官質量評價標準化研究和釀造工藝特徵進行科學總結和共性表達,構建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可視化表達體系,科學引導消費者直觀地了解、識別特香型白酒品質特徵,品味特香型白酒之美。

  對於新國標的發布,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黨委書記、總經理郭新光&&,特香型白酒是我國白酒香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本次國標修訂按照“明確工藝基礎、突出典型特徵、面向消費端”的基本原則,系統歸納和總結特香型白酒的典型工藝特點、感官特徵等內容。新國標的發布標誌着特香型白酒行業邁入了更加健康、有序、繁榮的新階段,不僅為提高産品質量與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學的技術規範,還為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特香型白酒品質的認知提供了示例,讓消費者享受到更高品質、更透明化的産品,有助於特香型白酒這一品類的全國化推廣。

  知趣諮詢總經理、酒類分析師蔡學飛認為,新國標進一步明確了特香型白酒以大米為主原料、紅褚條石窖池發酵等核心工藝,強化了“純糧固態發酵”屬性,並規範了酸酯平衡等關鍵指標,此舉既保護了傳統工藝特色,又提升了品質門檻。通過規範生産流程和品質要求,既保護傳統工藝獨特性,又推動技術創新,為特香型白酒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標準化支撐,有助於特香型品類的科研進步,同時新標準簡化高低度酒分類,刪除模糊表述,並優化感官術語,以更直觀的語言向消費者傳遞特香型“濃、清、醬三香協調”的典型風格,為消費者提供了更透明的選購依據。新國標的發布,標誌着特香型白酒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對於四特酒的全國化與産品結構升級,甚至是江西特香型産區的規範與發展都有着非常積極的價值。

  以科技守護匠心 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步入四特酒廠區,即可感受到濃厚的科技氛圍。

  四特酒檢測中心實驗室於2018年正式通過CNAS權威認可,達到國家一流實驗室水準,擁有一批專業的理化、色譜檢測分析人員,可利用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氣相色譜儀及液相色譜儀等精密儀器進行分析,確保從原料到基酒生産的全程質量控制。

  為了提升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四特酒還配備了專門用於研究、傳承四特酒釀製技藝的實驗車間,以及大曲車間、酒體設計實驗室、標準品評室、新産品研發室。這些實驗室的建立,為四特酒的科研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硬體基礎和技術支撐,使其能夠在白酒行業的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

  在保留傳統純手工釀造車間的同時,四特酒積極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建立起特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和酶係的數據庫,為白酒的釀造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持。強大的科技創新水平,讓四特酒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截至目前,四特酒已擁有國內有效專利63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設計專利52項。

  正如四特酒副總陳彥龍在天工·拾貳新品發布會上所介紹的:“四特酒擁有17條全自動流水線和定制化專屬智能灌裝系統。143個質量控制點,392項控制標準,公司實驗室是省內酒業唯一企業CNAS認可實驗室,客觀權威,檢測報告全國通認。由內而外、為品質護航。”

  在科技賦能的道路上,四特酒不斷探索創新,將傳統的釀酒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也為整個白酒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樹立了典範。未來,四特酒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釀造出更多美味、環保的特香美酒,與消費者一起共享美好生活。(胡可璐)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