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豐”景|北京市雜交小麥新品種“京麥189”測産成績亮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25 09:30:59
來源:新華網

三夏“豐”景|北京市雜交小麥新品種“京麥189”測産成績亮眼

字體:

仲夏時節,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在房山竇店與順義北小營設立南北兩大小麥新品種展示田,通過"一南一北"區域差異與"一高一低"地力梯度對比,重點檢驗品種抗逆性及産量潛力。其中順義北小營鎮西府村沙壤土田塊憑藉貧瘠土質,成為驗證小麥耐瘠薄、抗逆性能的實驗室。

新品種展示科技育種硬實力

近日,對順義區西府村京麥189示範田進行實收測産,畝産達到了630公斤,較去年同一地塊雜交小麥畝産水平(588公斤),增長了7%。

京麥189是2024~2025年度北京市復耕復墾地主推新品種。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所任立平研究員介紹,二係雜交小麥技術是北京自主研發、全國獨有、世界領先的技術,雜交小麥耐瘠薄性突出,具有抗寒性好、耐晚播、分蘗旺盛、成穗率高等優勢。今年北京市通過政策引導,在通州、大興、平谷、昌平等區復耕復墾地和中低産田推廣種植了3.76萬畝雜交小麥,同比增長3.5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究所孫輝研究員介紹,6月18日—6月19日,京麥189在昌平沙地、大興復耕復墾地的畝産均超過660公斤。

據了解,目前導致北京市小麥單産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肥條件較差的復耕復墾地佔本市小麥播種面積的比例較高,達48.8%,常規小麥品種在復耕復墾地上難以發揮優勢。按照國家關於在鹽鹼地等耕地後備資源上推動“以種適地”工作的思路(《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北京將繼續在各區復耕復墾地、中低産田推廣應用雜交小麥新品種,輻射津冀魯疆等適宜地區,為本市小麥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補短板”。

北京市種子管理站負責人介紹,今年順義展示田集中展示了10個近三年新通過審定且適宜北京種植的新品種,既有高産穩産型品種,也有節水型品種。今天10個品種在沙地上同&比賽,由測産專家們現場實收測産。經過機械化實收、稱重、測水、除雜等環節,10個品種的沙地實際畝産數據新鮮出爐。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趙廣才研究員公布測産結果,産量最高的品種是京麥189,比平均産量增産了26.5%。實收測産結果將為下一步品種更新換代提供直接依據,表現突出的苗頭品種將納入下一年度冬小麥生産種植推介品種梯隊,向全市發布。

新機制加速種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據悉,近年來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按照“徵集篩選-展示評價-推介示範-大面積推廣”的品種轉化應用體系,促進一批批“新、豐、廣、優”小麥品種在京“首展首種”,全市小麥品種更新換代明顯加速。2024年推介的10個品種種植面積佔全市面積64.1%,較上年度推介的10個品種同比增長14.8%。“輪選266”“農大3486”“京冬26”等五個主推品種種植面積位列全市前五。適宜差地塊的“京麥189”系列雜交小麥及適宜好地塊的“中麥Z21”“中麥886”等強筋優質麥從中脫穎而出,種植面積增幅明顯,全市“因地適種”品種布局初顯苗頭。

為了解決部分新品種商品種子量少、在京銷售網點少、栽培技術不配套等問題,市農業農村局將農業技術推廣網絡和品種選育經營單位信息優勢充分結合,為每個新品種建立了三級新品種推廣專員機制,負責為本市新品種種植主體提供專業化VIP服務:介紹品種特徵特性和在當地種植表現情況、提供種源信息、開展全程培訓和田間技術指導。今天田間觀摩結束後,來自京津冀三地農業技術人員、種子零售商等近百人參加了室內培訓,專家講解冬小麥高産栽培技術、雜交小麥育種原理、主推雜交小麥品種及復墾復耕地技術方案。這些參訓人員未來都將成為區級、鎮級新品種推廣專員。

【糾錯】 【責任編輯:李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