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百威中國聯合江蘇農墾集團主辦的第五屆大麥日活動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農場舉行。活動以“麥路生花,再創豐穗”為主題,全面展現雙方在農業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活動現場,百威中國與江蘇省農墾麥芽有限公司簽署了下一階段育種合作協議。截至目前,百威中國已累計從江蘇農墾集團採購大麥23萬噸。
未來,雙方將持續聚焦大麥育種質量與産量的雙提升,將應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先進育種技術,加快國産高端優質啤麥新品係的研發進程,致力於在未來5年新增2-3個國産優質啤麥品係加入百威中國啤酒釀造原料庫,為高品質啤酒的研發創新提供堅實基礎。
百威中國與各方領導及嘉賓共同慶祝“豐穗新程”2025百威中國豐收啟動儀式
百威亞太可持續發展及採購副總裁楊凱在致辭中特別向本地農戶及江蘇農墾致以誠摯感謝,並&&:“正是與江蘇農墾的緊密合作,讓我們成功在本土培育出兩個優質大麥品係與三個酒花品種,開創了高品質本土原料種植的新局面。通過引入前沿技術與創新理念,我們使大麥與啤酒花在産量增長的同時,在品質上也實現了質的飛躍。從田間到餐桌,未來,我們將與江蘇農墾集團攜手,持續賦能本地農戶,推動啤酒行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育種創新,共創國産高質量麥係
“大麥育種是一個長期過程,開發一個新品係需要多年時間。我們能夠提供的重要資源之一,就是依託我們的全球大麥研究中心的優勢,將新品種引入中國並進行本土化培育。然而,新品種無法直接在新環境中種植,必須進行適應性改良。”楊凱説。
本次大麥日活動着重展示百威中國與江蘇農墾聯合選育出的兩個優質大麥品係——Y131與Y148。談及此,楊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正是我們與江蘇農墾合作的價值所在:我們提供大麥品種,江蘇農墾貢獻種植土地和農戶網絡優勢。這種合作模式已成功培育出兩個適應本地種植的大麥新品係——Y131 和 Y148,這標誌着我們在本土化大麥育種領域取得的一個重要創新成果。”
業內人士認為,這兩個品係在本土的成功培育與落地,標誌着雙方在全面推進百威高端啤酒原料本土化進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自2016年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以來,百威中國與江蘇農墾在大麥育種研發方面持續深化合作。2018 年,百威中國引進94個國際優質大麥品係,通過嚴格的內蒙古隔離檢疫種植後,在江蘇黃海、臨海、新洋等多地農科所開展適應性種植試驗。2019年起,雙方組建專業雜交育種團隊,整合百威集團全球釀造經驗與江蘇農墾的種植優勢,構建起完整的本土啤麥全産業鏈閉環研發體系。經過六年的精心選育,Y131與Y148大麥品係在釀造性能、感官品評等方面表現出色。其麥芽色澤深邃、香氣濃郁、口感豐滿醇厚,達到高品質啤酒釀造標準。
百威亞太可持續發展及採購副總裁楊凱發表致辭
百威中國與江蘇省農墾麥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2025-2029百威中國與江蘇農墾大麥育種合作項目
(從左至右依次為:百威亞太可持續發展及採購副總裁楊凱,百威亞太採購及可持續發展高級總監席閻高,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江蘇省農墾麥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江勝,江蘇省農墾集團黨委委員、蘇墾農發總裁丁濤)
現場,江蘇省農墾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姜建友&&:“展望未來,我們對與百威中國的合作充滿信心與期待。我們將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培育更適應江蘇氣候與土壤的高品質啤麥品係,依託百威中國的全國網絡,推動國産啤麥麥芽更大範圍的高端化應用,為農業創新增效和行業繁榮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産業鏈協同,推動産能跨越式提升
作為啤酒釀造的另一大核心原料,啤酒花的質量將直接影響着啤酒的風味、香氣和口感。百威中國自2021年起就前瞻性地布局了室內酒花種植研究,江蘇農墾作為百威中國啤酒原料的戰略合作夥伴深度參與其中。雙方在連雲港市打造了2200平方米的現代化室內酒花種植基地,通過先進農業技術,打造規模化的室內無土栽培,實現了啤酒花産能的跨越式提升。
“事實上,全球具備室外啤酒花種植條件的地區很少——這需要特定的海拔高度、氣候特徵和土壤成分的配合。目前世界上能夠種植高品質啤酒花的産區屈指可數。而我們的室內溫室種植技術突破性地解決了這一地理限制:通過調控環境變量,我們可以在任何地域實現最理想的啤酒花生長條件。”楊凱説。
在項目進程中,雙方創新性地採用了空氣源熱泵系統和智能補光技術,實現了對溫度、濕度、光照時長等關鍵環境參數的精準調控,從而使啤酒花的年收穫頻次從傳統室外種植的一年一茬,大幅提升至三至四茬,實現了産能的顯著增長,為深化産業鏈合作開闢了新路徑。
在科技創新的驅動下,百威中國正積極推進可持續農業與可持續發展項目落地。百威中國100+創新中心自2020年啟動以來,憑藉自身價值鏈資源優勢,為眾多創業團隊鋪設了從構想到實踐的道路。去年,百威中國作為主席單位聯合江蘇農墾集團、華興玻璃及 Impact Hub Shanghai共同發起了100+創新聯盟,通過集聚産業園區、專家學者、投資機構、創新服務&&、創業社群等多方力量,為更多創新技術提供規模化發展和商業應用的可能性。
作為聯盟的示範項目之一,康芬科技創新性地利用啤酒生産過程中的酒糟開發有機肥料,成功取代傳統化肥,有效實現碳減排。同時,其與江蘇農墾在高附加值農業領域也取得突破,在大馬士革玫瑰等特色作物種植方面成果顯著,為農業産業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原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首席釀酒技術顧問張五九&&:“今天,我很高興在這裡見證了國産高端啤麥新品係研發上的成果落地。從育種到施肥,從培育到收穫,再到釀造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我都看到百威中國致力於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産業鏈協同,進而助力我國啤酒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初心。”
種植精細化,助推綠色産業發展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百威中國作為啤酒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先鋒,積極探索精細化農業的發展方向,以創新實踐引領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對此,楊凱&&:“可持續發展對企業,對百威中國來説至關重要。正因如此,我們在2018年就制定了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聚焦四大支柱領域:可持續農業、守護水資、循環包裝和氣候行動”
在大麥日活動中,百威中國重點聚焦農業和氣候行動兩大支柱。楊凱介紹,在農業領域的行動,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保障優質原料以及穩定供應,同時確保對農民及其社區産生積極影響;在氣候行動,即碳減排方面,百威中國曾設定目標,到2025年底將範圍一、二、三的碳排放減少25%,但這一目標已在2023年底提前兩年達成。“我們的最新數據顯示,僅範圍一和二的碳排放已減少超過60%。自2018年設立目標至今,我們為此付出了持續努力。”
據了解,2023年,百威中國聯合江蘇農墾正式成為中國農科院試點單位,通過開展系統性田間試驗,成功研發出適配江蘇土壤特性的環境友好型施肥模型。該模型不僅實現了施肥方案的科學優化,更取得三大突破性成果:化肥使用量顯著降低、大麥産量穩步提升、碳排放大幅減少。到2025年,該模式致力於在減少20%化肥用量的基礎上,實現大麥增産5%-10%,同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這一創新實踐不僅為百威中國打造了綠色供應鏈競爭優勢,更為啤酒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未來,百威中國&&,將繼續攜手合作夥伴,以科技創新驅動國産啤麥産業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