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12月25日電(韓燕、李穎)臨近元旦,下游消費提振,帶動小龍蝦需求增加,疊加大蝦和炮頭蝦供應偏緊,支撐小龍蝦市場交易價格持續上漲,本期價格指數同比增幅擴大。新華指數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新華·潛江龍蝦商品蝦價格指數報777.89點,環比上期(2024年12月9日,下同)上漲35.85點,漲幅4.83%;較基期(2019年1月1日,下同)下跌222.11點,跌幅22.21%。
從主要産區來看,本期湖北産區不同規格小龍蝦價格穩中有跌,大蝦和炮頭蝦小幅下跌;江西産區小龍蝦價格漲跌互現,大蝦漲幅較大,炮頭蝦小幅下跌;山東小龍蝦價格穩中有升,大蝦漲幅較大。
從主要銷區來看,深圳小龍蝦價格指數小幅上漲,小蝦和大蝦漲幅較大;潛江不同規格蝦價格指數漲跌互現,中蝦漲幅較大,大蝦小幅下跌;長春小龍蝦價格指數小幅上漲,小蝦和中蝦漲幅較大;杭州小龍蝦價格指數穩中有升,中蝦和大蝦漲幅較大;其餘城市各規格品價格保持穩定。
本期全國主要淡水水産價格和海水水産價格均漲跌互現。近期大閘蟹上市量繼續縮減,價格波動不大,預計大規格螃蟹價格將進一步上漲。螃蟹産地交易方面,本期各規格價格漲跌互現,其中母蟹價格小幅上漲,公蟹價格漲跌互現。新華指數分析師認為,近期受冷空氣的影響,部分産區養殖戶清塘,同時新一輪蝦還未接上,存塘大蝦量緊缺,市場短暫進入空檔期,部分養殖戶惜售挺價,疊加進口蝦類11月減少,支撐大蝦和炮頭蝦價格增幅擴大,帶動小龍蝦價格持續上漲。預計未來一週小龍蝦價格或將穩中偏強運行。
新華·潛江龍蝦商品蝦價格指數走勢
圖1新華·潛江龍蝦商品蝦價格指數走勢(單位:點)
數據來源:新華財經數據庫、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小龍蝦産業分會、水産養殖網
臨近元旦,下游消費提振,帶動小龍蝦需求增加,疊加大蝦和炮頭蝦供應偏緊,支撐小龍蝦市場交易價格持續上漲,本期價格指數同比增幅擴大。新華指數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新華·潛江龍蝦商品蝦價格指數報777.89點,環比上期(2024年12月9日,下同)上漲35.85點,漲幅4.83%;較基期(2019年1月1日,下同)下跌222.11點,跌幅22.21%。
在供給端,近年來各地小龍蝦養殖熱情高漲,養殖技術也不斷突破,推動上游養殖規模快速擴張,小龍蝦市場競爭加劇;而在需求端,受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市場消費需求降低“供大於求”造成全國餐飲企業競爭“內卷”加劇,大型連鎖餐飲、酒店、中大型企業團購等銷售渠道業務下滑,疊加部分小龍蝦養殖戶持貨惜售,對比去年同期小龍蝦價格小幅下跌。本期新華·潛江龍蝦商品蝦價格指數對比2023年同期(2023年12月23日)下跌65.83點,跌幅7.68%,其中炮頭蝦同比下跌170.31,跌幅較大為14.93%。
新華指數分析師認為,近期受冷空氣的影響部分産區養殖戶清塘,同時新一輪蝦還未接上,存塘大蝦量緊缺,市場短暫進入空檔期,部分養殖戶惜售挺價,疊加進口蝦類11月減少,支撐大蝦和炮頭蝦價格增幅擴大,帶動小龍蝦價格持續上漲。預計未來一週小龍蝦價格或將穩中偏強運行。
由於小龍蝦的生長特性,收穫季節往往集中在3到8月份,一年四季供應量並不均衡。為了實現“吃蝦自由”,潛江市2023年聯合多家科研單位成立了湖北省小龍蝦産業技術研究院,創新池塘精養、溫棚土池和工廠化養殖等小龍蝦特色養殖模式,重點攻關“四季有蝦”核心技術。目前,潛江“四季有蝦”池塘精養模式養殖面積1.4萬畝。今年,潛江市在後湖管理區探索冬季稻田養蝦模式300畝,成功實現了在蝦稻田裏也能養出高品質冬蝦。
近日,江西九江市永修龍蝦種苗繁育中心也正式揭牌,該中心總投資1億元,依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獨創的離體受精卵倣生保存及離體孵化技術,可在全年任意時間高效、批量化地進行小龍蝦種苗繁育,助力補齊冬季、夏季小龍蝦種苗供應短板。
“我們把小龍蝦的卵取下來,在工廠裏育苗,這樣就能在一年四季保證蝦苗供應,也能保證蝦苗質量。”江西福蝦寶農業科技公司董事長高國華&&。目前,該種苗繁育中心已投入使用,可年産抱卵蝦30000斤,産出受精卵1.5億粒,稚苗9000萬尾,年産值可達6000萬元。
紅蝦和青蝦價格指數及均價走勢
圖2 紅蝦和青蝦價格指數走勢對比(單位:點)
數據來源:新華財經數據庫
分品類來看,紅蝦和青蝦市場行情均小幅上漲。截至12月23日,紅蝦價格指數報798.98點,環比上漲1.68%;青蝦價格指數報783.08點,環比上漲1.68%。
圖3 不同規格紅蝦價格走勢(單位:點)
數據來源:新華財經數據庫
分規格來看,不同規格紅蝦和青蝦價格均小幅上漲。
表1不同規格紅蝦均價(單位:元/斤)
數據來源:新華財經數據庫
截至12月23日,紅蝦均價報39.35元/斤,環比上漲1.68%。其中,小紅均價報19.90元/斤,環比上漲4.74%;中紅均價報31.50元/斤,環比上漲2.94%;大紅均價報43.90元/斤,環比上漲0.69%;紅炮頭均價報62.10元/斤,環比上漲0.81%。
圖4不同規格青蝦價格走勢(單位:點)
數據來源:新華財經數據庫
表2不同規格青蝦均價(單位:元/斤)
數據來源:新華財經數據庫
截至12月23日,青蝦均價報39.35元/斤,環比上漲1.68%。其中,小青均價報19.90元/斤,環比上漲4.74%;中青均價報31.50元/斤,環比上漲2.94%;大青均價報43.90元/斤,環比上漲0.69%;青炮頭均價報62.10元/斤,環比上漲0.81%。
主要産區行情
表3主産區龍蝦市場交易均價(元/斤)
數據來源:新華財經數據庫
從主要産區來看,本期湖北産區不同規格小龍蝦價格穩中有跌,大蝦和炮頭蝦小幅下跌;江西産區小龍蝦價格漲跌互現,大蝦增幅較大,炮頭蝦小幅下跌;山東小龍蝦價格穩中有升,大蝦增幅較大。
臨近臘月,晝夜溫差較大,低溫天氣下蝦苗攝食慾望降低,甚至停止進食。12月份之後,氣溫開始明顯降低,10°以下的低溫,小龍蝦的攝食慾望就開始明顯降低,8°以下小龍蝦就開始停止進食,進入冬眠狀態,使得小龍蝦生長緩慢,處於冬眠狀態的小龍蝦甚至會停止攝食任何餌料,存塘大蝦量緊缺,市場短暫進入空檔期,使得大蝦和炮頭蝦價格堅挺。
主要銷區城市行情
表4我國主要城市龍蝦指數變化趨勢(單位:點)
數據來源:新華財經數據庫
從主要銷區來看,截至12月23日,深圳小龍蝦價格指數小幅上漲,小蝦和大蝦漲幅較大,為2.67%和1.29%;潛江不同規格蝦價格指數漲跌互現,中蝦漲幅較大,為5.71%,大蝦小幅下跌,跌幅為1.82%;長春小龍蝦價格指數小幅上漲,小蝦和中蝦漲幅較大,為10.53%和5.88%;杭州小龍蝦價格指數穩中有升,中蝦和大蝦漲幅較大,為7.34%和5.37%;其餘城市各規格品價格保持穩定。
全國主要水産行情
表5 近七天我國主要水産價格(單位:元/公斤)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新華財經數據庫
本期全國主要淡水水産價格和海水水産價格均漲跌互現。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全國水産銷地批發草魚價格7日均線為15.83元/公斤,周環比上漲0.44%;鰱魚價格7日均線為12.50元/公斤,周環比持平;鱸魚價格7日均線為36.06元/公斤,周環比下跌0.30%;淡水蝦價格7日均線為68.82元/公斤,周環比下跌4.03%。海水品種方面,全國水産銷地批發鯧魚價格7日均線為50.79元/公斤,周環比下跌0.42%;大黃魚價格7日均線為42.10元/公斤,周環比下跌0.11%;梭子蟹價格7日均線為160.00元/公斤,周環比上漲3.07%;對蝦價格7日均線為204.93元/公斤,周環比上漲10.32%。
表6 高淳、興化、安徽螃蟹市場交易價格(單位:元/公斤)
數據來源:蘇州市南環橋農副産品批發市場官網、新華財經數據庫
近期大閘蟹上市量繼續縮減,價格波動不大,預計大規格螃蟹價格將進一步上漲。螃蟹産地交易方面,本期各規格價格漲跌互現,其中母蟹價格小幅上漲,公蟹價格漲跌互現。截至2024年12月24日,各規格母蟹價格中3.0-3.5規格報158元/公斤,環比增幅較大,為10.49%;各規格公蟹價格中4.0-4.5規格報231元/公斤,環比小幅下跌,為2.12%。
農産品品牌案例
五常大米:“六動”齊驅 推動品牌行穩致遠
黑龍江省五常市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深入實施五常稻米産業提升工程,通過政府推動、企業帶動、市場撬動、科技助動、質量聯動、監管主動“六動”齊驅,從“品種、品質、品位、品相、品牌”五個方面重點發力,使五常大米聞名天下。五常大米先後獲得地理標誌産品認證、原産地證明商標認定、中國馳名商標認定等,被列入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及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保護名錄。數據顯示,五常市有水田面積251.1萬畝,年産優質水稻約130萬噸,成品五常大米70萬噸,暢銷全國、享譽世界。2024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攀升至713.41億元,九年蟬聯地標産品大米類全國第一。
政企攜手推動 共抓品牌創建
五常市高度重視五常大米品牌管理,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市委宣傳部、政府辦、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稅務局、商務局、財政局、電視台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工作領導小組,農業農村局設有綠色食品産業辦公室,市場局設有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管理辦公室。成立大米産業服務中心,將原來多部門交叉管理,歸口一個部門統一負責,統籌推進品牌的培育、標準、包裝、運營、管理、推介、監管、保護等建設工作,提高了五常大米品牌的打造能力和水平。
2021年3月,五常市申報了五常大米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在壓實工作責任方面,五常市編制實施五常大米産業發展規劃和品牌戰略規劃,以數字經濟、文旅經濟、創意設計賦能五常大米産業,促進五常大米産業高質量發展。聘請有關單位制定《“五常大米”産業發展2024—2026行動方案及遠景目標綱要》,確定了打造“世界級品牌、千億級産業”發展目標,實施十大工程,以此作為引領五常大米産業高質量發展的總抓手。
做大做強做優企業是提升五常大米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實力的重要舉措。多年來,五常市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中糧、華潤、東方、北大荒等大型企業集團,培育了喬府大院、金禾、彩橋、五米常香、華米、葵花陽光等本土大米加工龍頭企業。目前,五常市大米加工企業達55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82家。在企業帶動下,五常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和多個産品品牌受到全國消費者青睞,成為稻米行業的領軍品牌。
做精品種品質 夯實品牌根基
五常市堅持科技創新,加大品種研發,在原種繁育、種子提純復壯、新品種開發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確保原種純、良種優,實現良種全覆蓋,打牢五常大米品質基礎。制定《五常大米原産地保護提升規劃》,科學劃定先導區、過渡區和潛力區,探索分區、分品定價。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制定農業投入品准入清單,實施黑土地保護提升工程,推廣病蟲害統防統治、紙膜覆蓋等綠色防控技術,全面普及水稻“三不用”,綠色有機水稻生産面積達150萬畝。
在完善標準體系及提升品牌價值方面,五常市在現有五常大米標準體系基礎上,完善種植、投入品、倉儲、加工、包裝、溯源等標準,建立科學、規範、系統的管理體系,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良性發展模式。啟動五常大米國家標準修訂工作,為確保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逐年提升,五常市正籌備2024年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品牌價值評價數據信息填報工作,確保2025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逐年遞增。
打造官方市場渠道 提升品牌價值
五常市把市場營銷作為品牌建設的重要抓手,挖掘品牌文化,打造官方主銷渠道,實現“種得好”向“賣得好”華麗轉變。
建立五常稻米文化博物館、稻米學院、稻鄉民居,發展稻鄉旅游,將五常大米産業發展與五常精神、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深挖五常稻米文化內涵,講好五常大米故事,擴大品牌影響,助推農村三産融合發展,打造“中國稻鄉·生態五常”品牌。
組織企業參加全國大型博覽會、展銷會,組織舉辦3屆中國優質稻米之鄉·五常大米節,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開展推介活動,組織“五常大米進京城”為主題的五常大米戰略規劃品牌升級發布會,講好五常大米故事。線上在天貓、京東及抖音商城開設五常大米官方旗艦店,線下在北京銀河SOHO、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建立五常大米官方體驗店。通過廣辟市場營銷渠道,提高了五常大米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撬動五常大米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在維護品牌形象方面,五常市制定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建立企業分級管理制度、違法失信名單制度,完善地理標誌專用標誌核準和證明商標許可准入及退出機制。同時,嚴把水稻進廠關,要求米企對來自不同區域的原糧分倉或分區儲存。對關鍵&賬進行核查,確保來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詢、責任可追究。開展五常大米“千品千檢”工作,每年對全國線上線下千餘款五常大米産品進行隨機抽樣檢驗,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開展維權打假和清網行動。
強化保護監管 護航品牌發展
五常市把品牌保護作為五常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重中之重,發布了《五常大米品牌建設與保護工作實施方案》《五常大米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管理辦法》《五常大米溯源防偽管理規定》《五常大米證明商標授權使用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確規定了五常大米證明商標的授權、使用範圍,加強了監管工作。
在強化溯源管控方面,五常市建立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開發五常大米網和溯源防偽查詢&&,實施五常大米的“三確一檢一碼”溯源防偽體系,溯源防偽碼印製在包裝物右上角,消費者掃描後可查詢産品信息以辨別真偽。同時,利用數字化監管技術,以全市水田面積為基礎,以企業收購本地水稻刷取農戶水稻銷售卡的形式,對全市水稻實行總量控制。與新華網共建溯源中國·稻鄉五常數字監管&&,對種植、加工、運輸、銷售全過程實行數據上鏈,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溯源管理。
在保障知識産權方面,今年5月,五常市對知識産權“一站式”集成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設立了8個服務窗口,開展地標、溯源、證明商標使用許可等業務辦理。為252家企業辦理證明商標使用許可,為46家溯源企業辦理溯源碼620.63萬個,受理48家大米生産企業使用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的申請;提供商標、專利諮詢服務3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