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恒強趨勢難改 醬油賽道分化加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14 10:04:32
來源:中國食品報

強者恒強趨勢難改 醬油賽道分化加劇

字體:

近期,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加加食品四家“醬油股”陸續披露了2024年三季報。整體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延續半年報營收、凈利雙增的態勢;中炬高新雖同比扭虧但未增收;千禾味業在“零添加”概念紅利期結束後,前三季度營收凈利雙降;加加食品虧損進一步擴大,凈利潤增幅墊底。業內人士&&,醬油進入存量市場,市場格局越來越穩定,“強者恒強”趨勢難改,從長遠來看,行業依舊保持向好態勢。

“一哥”前三季度營收200億元

4家“醬油股”3家營收下滑,從4家醬油上市企業披露的三季報來看,今年調味品市場競爭態勢更加複雜,分化進一步加劇。

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實現增長的僅有“一哥”海天味業,為203.99億元,同比增長9.38%,其中醬油業務佔據“半壁江山”,實現營收103.38億元,同比增長7.40%;歸母凈利潤48.15億元,同比增長11.23%;扣非凈利潤46.15億元,同比增長11.14%。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海天味業首次在前三季度營收規模突破200億元大關。

作為“醬油老二”的中炬高新,前三季度營收39.46億元,同比下滑0.17%,下滑幅度有所收窄;歸母凈利潤為5.7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去年同期虧損12.72億元;扣非凈利潤為5.52億元,同比增長19.25%。
 

整體規模位居第三位的千禾味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88億元,同比下降1.9%;完成歸母凈利潤3.52億元,同比下降9.2%;扣非歸母凈利潤3.47億元,同比下降10.3%。

單從業績層面看,加加食品“醬油第一股”的光環越來越黯淡。前三季度,加加食品營收10.36億元,同比下跌14.92%;凈利潤為虧損0.68億元,同比下跌166.58%;扣非凈利潤為虧損0.81億元,同比下跌103.14%。

單從營收來看,3家企業和海天味業的差距越來越大。前三季度,海天味業營收就相當於5個中炬高新、9個千禾味業、20個加加食品。

“零添加”紅利漸退

千禾味業曾因“零添加”概念一度業績暴增,被稱為“醬油黑馬”。

在“零添加”醬油領域,千禾味業布局較早,2008年首推零添加醬油,此後逐步建立起以“零添加”為核心的品牌形象。2016年3月,千禾味業在上交所上市,當年營收7.71億元。2018年,公司正式確立以“零添加”産品為主的産品戰略。

2022年,“零添加”給千禾味業帶來了“潑天富貴”。當年,千禾味業營收24.36億元,增速26.55%,歸母凈利潤3.44億元,增速55.35%,超過此前兩年的增速。2023年,千禾味業營收、凈利繼續雙高增長,營收32.07億元,同比增長31.62%;歸母凈利潤5.30億元,同比增長56.66%,兩項數據創出歷史新高。

紅利出現後,越來越多的調味品企業捲入了“零添加”賽道。海天味業、李錦記、廚邦、欣和、加加食品等均推出了零添加醬油産品,有的進一步推出了“有機零添加”“減鹽零添加”等新品類。

不少食品行業專家一直在呼籲消費者理性看待“零添加”食品,消費者通常會把“零添加”“純天然”“有機”等作為購買標準,“零添加”食品正是廠商迎合大眾對飲食健康追求的一種體現。但“零添加”不等同於完全健康,含食品添加劑的産品也不等同於低劣産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孫寶國曾在多個場合為食品添加劑正名。他&&,使用食品添加劑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提升食品色香味,也是為了防腐、保鮮以及滿足加工工藝的需要,“食品添加劑與違法添加物不同,不能混為一談,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並不會造成食品安全問題。”

雖然一度站上風口,但隨着理性消費的回歸,“零添加”並不能成為“強心劑”。千禾味業業績增速放緩早有徵兆,2024年一季度,業績增速明顯放緩;2024年上半年報,凈利潤2.51億元,同比下滑2.38%。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千禾味業所打造的高端“零添加”醬油,並沒有真正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可。雖然此前業績增速一度迅猛,但“零添加”概念只是一種噱頭,是差異化營銷的一種方式。産品成本高、售價高、消費頻次低,才是該公司多年來未能快速發展、利潤未能快速提升的核心原因。隨着短期發展紅利消退,千禾味業優勢已不再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千禾味業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提升核心競爭力。

競爭加劇行業求新求變

當下,醬油市場乃至整個調味品市場的格局變得越來越穩定,進入存量市場已是行業共識,如何尋找到新增長點成為行業共同面對的課題。

“作為人們日常飲食中的重要消耗品,醬油等傳統調味品與大部分消費品類相同,極度依賴渠道端的建設。”朱丹蓬&&,我國調味品的消費渠道包括餐飲、家庭與食品加工,當前醬油産品市場主要集中在B端餐飲市場,約為50%。

相關數據顯示,海天味業是業內線下渠道建設最完善的企業之一。經銷商數量領先,且餐飲渠道佔比高。截至三季度末,海天味業經銷商數量為6722家,今年以來凈增131個,餐飲渠道佔比超過60%。

儘管海天味業的龍頭地位依舊穩固,但後來者也在加速搶佔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末,千禾味業經銷商數量達到3250家,同比增加1020家;2024年前三季度增加至3424家,增加628家。中炬高新2023年銷商數量為2084個,凈增81個;2024年前三季度為2395家,凈增311家。不同的是,加加食品經銷商數量出現下滑,截至6月,加加食品經銷商總數為1398個,新增217個,減少345個。與2023年12月總數1526個相比,經銷商數量凈減128個。業內人士認為,加加食品業績下滑,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經銷商數量減少的影響。

面對競爭壓力,近年來,海天味業加快了多元化進程,跨界了糧油米麵、火鍋底料、複合調味料、預製菜、飲品、雪糕等眾多領域。從産品來看,醬油依舊是海天味業的營收主力,其次是蠔油(營收34.27億元,同比增長6.38%)和調味醬(營收20.34億元,同比增長9.01 %)。但2024年前三季度其他業務板塊營收達31.66億元,佔比已升至16.69%,同比增長19.88%,明顯優於醬油、調味醬、蠔油三大業務板塊的個位數營收增速。同時,海天味業持續優化線上渠道,從三季報看,線下渠道依舊是該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不過線上渠道的營收增速更為迅速。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線下渠道營收180.23億元,同比增長8.22%;線上渠道營收9.42億元,同比增長34.53%。

除了加大經銷商上的布局,其他企業還在積極採取多舉措突圍,探索新的市場機遇。中炬高新持續聚焦調味品主業發展,逐步剝離非主營業務;千禾味業新擴建的年産60萬噸調味品産能正在逐步投放,且已開拓了部分海外市場;加加食品繼續加大減鹽系列大單品宣傳,並加大新零售渠道推廣力度,加快線上線下同步的多元化布局。

“我持續看好醬油乃至整個調味品行業。”朱丹蓬説道,隨着年輕消費群體對餐飲外賣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餐飲渠道調味品“盤子”會越來越大,而餐飲渠道調味品用量是家庭渠道的1.7倍,“從長遠來看,如何和消費者走得更近、貼得更緊,如何提高客戶黏性,是大家需要着重思考的問題。”(記者 高嬌娣)

【糾錯】 【責任編輯: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