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記者胡可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夏日的佛子嶺鎮呈現出一幅宛若畫卷的絢麗風景。游客慕名而來,乘船游湖,徜徉在霍山的山光水色之中,盡享“詩與遠方”。與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新華網副總裁楊慶兵,知名主持人春妮一起,走進霍山,看見這片土地上的千年文脈和生態底色。
回饋自然的恩賜
從迎駕酒廠出發,行駛十幾公里,便可到達霍山必打卡景區——六萬情峽。“穿行於峽谷,仿佛走進了一幅動態的有聲畫卷。”楊慶兵説。
這個由迎駕集團打造的旅游景區以山、峽、鎮聯動相融為空間背景,以自然生態資源為依託,發展民宿、特色農産品等産業,是集生態休閒、文化體驗、峽谷觀光、度假養生於一體的旅游綜合體。
泉水清澈,飛瀑傾瀉,廊橋飛渡,美不勝收。“作為大別上門戶,霍山處於南北的交匯點上,這裡的好山好水是有道理的。”錢文忠説,“六萬情峽就是迎駕回饋霍山、回饋大自然的産物。”
身處青山綠水之間,迎駕貢酒對生態釀酒的探索是發自內心對山水的眷戀。“迎駕貢酒能夠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依賴於大別山生態環境,也越來越明白釀酒環境的不可替代。”秦海説,迎駕貢酒構建“生態産區、生態剮水、生態釀藝、生態循環、生態洞藏、生態消費”六位一體的全生態釀造體系。迎駕貢酒既是生態釀造的倡導者、踐行者、受益者,也是地方生態的守護者。
秉持着天人共生的發展理念,迎駕貢酒在綠水青山之間打造了一個“産業金山”,形成了白酒、飲料、石斛、旅游四大産業,現年産原酒達4萬噸,白酒儲存能力達30萬噸,年産百萬噸剮水。
“歷史記載中,出好酒的地方很多,但是穿越千年時空,到今天依然出好酒的地方屈指可數。”錢文忠説,原因就在於迎駕在不停地回報,沒有竭澤而漁。迎駕人沒有被短期利益裹挾,始終遵循和守望著自然的生存法則。
“霍山的生態魅力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留給後人的是什麼?這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楊慶兵説,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迎駕人在數十年的發展中,摸索出中國白酒的生態之道,呈現出一個生態釀造樣本。
酒旅融合繪醉美風景
作為生於大別山、長於大別山的企業,迎駕以一杯酒溫暖一座城,一瓶水滋潤一方心,發揮自身優勢,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
迎駕貢酒總經理秦海説,迎駕圍繞主業發展上下游産業,積極創造就業崗位,吸納山區、庫區人口就業。在迎駕的生産型企業中,90%以上職工為當地農民。
把一座山變成一座城。迎駕先後先後向衡山鎮、落兒嶺鎮、黑石渡鎮、佛子嶺鎮捐資,對鄉鎮環境進行整治升級,完善路、橋、水利等設施,造福當地居民。同時捐資助學,促進革命老區教育、醫療事業發展。
打造大別山門戶,迎駕以自身發展帶動、反哺縣域經濟發展,讓鄉村振興“可感可及”,促進産業發展興旺、生態環境宜居、居民生活幸福。
“霍山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農耕文明發達。歷史上這裡曾經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明賢士大夫定居,延續血脈和文脈,它的文化是多元、包容和開放的。”錢文忠説,“今天來到霍山讓我對這裡有了一個嶄新且驚喜的認識。迎駕貢酒以生態為引領,讓這裡的人們安居樂業,是對霍山歷史和文明的再一次復興。我們要保護好這片山水,為子孫後代造福。”
一座大壩架起兩岸煙火,一泓碧水潤澤&&青山。“一河兩岸四地五鎮”的迎駕大莊園,讓霍山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這裡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路更暢……一幅生態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