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13日電(錢琪瑩)春爭日,夏爭時,一排排碧綠秧苗在波光粼粼的稻田中蓬勃生長。再過一個月,在這片東北的土地上,“翠綠”將蛻變成“金黃”,秋風拂過,捲起稻浪重重,勾勒出最美“豐”景。
黑土流金,沃野無垠。東北地區因其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質的土壤條件、高質量的種植工藝,已經成為中國的糧倉之一,而“新一代廚房主食企業”十月稻田便是誕生於此。
長久以來,我國廚房主食賽道競爭十分激烈。成長於遼寧的主食品牌十月稻田卻在這場紛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遼寧省第一家獨角獸企業,並成功登陸港交所。
談及十月稻田的突圍之路,十月稻田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王兵説道:“得益於對人、貨、場生態的敏銳洞察和深入分析,十月稻田建立了差異化品牌矩陣,並基於消費者多元的膳食需求、渠道人群和營銷趨勢等維度持續進行品類拓展。目前,已建成以大米産品,雜糧、豆類及其他産品,乾貨及其他産品三個品類為核心的産品矩陣和‘十月稻田’‘柴火大院’‘福享人家’三大子品牌,通過這種多品牌和多品類的布局,實現了連續五年東北大米全國銷量領先,全渠道累計服務1.3億中國家庭用戶。”
從農産品零售到新一代廚房主食品牌的進階之路
2005年,創始人王兵和妻子趙文君創立瀋陽信昌糧食貿易有限公司,開展原糧貿易業務。傳統的經銷模式下,每賣出一袋米,利潤不足1元。
突破,從建立品牌、創新渠道起步。2010年,電商發展得正如火如荼,王兵敏銳地洞察到了互聯網發展機遇。他從原糧貿易商轉型做起了大米的零售生意,並於2011年註冊了“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商標。又恰逢京東首次擴大商品類目,他便開始與京東合作,並以此扎根電商。緊跟互聯網浪潮,站在時代風口的十月稻田很快發展壯大。
用王兵的話説,十月稻田是跟着中國互聯網發展起來的。在組建團隊之後的第一年,十月稻田做到了京東同品類的第一。之後王兵又開始拓展天貓、1號店、噹噹網等多個電商&&。從2018年開始,十月稻田連續多年霸榜同類目銷售額第一。
為什麼是玉米?
事實上,打造差異化一直是十月稻田的品牌基因。在不少企業涌入大米零售之時,十月稻田卻選擇探尋下一片藍海市場——玉米賽道。
十月稻田為什麼選擇玉米?他們在一根普通的玉米身上挖掘出了哪些新花樣?又是如何在藍海中以黑馬之姿突出重圍的?
自十月稻田玉米上市以來,短時間內就取得了亮眼成績,並在電商商城、社交&&上好評不斷。截至今年7月底,十月稻田玉米單品在抖音銷量已突破1000萬單。不僅如此,十月稻田的玉米還榮獲行業認證。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截止2024年3月,十月稻田玉米品類全國銷量領先。
談及玉米的産品定位,王兵&&,十月稻田打破了傳統主食品類限制,把玉米轉向輕食化、零食化的方向,切換到了全新的快消品賽道。同時,精準挖掘市場差異化需求,洞察玉米食用場景,滿足了主要消費群體對玉米産品烹飪便捷、包裝精緻、安全新鮮等特性要求。
隨着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低脂、高纖維、高蛋白等具有健康營養成分的健康飲食成為消費新趨勢。其中,玉米因其膳食纖維含量高、熱量低、易飽腹等特點成為熱衷健康飲食的消費者日常主食和代餐的選擇之一。
事實上,在主糧健康化、精細化大趨勢下,越來越多品牌也開始搶佔差異化消費人群,滿足他們更高階的需求,玉米便是其中代表。十月稻田的突圍不僅得益於線上線下全域布局新媒體傳播所實現的日均千萬級曝光量,更離不開其多年來積累的供應鏈和渠道等硬實力基礎。
王兵&&:“供應鏈很重要,沒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前端營銷很難鋪開;完成供應鏈建設,才能進行渠道的全面布局和營銷的精準打擊。十月稻田成功打造玉米大單品,是因為從上而下全鏈路是沒有短板的。”
值得注意的是,玉米采收後實際加工時間很短,這就決定了供應鏈的難度和對企業生産能力的高要求。憑藉深耕主食領域積累的豐厚經驗,十月稻田目前已經投入幾億元打造基礎設施建設,建工廠、建冷庫、添現代化設備,不斷加強運輸、産能、加工、倉儲優勢,通過全産業鏈布局、升級,實現了玉米從農田到車間的最快時效,滿足了玉米産品口感“鮮香”的要求。
在玉米品類布局上,十月稻田已經開拓了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爆米花玉米粒等8個品類,規格多樣,産品多元,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適合各種差異化食用場景。
生在東北 走出東北 扎根東北
在王兵看來,好原料、好産品的背後,是十月稻田聚焦東北好産區的堅守。東北地區作為中國的糧倉之一,其糧食生産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以及豐富中國飲食文化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東北地區的主糧一直以其品質冠絕天下。
在與王兵的交談中,不難看出他對東北家鄉的熱愛。2011十月稻田和京東合作,通過電商&&走出東北,將東北的産品銷往全國。而今天,十月稻田與東北當地農戶開展深度合作,一方面從源頭把控,守護餐桌安全;另一方面,發揮當地龍頭企業的作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十月稻田充分發揮企業影響力和産業鏈優勢,助力推動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建設,促進農業産業橫向和縱向融合。橫向上,推動一産“接二連三”,促進農業與加工製造、電商物流等融合發展,通過企業線上訂單+快遞結合,發揮快遞業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助力農産品上行,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縱向上,十月稻田專注打造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産業鏈路,夯實了現代化大農業先行的根基。
實際上,十月稻田官博曾經全天直播,觀眾可以看到稻穀在東北黑土地裏從春耕至秋收的全過程。“從農戶種植、採購、訂單化生産、加工、倉儲、物流、銷售、品牌體驗、復購及服務等主要環節發力,全面提高産業體系穩定性,拓寬農業發展空間,聚焦東北的好山、好水、好大米,通過信息時代的傳播手段,讓全國人民關注和了解生態東北,推動東北農業增效,進而助力全國鄉村振興的發展。”王兵提到。
從農田到餐桌 創新的故事仍在繼續
創新,是王兵在採訪中提到的高頻詞。
一直以來,傳統糧食多以散稱或大包裝(25kg及以上)的形式銷售,十月稻田使用小包裝、預包裝。小到480g,大到20kg,滿足“一人食”與多成員家庭的不同需求。面對消費者飲食習慣升級,尤其是對於健康低碳、膳食均衡的訴求,十月稻田推出了五穀雜糧線與南北乾貨線,豐富農産品品類。
在渠道布局方面,不同於傳統農産品企業主攻線下的打法,十月稻田從品牌誕生之初,就準確抓住了互聯網電商飛速發展的風口,將重心放在了線上。通過流量思維打出品牌知名度,再向線下拓展,從而實現真正的多渠道覆蓋。
在智能營銷領域,十月稻田借助抖音、微信、小紅書的分&&短視頻戰略,通過流量與內容相結合的營銷模式積蓄品牌勢能,促進終端轉化,以線上賦能線下渠道增長,打開全域品牌流量。在差異化品牌矩陣、全鏈路一體化建設、數智化供應鏈布局等諸多優勢疊加之下,十月稻田收穫了連續五年東北大米全國銷量領先、玉米品類全國銷量領先、全渠道累計服務1.3億中國家庭用戶的成果。作為廚房主食行業創新者,十月稻田搶抓科技創新發展大勢,建立了高效的供應管理系統。截至2022年年底,已在東北和內蒙古核心糧食産區附近建立五個現代化生産基地,助力東北和內蒙古地區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同時也給農民帶來更高的溢價和更穩定的收益。
從農産品零售企業到新一代廚房主食企業,十月稻田持續鞏固全渠道差異化、精細化運營優勢,拓寬線下路徑;同時,作為一家扎根東北的實體企業,十月稻田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將農業建設為現代化大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談及公司未來發展,王兵説:“十月稻田致力於服務14億國人的一日三餐,將繼續深入挖掘服務國民健康的內涵,為廣大的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健康的主食選擇,助力行業生態健康發展。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我們也會繼續‘以實促進’,積極扛起龍頭企業的擔當,為區域鄉村産業振興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