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遇冷業績下滑 風波中的上海貴酒能否翻身-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23 14:07:34
來源:北京商報

資本遇冷業績下滑 風波中的上海貴酒能否翻身

字體:

7月22日,證券簡稱為岩石股份的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貴酒”)以6.41元/股收盤,漲幅為0.79%,股價小幅增長卻難掩資本市場頹勢。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2024年首個交易日至今日收盤,上海貴酒股價跌幅超六成,跌幅位列白酒股首位。與股價同樣出現下跌的還有上海貴酒市值。從年初至7月19日,上海貴酒市值下跌達64.63%。股價、市值下跌的同時,上海貴酒業績也並不理想。事實上,進入2024年,上海貴酒就陷入拖欠工資、司法糾紛、高管離職等問題漩渦。

業內人士&&,上海貴酒資本市場下滑,背後是産品定位過高、品牌聚焦不足、渠道建設存在一定滯後性。此外,上海貴酒涉足白酒行業,也並非出於長期發展實體經濟考慮,而是為迎合市場熱點在資本市場獲利。

資本、業績雙降

七度更名、三度ST,如今上海貴酒在“蹭熱度”的路上卻遇到阻礙。經北京商報記者計算,今日收盤的6.41元/股,與年初首個交易日的18元/股開盤價格相比,上海貴酒股價跌幅超六成,跌幅達64.39%。

在資本市場持續走弱的同時,上海貴酒業績也出現下滑。近日,上海貴酒發布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4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250萬元至-5500萬元,與上年同期的5351.26萬元相比,將出現虧損。針對企業資本市場以及業績的下滑,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上海貴酒年報上所留電話的董秘及證券事務代表,截至發稿,電話依然為無法接通狀態。對於業績的下滑,上海貴酒業在公告中歸咎於[楊志強1] 三個方面。首先是行業整體復蘇未達預期,其次是資金壓力較大,最後是未收到相關政府補助。

對於自身業績下滑,上海貴酒在公告中指出,從2023年末開始,公司由於資金壓力,未能及時兌付經銷商返利返貨、費投、市場活動費用,導致經銷商關係受挫;同時,由於資金緊張情況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品牌投放和市場活動等廣告宣傳大幅減少,給公司的招商引商帶來較大影響;上半年,受媒體負面報道、監管問詢等因素影響,經銷商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不足,對於補貨、備貨持更加審慎觀望態度。此外,公司去年同期收到各類政府補助合計1674.41萬元,而今年並未收到。

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上海貴酒業績下滑與企業自身産品定位過高、品牌聚焦不足、渠道建設存在一定滯後性有關,這些問題導致上海貴酒整體承壓較大,阻礙了企業的正常發展。上海貴酒大多數産品都處於上市階段,本身需要時間進行培育,再疊加上海貴酒較為複雜的司法糾紛以及負面信息等因素,干擾了企業運營以及産品招商與銷售工作。

負面消息不斷

7月,上海貴酒發布的《關於對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財務報表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專項説明》公告顯示,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出具的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提到,基於謹慎性未確認疑似關聯方交易金額6235.09萬元,不能排除貴酒股份本期及前期可能存在類似情況。同月,上海貴酒發布公告稱,因子公司貴州高醬酒業有限公司未依約支付工程款,上海貴酒在欠款內承擔連帶支付責任;4月,上海貴酒發布公告稱,貴州貴酒集團有限公司以侵害商標權為由,起訴公司等五被告,合計索賠1億元。

此外,上海貴酒還因拖欠工資、通過“招募員工”“帶單入職”等方式促進銷售等問題收到上交所問詢。6月,上海貴酒針對上述問題回復上交所時,否認公司存在“招募員工”“帶單入職”等方式促進銷售的情形,並&&公司關聯方中國貴酒所實施的“帶單入職”不屬於《勞動合同法》中禁止的情形。對於拖欠工資等問題,上海貴酒則&&,截至回復披露日,公司仍然存在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貨款及客戶現金返利情況。

在企業負面消息不斷的同時,上海貴酒高管也相繼離職。今年6月、5月、3月,上海貴酒分別收到董秘胥馳騁,董事潘震,副總經理吳建誠、陳有為,總經理鄢克亞和董秘鄒衛東的辭職報告。從公告來看,胥馳騁任職上海貴酒董秘尚不足3個月的時間就草草離職;上上任董秘鄒衛東於2023年11月24日上任,距離辭職也才僅僅過去不到4個月的時間。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於上海貴酒而言,賣酒只是企業用金融手段和杠桿去進行的一個“活動”,其實就是想通過金融屬性,增強企業整體的運營效率。

“砸錢”沒能賺吆喝

與持續下滑的業績不同,上海貴酒銷售費用則是一路增長。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貴酒銷售費用達7.21億元,佔總營收的44.25%,相較於2022年同期的4.54億元,同比增長58.98%。其中,推廣宣傳費由2022年的2.71億元提升至4.72億元。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海貴酒先後佔位2023芒果TV《披荊斬棘3》、湖南衛視王牌綜藝《你好,星期六》等綜藝以及保利文化傳播拍攝的紀錄片《中國》。公開資料顯示,上海貴酒真正開始轉型為以白酒作為主營業務,僅有短短四五年時間。作為白酒行業新進公司,上海貴酒選擇用“砸錢”營銷的方式打開品牌知名度。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部分體量在10億—70億元的多家酒企發現,上海貴酒銷售費用佔總營收比重位居前列。2023年,舍得酒業、迎駕貢酒、老白幹酒、水井坊、金徽酒以及伊力特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0.81億元、67.2億元、52.57億元、49.53億元、25.48億元以及22.31億元,銷售費用分別為12.9億元、5.81億元、14.28億元、13.08億元、5.35億元以及2.1億元。經粗略計算,上述6家酒企銷售費用分別佔營收的18.22%、8.65%、27.16%、26.41%、21%以及9.41%,均低於上海貴酒的44.25%。

中國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白酒行業市場氛圍逐漸向強勢品牌集中,導致行業市場運營成本越來越高。同時,上海貴酒産品價格較高,缺乏公眾認知以及心理價位預期。從運營模式來看,上海貴酒希望在資本市場獲取短期盈利,這種短線操作的思想與白酒行業特點相違背。所以上海貴酒做短線炒作的行為,在白酒行業會逐漸邊緣化。(記者 翟楓瑞)

【糾錯】 【責任編輯:楊登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