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醫藥零售再次迎來利好:北京、上海、青島、東莞、上饒等多個城市的醫保個帳開通線上購藥,醫保支付開始向O2O&&開放。可以預見,線上&&和線下藥店將在藥品品種、價格、配送速度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展開愈加激烈的博弈。
國家藥監局發布的《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年度數據(2023年)》顯示,截至2023年,四川省的藥店數量51909家,排名全國第二;連鎖化率為86%,也霸榜全國第二。值得一提的是,2021-2023年三年間,四川的單體藥店數量分別為6459家、6903家、7253家,每年穩定增加。
(四川省成都市某零售藥店)
作為零售藥店的“風水寶地”,“四川經驗”能為全國66.7萬家的藥店提供哪些參考?
“顧客對你信賴了,他自然就會來”
“岳醫師,我最近嘴裏面長了幾顆泡,你能幫我看一眼嗎?”一位奶奶接完剛放學的孫女,徑直走向坐在藥店門口休息的岳女士。在成都青羊區經營了14年藥店的岳女士,既是醫師又是老闆。這些年來,街坊鄰居有小病小痛都習慣性地跑過來找她忙看,她都會很熱心地為顧客解答並推薦聯合用藥方案。
這14年來,岳女士親歷了連鎖藥房跑馬圈地、競爭白熱化的過程。她&&,良元的門店從2010年開店就有了,現在東南西北都是。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連鎖藥店數量佔比僅為34.34%,而截至2023年底,連鎖率則上升到57.8%。面對連鎖藥店的包圍,岳女士卻以“佛係經營”另辟蹊徑——積極提升服務質量,以中醫坐診吸引客戶,不過度推銷,用穩定的店員隊伍維護客戶。
岳女士的店裏有4位坐診中醫,以常見病和慢性病為主。每個醫生都有穩定的顧客群體,很多客戶專門衝着中醫過來,看診開方的同時,也帶起了中藥飲片的消費。
同樣是位於青羊區的銀杏樹大藥房,90%的客戶也都是老顧客,店內的中醫坐診服務也接近十年。銀杏樹大藥房的老闆宋女士&&:“我們中醫業務的直接收入佔比不高,但是可以帶動其它藥品銷售。藥房要生存,就像菜市場一樣,每一個品種都可能用到,産品要豐富、全面些。”
不過度推銷是兩家藥店的另一個共同點。宋女士&&:“顧客來了,會跟他溝通,詳細了解病情後針對性開藥。你和他建立了這种醫患關係,他對你信賴了,他自然就會來。”精耕細作、細水長流,是這兩家單體藥店在當下不僅“能生存“、還能”活得好“的”制勝“策略。
作為十幾年的老店,兩家的店員隊伍都高度穩定,絕大部分是十年以上的老員工。也正因如此,店員對顧客的脾氣性格、身體狀況都十分了解,相對於冰冷的會員數據,店員在長年累月中與顧客“刷臉”形成的人際紐帶更為有效。
“藥師幫200元起配,第二天就能送到”
我國院外市場區域廣闊,集中度低,藥企-終端的流通流鏈條長,成本高,導致基層市場終端採購的藥品SKU數量少,價格不透明,交付緩慢。宋女士&&,以前在本地醫藥公司採購,産品種類少,不能講價,滿600塊錢才起配,只能一箱箱採購,每週僅送貨兩次。在日常經營中,宋女士經常遇到顧客上門找特定藥、當天用藥的情況,線下採購的種類和時效難以滿足顧客需求。
近年來白熱化的藥店競爭,也讓單體藥店對優質供應鏈更加依賴,從而獲得相對充分的定價和選品空間。宋女士選擇了藥師幫作為主要的藥品採購渠道。成立於2015年的藥師幫,正是從宋女士等中小藥店老闆的“買藥難”痛點切入院外基層市場,借助數字技術重塑醫藥流通從的交易、結算、交付等環節,構建起全國範圍內的數字化交易服務&&,讓藥店可以在線找藥、比價,即時下單。
截至 2023年底,藥師幫已覆蓋40.1萬家藥店及24.6萬家基層醫療機構,滲透全國98.6%的縣域和88.4%的鄉鎮;供應商達8100家,月均可售SKU數量超過360萬個,基本實現全品類覆蓋。
藥師幫&&上的藥品種類齊全、價格優惠、配送快捷,對藥店經營幫助顯著。“在藥師幫下單200塊錢可以起配,第二天就送到,早上7點前下單當天就能送達。”作為7年老用戶,宋女士最近半年在藥師幫的月均下單天數為29天,幾乎每天晚上她都會清點庫存,下單補貨。
這種機動靈活的採銷模式,緩解了門店的存貨和資金壓力。宋女士原來在醫藥公司採購,會被要求搭售其它品種,存貨堆得很多,在藥師幫可以“要多少拿多少”,不用囤太多的貨在店裏。最近,宋女士把門店的藥品品種精簡至4000種左右,同時增加械字號、口罩、面膜等産品。
借助藥師幫,藥店還可以給找藥的顧客提供個性化的預訂服務。岳女士説:“顧客來問藥,明天要的話,就問價格他能不能接受,能接受的話我就在樂藥購馬上下單;要是願意等2-3天的話就用拼團下單。”
“買藥還是需要面對面的溝通,線上替代不了”
近期醫藥電商政策持續&&。6月,國家醫保局下發比價通知函,外賣、電商&&的藥品價格將成為藥價治理的參照。7月初,多個城市宣布醫保個人賬戶打通線上支付。據米內網預計,到2030年零售藥店O2O的規模佔實體藥店的份額將升至19.2%,如果線上醫保全面開放,2030年零售藥店O2O的規模佔實體藥店的份額將升至32.1%。
面對O2O業務,兩位藥店老闆抱着謹慎觀望的態度。岳女士以前嘗試過在O2O&&開店,但是一天只有幾個訂單,後來放棄了。“在上面賣得好的,大部分是感冒發燒類的應急藥。你還要有價格優勢,有流量曝光,不然的話也賣不了。”她説。
宋女士店裏的線上佔比很低,有時候一個訂單要虧好幾元。她認為:“每一次疾病的症狀都不完全一樣。比如感冒,有時是鼻塞有時是喉嚨痛。絕大部分買藥還是需要面對面的溝通,線上替代不了。
藥店老闆的直觀感受得到了數據驗證。根據中康科技統計,藥品零售渠道屬性突出:零售藥店腫瘤藥、心腦血管、高血壓用藥排名靠前;B2C皮膚用藥、泌尿系統用藥排名前三;020感冒藥、止咳祛痰類、口腔咽喉類、增速突出。
(宋女士藥店門診統籌遠程問診區)
更進一步地看,零售藥店,尤其是下沉市場藥店客戶以中老年人群體為主的客情,決定了面對面溝通更為高效。而下沉市場人口密度較低,即時配送業務缺乏規模效應,外加藥品渠道屬性的存在以及O2O&&運營、獲客成本上升等因素綜合影響,線下門店有其獨特的銷售優勢。
面對行業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兩家藥店都在積極適應。岳女士的藥店作為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點,支持遠程診療。宋女士的藥店是青羊區定點門診統籌藥店,不久前接入了遠程問診。“以後如果線上支付多的話,肯定還是會嘗試O2O業務。”宋女士説,機遇與挑戰總是並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