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無添加”概念火起來的千禾味業如今被消費者質疑其標榜的“零添加”是擦邊球行為。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千禾味業旗下産品包裝上的顯著的“千禾0”並非指代産品零添加,而是該公司的註冊商標。消費者認為千禾味業此舉存在欺騙消費者、打擦邊球情況。
關於消費者提出的質疑,千禾味業董秘辦相關人員未給出回應。北京商報記者撥通千禾味業官網電話後被工作人員告知,千禾零添加系列産品包裝上的“千禾0”標誌代表零添加産品,並非商標。
近年來,“零添加”已經成為調味品企業必爭之地。千禾味業、海天味業、加加食品、李錦記等調味品企業無一不在布局零添加。然而,目前我國對“零添加”尚未有統一的定義,監管也尚不完善。當品牌方與消費者對零添加的認知存在着誤差,大火的“零添加”到底是健康新趨勢還是短暫的營銷噱頭也到了需要明晰的時刻。
圖片來源:張函攝
商標疑雲
近年來,零添加醬油、食醋等被打上零添加標籤的産品在調味品行業越來越流行。千禾味業作為主打零添加系列産品的調味品企業之一,其零添加産品包裝上醒目的“千禾0”字樣也被消費者熟知。但近日,千禾零添加調味品卻在許多社交&&上引起了廣泛討論。有不少消費者質疑,千禾瓶身上的“千禾0”含義其實是公司的註冊商標,而非指代産品零添加。
千禾味業在2007年提出“零添加”概念,並於2008年推出首款零添加産品,2015年11月專門成立電商部進行運營,主打零添加産品。此後,千禾味業便圍繞“零添加”概念註冊一系列商標。
企查查信息顯示,千禾味業食品有限公司商標信息有339個。其中,2018年9月,千禾味業申請並成功註冊了30類“千禾零”“千禾零加”“千禾0”“千禾0+”“千禾零零”商標,不過這時候的商標圖案是“千禾0+”,還沒有出現後來消費者熟悉的上方“千禾”小字、下方大大的“0”商標圖案。
2018年12月5日,千禾味業又申請了“千禾零添加”字樣,分類同樣為30類方便食品,但該商標未通過。同年12月21日,千禾味業更改字眼申請“千禾零添佳”商標,仍然未通過。
德恒廈門律所食藥與大健康合規中心主任鄭秋雲律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按照商標法規定,申請註冊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眾對商品的質量等特點或者産地産生誤認的商標,如零缺陷、零添加、零添加劑,都會被駁回。這也是千禾味業申請註冊“千禾零添加”失敗的原因。
零添加商標註冊失敗,千禾味業再次更改字樣,在2020年5月、6月申請並通過註冊了“千禾0”商標,圖案也就是今天千禾零添加醬油瓶身上常見的大大的“千禾0”。這一次,千禾味業對“千禾0”申請了兩個商標,一個分類仍是30類方便食品,群組為3015、3016,商品/服務項目主要是3015醋、醬油,3016料酒、豆豉、調味品等;另一個是35類廣告銷售,群組為3510,商品/服務項目為3510廣告宣傳等。
據一位商標業內知産顧問介紹,調料品的商標涉及到的核心類別是30類方便食品,包括咖啡糖米麵製品以及調料品;註冊商標時申請的群組受商標法保護可以使用該商標,未申請的群組則不能使用該商標,因此註冊商標時群組選擇對企業十分重要。35類商標是為更好進行廣告宣傳,以及在淘寶、抖音等線上&&銷售、加盟連鎖、市場營銷等。
為了讓更多群組有商標使用權,2023年千禾味業又追加了8個群組再次申請“千禾0”商標,追加群組涉及到3001咖啡、3014食鹽、3019烹飪用嫩肉劑等,目前該商標狀態為駁回復審中。
包裝還是商標宣傳
如此之下,消費者的擔憂似乎不無道理:既然千禾味業確實擁有已註冊的“千禾0”商標,那麼,已註冊的“千禾0”商標是否已經用於産品宣傳?産品包裝所使用的“千禾0”含義究竟是商標還是零添加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對於這些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致電、發郵件等形式向千禾味業董秘、董辦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隨後記者撥通千禾味業官網電話,相關工作人員解釋稱,千禾零添加系列産品包裝上的“千禾0”標誌並非商標而是代表零添加産品。“公司有零添加和非零添加的産品,非零添加産品包裝沒有‘千禾0’標誌。公司的零添加産品配料表中不含有味精、色素、防腐劑以及酵母抽提物這些添加劑”,該工作人員&&。
不過,以“千禾零添加醬油180天”這款商品來看,該商品除了在瓶身正麵包裝標有大大的黃色“千禾0”字樣,瓶子側面也標有“千禾0®”。岳平律師事務所律師孫楓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千禾0®”的意思是註冊商標,這意味着千禾味業確實已經將“千禾0”商標用於産品包裝宣傳,並且通常用®標示商標,意在提醒該商標已經註冊,不允許抄襲的意思。
如此,企業使用“千禾0”作為包裝是否存在違規行為?
鄭秋雲具體分析稱,從千禾味業已經通過註冊的“千禾0”的商標圖來看,上下結構,千禾二字字號比0小很多,刻意突出0,若這個商標在産品包裝主版面和産品名稱、廣告語相搭配,會讓消費者誤以為這裡的“0”是特別強調的作用,有誤導作用。不過客觀判斷起來還要看該商標的具體使用情況。
孫楓然&&,從商標法來看,“千禾0”作為商標本身不帶有欺騙或者會導致誤認,本身是合法的商標。但商家使用“千禾0”商標作為零添加醬油産品的包裝,並在瓶身包裝上用“0添加”等字樣進行宣傳,這就有誤導消費者之嫌。消費者容易分不清商品名是“千禾 零添加醬油”,還是“千禾零 添加醬油”,企業這種做法有誘導宣傳的嫌疑。
認知差下的營銷噱頭?
包裝還是商標的爭議,背後是消費者對零添加概念的模糊。在愈發火熱的零添加産品賽道,消費者與商家對“零添加”的定義似乎還存在認知差。這主要緣於業內對“零添加”尚未有統一的定義,在監管不完善的當下,“零添加”更多被視為一種炒作氾濫的營銷噱頭。
自2022年海天添加劑風波後,王阿姨近幾年來都會特別注意為家庭購買零添加産品,即使産品價格會比非零添加産品高出一些,出於健康考慮她仍然買單。但是最近王阿姨發現,不同品牌、不同産品間的“零添加”指代的含義並不相同,有的是零添加防腐劑,有的代表零脂零卡、有的是零糖零鹽……相同的“零添加”標示卻有不同的定義,這把王阿姨搞糊塗了。
有此困擾的消費者不少,2023年,有媒體報道稱,有消費者將“零添加”米醋理解為不含有糖以及色素、增味劑等成分,但做飯時發現配料表中有糖,因為家裏的老人有糖尿病不能攝入過多糖分,消費者開始擔心“零添加”醋裏怎麼會有糖?近日,小紅書等社交&&也有控制血糖人士&&,自己才發現零添加醬油其實都添加了白砂糖,這讓他長期以來做飯控制血糖有隱患;還有寶媽&&,千禾零添加醬油中雖然不添加防腐劑,但鈉含量過高,高達31%,感覺鹽的危害也不小……
同樣,以“千禾零添加醬油180天”這款産品來看,配料表為水、非轉基因黃豆、小麥、食用鹽、白砂糖,産品類別為高鹽稀態發酵醬油,瓶身兩行小字寫着“0%添加防腐劑(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甜味劑(三氯蔗糖、安賽蜜),含量未檢出”。
對此,千禾味業官網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稱,千禾零添加産品配料表顯示有食用鹽和白砂糖,但這不算添加劑。“千禾零添加産品不含添加劑,指的是配料表中不含谷氨酸鈉、焦糖色、三磷酸鉀這種,這些是常説的添加劑。食用鹽、白砂糖、水、黃豆、小麥這些都是産品發酵的主要配料。”關於如何看待有消費者以為千禾零添加系列産品的“零”為零糖零鹽這種認知差,千禾方面未作出回應。
南方醫科大學特聘教授河山認為,千禾産品瓶貼上的零添加內容標示得清楚,在包裝上標出的“0%添加”內容中,沒有提到産品不含糖不含鹽。零添加産品只要在包裝配料表中講清楚不添加的是什麼就可以,不造成消費者的誤導就行。
關於零添加“氾濫”的情況,相關監管正在趨嚴。2020年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食品標識不得標注以下內容:對於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質,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類似字樣強調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
但在目前的調味品市場中,包裝上標有“零添加”字樣的商品比比皆是。在超市一排排調味品貨架上,消費者目之所及儘是各種花式宣傳“零添加”的産品,但各品牌所指的“零添加”概念卻並不統一。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李錦記的“零添加防腐劑”生抽,除了防腐劑外,焦糖色、三氯蔗糖等添加劑仍存在;海天味業的“零添加”金標生抽,雖未添加防腐劑、甜味劑,但仍有酵母抽提物,根據國家標準(酵母加工製品GB/T 20886.2-2021)的定義,它和食鹽、食糖的性質一樣屬於食品配料。
這樣五花八門的“零添加”産品卻沒有統一標準,導致不少消費者對“零添加”存在認知差,甚至認為“零添加”就是智商稅。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調味品産品很難做到絕對的“零添加”,國家現在對於零添加産品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也在嚴抓監管,但不是所有産品都完全具備“零添加”的條件。另外,零添加的産品也不一定最適合消費者,更多只是賣一個營銷概念。
“消費者現在健康意識很高,但缺乏健康知識,很容易被所謂的零添加營銷收智商稅。另外,零添加産品也不是意味着最好、最科學、最營養和最安全的,還是要看整體配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相對於食品添加劑,不合理的飲食結構與習慣對健康的危害更大”。朱丹蓬&&。(記者 郭秀娟 張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