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百歲山捲入溴酸鹽風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17 09:44:26
來源:羊城晚報

農夫山泉、百歲山捲入溴酸鹽風波

字體:

  7月16日,農夫山泉再次登上熱搜,這次是因為檢出“溴酸鹽”。

  夏季來臨,瓶裝水消費迎來高峰。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對30款瓶裝水進行了對比測評,並發表文章《飲水思源 30瓶裝水口味、礦物、安全檢測》。結果顯示,只有農夫山泉和百歲山檢出2B級潛在致癌物溴酸鹽,其他品牌均未檢出。儘管檢出值符合有關飲用水安全標準,但文章仍引發風波。就此,農夫山泉發文委託律師要求香港消委會向農夫山泉及其消費者鄭重道歉。百歲山也發表聲明稱,産品質量符合中國、歐盟及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

  當天,香港消委會回復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稱,確認收到農夫山泉的律師函,正進行研究及跟進。其重申,無論月刊文章、新聞稿及其他傳訊文件,還是記者會上的發言,均清楚指出,全部30款測試樣本沒發現有害物質超出世衛組織的相關準則值,所有樣本可安心飲用。

  測評 檢出溴酸鹽,在17個品牌中排名靠後

  據了解,香港消委會此次測評的30款瓶裝水,包括蒸餾水、純凈水、礦物質蒸餾水、礦物質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和氣泡天然礦泉水,容量由500毫升至5500毫升不等,平均每升售價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

  測評結果總體比較理想。在安全測試中,全部樣本均為“不含鈉”,也未檢出尺寸在0.7微米至1000微米之間的微塑膠。全部樣本的亞硝酸鹽及硝酸鹽檢出量均未超過有關標準的上限。

  引發熱議的是,在天然礦泉水品牌測試中,農夫山泉、百歲山在17個品牌的較量中,分別排名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三,最後一名則是來自斐濟的“斐濟”牌礦泉水。

  農夫山泉、百歲山排名靠後的主要原因為檢出了溴酸鹽,其他品牌均未檢出。兩品牌分別檢出每升3微克溴酸鹽,達到歐盟規定的適用於經臭氧處理的天然礦泉水和泉水的溴酸鹽最大限值(每升3微克)。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認為,溴酸鹽對實驗動物有致癌作用,研究顯示,溴酸鹽在高劑量時具有遺傳毒性。因此,溴酸鹽在國際上被定為2B級潛在致癌物。

  專家分析稱,之所以瓶裝水檢出溴酸鹽,一方面或為水源水本身富含溴化物,另一方面或為企業使用了較高濃度的臭氧殺菌。據悉,我國瓶裝水生産主要採用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效果好,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優勢,但副産物則為溴酸鹽。

  在國際上,世衛組織規定,飲用水中溴酸鹽最高允許濃度在10微克/升以內。我國最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水GB 8537-2018規定了礦泉水中的溴酸鹽的檢出值應小於10微克/升,與世衛標準一致。

  回應 含量未超標,要求香港消委會道歉

  香港消委會文章發出後,社交媒體上,部分網友對農夫山泉和百歲山的“大自然的搬運工”和“水中貴族”的宣傳提出了質疑。有網友還建議企業在瓶裝水標籤上公布溴酸鹽含量,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記者查詢發現,目前飲用水標籤中並無此項目展示。以礦泉水為例,主要展示水源地、天然礦物質含量、産品標準號、鑒定證書號、配料表等信息。有些水企則會突出水源地信息,以體現“好水”。有業內人士解釋説,標籤標注哪些內容主要依據相關規定,不能隨意標注。

  16日,農夫山泉發文稱已委託香港律師,要求香港消委會向農夫山泉及其消費者鄭重道歉;並指出,香港消委會的文章存在三大錯誤,即適用標準錯誤、標準判斷錯誤、明顯主觀誤導。

  發文內容稱,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産品溴酸鹽含量為3微克/升,符合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世衛組織、歐盟、美國、日本等規定的飲用水安全標準。同時,農夫山泉也肯定了出廠前採用臭氧殺菌方式:“所有瓶裝水出廠前均需經過消毒環節(目前行業主要採用臭氧殺菌方式)。”

  不過,歐盟規定天然礦泉水殺菌處理工藝不能使用臭氧殺菌。有專家認為,摒棄臭氧消毒工藝,選擇無臭氧消毒工藝,如物理超濾除菌、紫外線殺菌、高溫滅菌等技術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溴酸鹽問題,但使用無臭氧工藝對水源水質的要求較高。

  記者從百歲山方面了解到,目前該公司法務已介入。

  近幾年,有關瓶裝水或桶裝水檢出溴酸鹽的問題時常曝出。該問題也引起了疾控部門的關注,廣西疾控曾通過公眾號&&,為了保證瓶裝和桶裝礦泉水的溴酸鹽處在合格的水平,建議生産企業採用合格的消毒工藝,根據水質情況控制臭氧的使用量,加強對出廠産品的質量檢測,避免溴酸鹽超標的産品進入市場。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