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單品失速 均瑤健康換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03 10:35:57
來源:北京商報

大單品失速 均瑤健康換帥

字體:

用“鐵打的老闆,流水的職業經理人”來形容近幾年的均瑤健康最合適不過。7月1日晚間,均瑤健康發布公告,朱航明因工作調整原因不再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此時距其上任不過兩年半。同時,聘任俞巍為總經理,後者為家化行業背景。

均瑤健康管理層“換血”,或與業績不振、大單品失速有關。2020—2023年,均瑤健康凈利潤連降四年。去年,凈利潤同比下降24.97%至5757.59萬元,為2016年公布財報以來最低。同期,乳酸菌系列大單品“味動力”營收持續下滑。

均瑤健康創立於1994年6月,前身為均瑤集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常溫乳酸菌飲品為主體,以功能性益生菌為核心突破的大健康科技創新企業。2020年8月18日,均瑤健康成功登陸A股資本市場,被譽為常溫乳酸菌第一股。目前,公司産品主要包括“味動力”常溫乳酸菌系列飲品、“青幽爽”及“暢飲爽”的益生菌乳酸菌飲品及益生菌咀嚼片系列産品為主益生菌休閒零食系列産品、以“UE君”及“纖美君”為主的益生菌固體飲料系列産品。

但近年來,含乳飲料市場競爭激烈,均瑤健康已經感受到了“涼意”。在2023年財報中,均瑤健康用“嚴守業績底線”來形容“味動力”過去一年的狀態。

目前,市場上除了“味動力”系列産品外,還有暢意、娃哈哈等一線品牌以及眾多二、三線品牌,行業競爭分化明顯。益生菌系列的産品品類較新,消費者認知培育仍需一定投入和時間。均瑤健康生産過程中所需要的脫脂乳粉、PE粒子材料等直接材料成本佔生産成本的比重較高。這些主要原材料受市場供需影響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如遇石油、脫脂乳粉等材料採購單價大幅上升,將影響公司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財報顯示,2017—2019年,“味動力”常溫塑瓶系列佔營收比重分別高達97.53%、96.51%、89.48%。2020—2021年,均瑤健康乳酸菌系列飲料收入佔比依然超過八成,但營收分別減少35.16%、2.09%。2022年,伴隨新增益生菌和供應鏈業務的介入,均瑤健康乳酸菌飲品收入佔比降至68.79%,營收繼續下降13.65%至6.51億元。2023年,均瑤健康乳酸菌飲品收入進一步減少10.88%至5.8億元。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這些年均瑤健康業績持續下滑,需要通過調整管理層,重新制定新的戰略和市場計劃來實現止跌盈利。目前對均瑤來説,一方面要在新品上進行創新,同時創新模式和渠道;另一方面,盡可能降低成本,取締不必要的品類,以盈利為核心,化繁為簡,重新建立起發展的目標”。

“味動力”業績失速,均瑤健康正急於拓展新業務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近年來,乳製品行業颳起跨界風,一時間益生菌成為“香餑餑”,眾多乳企紛紛發力。伊利、蒙牛兩大龍頭先後在此布局,新乳業、光明乳業、健合集團、均瑤健康也加入益生菌大戰。

朱航明在任總經理期間,做的最大貢獻或是推動均瑤健康入局益生菌行業。2022年5月,均瑤健康宣布參與潤盈生物破産重整投資人的公開招募,以整合益生菌業務資源。到2023年,均瑤健康益生菌食品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205.62%,均瑤潤盈收入過億,突破重整前連續三年虧損狀態,實現扭虧為盈。在産品方面,2023年共上市25個SKU新品;通過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深入研發專利菌株技術,提供覆蓋腸胃健康、解酒護肝、血糖管理、減脂瘦身等18個複合菌粉配方;凝結芽孢桿菌穩定達到1000億/g以上的活菌數並應用於産品生産。

宋亮&&,“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大多益生菌公司只專注做益生菌,因為益生菌從技術儲備和研發來説難度非常大,需要很長的時間,短期內轉化十分困難。做益生菌的前景是好的,益生菌的應用非常廣泛,只不過這些年國內益生菌産品非常多,出現了良莠不齊,在技術研發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也&&,“均瑤健康的問題並不是靠管理層變動可以完全解決,隨着人口紅利消失,均瑤健康整個産品體系嚴重老化,跟不上新生代的消費節奏,核心市場也基本在三四五線市場。新品乏力、老品不暢,整體業績下滑是必然的”。

對於此次人事調整、凈利潤持續下滑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郵件向均瑤健康發出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糾錯】 【責任編輯:李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