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青茶《論道平常心》迎來“爺叔”游本昌——打磨每一個角色,匯聚最長的演藝之河-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27 22:34:14
來源:新華網

竹葉青茶《論道平常心》迎來“爺叔”游本昌——打磨每一個角色,匯聚最長的演藝之河

字體:

從嶄露頭角的啞劇《淋浴》,到名動天下的《濟公》,再到風靡全國的年代劇《繁花》,表演藝術家游本昌總能塑造出帶有鮮明時代特徵的角色,並因此走紅了差不多半個世紀。

但在這背後,卻是一顆崇尚“笑對人生”的平常心,讓游本昌成為演藝界“最長的河”。

他的表演如同一杯陳年的竹葉青茶,其味道隨着時間的沉澱愈發醇厚。

游本昌的演藝生涯,正是平常心的真實寫照。

在飾演“濟公”之前,他已經52歲了,並在中央實驗話劇院的演過79個小角色,相當於跑了差不多30年龍套。

他説,這當然是一個艱辛的歷程。

但他始終保持着對藝術的熱愛,以極高的專業素養,詮釋每一個角色,並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表演經驗,以及深刻理解角色的能力。

這種在沉浮起落間保持平常心的修為,其實很早就開始伴隨游本昌。

在演藝生涯的早期階段,他深知自己並非當時非常流行的“高大全”類型的演員,並因此自嘲為“佐料演員”——不是大魚大肉等山珍海味,但也能通過類似於蔥花香菜八角這樣的“佐料”角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每一個角色,他都用心完成,認真去打磨。

這讓他在很多人一窩蜂去追逐名利的年代,逐漸精進了自己的演技。比如在話劇《一仆二主》中,他一個人分飾兩個角色,而且是一個悲劇一個喜劇。

早期平淡的演藝生涯,雖然沒有為游本昌鋪就一條星光大道,卻也為他悄然打開了另一扇窗。

他的啞劇開始嶄露頭角。

上世紀80年代,游本昌三度參加央視春晚,並因為在啞劇《淋浴》中的精彩表演而引起了演藝界的注意。

“濟公”這個經典角色,最終由他出演。

這部劇引發了萬人空巷的效果。游本昌幾乎是本色出演,把濟公的灑脫形象詮釋得淋漓盡致。

飾演濟公一朝成名天下知,游本昌的平常心卻未曾改變。

他在竹葉青茶與新華網聯合推出大型文化訪談節目《論道平常心》中説,要從一輩子的尺度來看當下,“風物長宜放眼量”,向着未來,繼續向前,這才是重要的人生態度。

《濟公》之後的20年,游本昌對各種片約或者角色的遴選,都是寧缺毋濫。

因為他一直堅信,通過藝術可以觸動人的心靈、激發人的情感、引導人的思想,所以他要“以文藝化導人心”。

這也讓他從萬眾矚目,再次回歸“平凡”。

其中的落差,卻非所有人都能輕鬆應對。

尤其是對他這種把舞&當做一生之愛的表演藝術家來説,沒有表演的日子,以及其中的坎坷,更是難以言説。

但越是這種時刻,游本昌內心充盈的那種達觀,以及平常心,越是能夠助他越過一個又一個藝術高山。

他在《論道平常心》中説:“有困難才是正常的,哪一個成功者沒有遇到困難?”

所以飾演“濟公”之後的那段時間,他並沒有讓自己閒下來,而是去欣賞戲曲、歌劇等各種藝術形式,用學習積蓄力量。

他甚至還帶着全家,去看了莎拉布萊曼的演唱會。

這就是一個藝術家的學習態度。

他説:“這一輩子要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最後一定會樂到老。”

這讓他的日子比濟公還瀟灑,是真正的“大隱隱於市”。

新的舞&,也不斷向他招手。

77歲時,他還拍了《刀劍笑》和《劍雨》。

而到了90歲,通過《繁華》這部戲,他又成了現在年輕人都想求得的一個無所不知、總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的“爺叔”。

這個掃地僧一般的靈魂人物,讓游本昌在整部劇中熠熠生輝。

在游本昌看來,接下《繁華》這部戲本身就是一種“道法自然”。

當初《繁花》劇組想邀請游本昌出演爺叔這個角色,他刻在骨子裏的那種專業態度,讓雙方合作的整個過程都顯得水到渠成。

通常情況下,游本昌作為表演藝術家,試戲一般都是發一個視頻。

但游本昌卻對這部戲很重視,想要面對面交流。

他已經準備好要自己花錢,專門來一趟上海,交流劇本和角色。

巧合的是,剛好有一個機構在這個時候邀請游本昌去上海參加一個活動。

游本昌説,這就是機遇,這就是緣分。“善者天佑,順其自然,它就能夠通達”。

面對《繁華》的火爆,游本昌還是一樣的平常心,一樣的通透。

在人生90的年紀遇上《繁華》,遇上王家衛,游本昌卻説從來沒有相見恨晚。

“恨晚有什麼用?從來沒有太晚”。

當王家衛誇他“後腦勺都會演戲”,他聽到後也感覺有多高興,“我始終在戲中間”。

所以他相信,通過藝術可以觸動人的心靈、激發人的情感、引導人的思想。

他的事業和人生是對“以文藝化導人心”這一理念的完美詮釋。

這也讓他通過藝術,傳遞文化和價值觀。

游本昌認為,好的文藝作品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可以是大部頭的高峰之作,也可以是短平快的精粹之作,共同點則是必須具備真摯、真誠、善良、善意、美好、美麗的特質。

所以在他眼中,不存在所謂的“龍套”。

游本昌演過的幾十個“龍套”角色中,很多角色既沒有名字,也沒有&詞。

比如其中一個俄國農奴的角色,他的戲份只有十幾秒,但他卻為此讀了19本譯著,徹底搞懂了俄國農奴制。

而且他還堅信,文藝作品要有為而作,有補於世。“最好是(能提供)營養的‘牛奶’,最少也得是能解渴的‘白開水’”。

這就是游本昌作為表演藝術家的底色——既高屋建瓴,又見微知著,還能以平常心,在入世出世之間,切換自如。

他在舞&上塑造的無數經典角色,也正如茶中百味,悠長而雋永。

在無數個“看不到終點”的時刻,他都以一顆平常心,擁抱人生中的每一個坎坷,以及每一次波瀾壯闊。

“平常心”同時也是茶文化的精髓之一。正如竹葉青茶業董事長唐先洪所言:“平常心,是如茶芽一樣 ,不論在高山,還是杯盞間,都有無懼沉浮起落的韌性與耐心。”

懷平常心,做非凡事——這就是游本昌。

作為竹葉青茶與新華網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訪談《論道平常心》的第三位重磅嘉賓,游本昌用自己詮釋過的七八十個角色,展示了一種達觀自然的處世哲學——心不老,人不老。人不老,樂無老。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