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性價比成為當前的消費新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正通過進一步優化供應鏈和提高生産效率來降低成本,同時保證産品質量,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近日,社區餐飲數字零售化企業鍋圈陸續推出了9.9元10串一袋的羊肉串産品、29元的小龍蝦暢享裝、49.9元的4種毛肚組合裝等新品,被網友們稱為“吃貨之光”。
上述新品生産的背後,是鍋圈“社區央廚”新的戰略引領、極致的供應鏈效率追求、豐富的上游資源、利他的企業價值觀等等,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新品的“出圈”。
一元一串羊肉串等新品出圈 極致性價比背後是極致效率
鍋圈近日推出的三款新品,繼續主打高性價比,以1塊錢1串的羊肉串為例,鍋圈相關人士介紹,“這大概是下沉市場堂食價格的1/3到1/2,同時,原料來自全羊分割下來的羊肉塊,搭配羊尾油,肥瘦相間,口感勁道。”
從消費者調研來看,門店産品品類豐富、陳設有購物欲、離家近、食材平價且烹飪便捷,構成了評價的核心;在一些消費者看來,鍋圈門店逐漸成為“多快好省”的代名詞。
據鍋圈相關人士觀察,當下消費者更加追求性價比、質價比,花錢更謹慎,但與此同時,消費者對口味豐富性的需求也在增加,所以,鍋圈在新品設計上綜合考慮了這兩方面因素:
比如新品“毛肚自由”組合裝,一盒産品裏分四格放入了黑千層、白千層、大葉片毛肚和巴適黑毛肚,增加了口感的豐富性。
除了産品設計方面,在生産端,上述人士還提到關乎效率的細節:鍋圈合作的羊肉工廠,近期增加了自動穿串設備,進一步提高了生産效率。
“‘好吃方便還不貴’是鍋圈産品的第一指標,丟了這七個字,鍋圈産品的‘根’就沒了。”在鍋圈一位産品專家看來,近期的三大新品之所以能快速打開市場,也是因為同時兼顧了這三點,做到了極致性價比。
好吃,主要在於産品的穩定性,以及品質把控;方便,與産品形態和鍋圈門店的社區分佈特性有關;而不貴,也是此次新品“出圈”的重要因素。
極致性價比背後是極致效率,這就離不開鍋圈在商業模式上的獨到之處:
自2017年成立以來,鍋圈一直重視自建全鏈路、數字化的供應鏈體系,打通了涵蓋生産、採購、倉儲、物流及銷售等在內的上下游環節,並通過數字化&&將大數據逐漸延伸至整個供應鏈。這樣的體系改變了傳統複雜的經銷商銷售網絡體系,砍掉了多餘的中間環節,讓産品直接從工廠到中心倉再到門店,帶來的結果是資源、産品等的高效聚合與高效流轉,讓源頭級的産品能“多快好省”地到達消費者手中。
在這個體系中,鍋圈和供應商發展出的“單品單廠”合作模式,把一個個單品的産能集中到少數供應商手裏,確保了産品生産供應的穩定性,也形成了採購端的規模效應,議價能力顯著提升。
據財報數據,截至2023年底,鍋圈門店數量達10307家,較上一年增加1086家。隨着門店規模擴大,供應鏈管理能力不斷增強,産業鏈的運轉效率進一步優化,鍋圈將跑出更大的規模和利潤空間,進而不斷生産出更多極具性價比的産品。
産品創新驅動 性價比時代下“新的餐飲零售的表達”
國家發改委2023年發布《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當前需求側一個顯著的趨勢是——注重性價比,理性消費逐漸成為常態。國信證券報告顯示,隨着人均收入水平發展,社會人口結構固化,及居民消費理念成熟等,居民消費呈現出“價格預算先行,品質追求延續”的特徵。
中信建投研究報告亦提到,國內消費者將更加關注産品質量和效用,高質量供給需求巨大。
曾投資鍋圈的不惑創投創始合夥人李祝捷此前談到,鍋圈的一大特質是創始團隊的産品積累,打造了産品驅動型企業,由此支撐其在成長過程中,靠不斷的産品升級在紅海市場裏脫穎而出。“創立之初,鍋圈正是以卓越的産品切入,改變了火鍋市場上游供應鏈整體分散且效率低的局面,借助規模效應把配套的供應鏈、冷鏈、門店支持體系建立起來了。”
如今,消費端對“好吃不貴”的産品關注度更高,鍋圈基於遍佈全國的逾萬家門店的社區分佈特徵,發布了“社區央廚”新戰略定位,不斷豐富餐食組合方案,滿足消費者的一日三餐,並依託於高效的供應鏈,讓消費者花錢更少,吃得更好。前述三款新品,便是在這一戰略下的産物。
“鍋圈是一種新的餐飲零售的表達。”鍋圈董事長楊明超談到,“單看鍋圈門店是一個‘社區央廚’的餐飲連鎖,其實鍋圈的核心是一家供應鏈企業,它既要銷還要供還要産,形成了三個效率疊加。”
根據最新財報,鍋圈計劃進一步完善採購及履約管理&&,更好實現存貨周轉數據的同步及存貨管理。這亦將能夠精準監控産品需求及新鮮度,從而降低履約成本,進一步加強貨品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