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東坡泡菜,今有健康下飯菜,“新吉香居”演繹中國泡菜-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26 08:21:08
來源:新華網

古有東坡泡菜,今有健康下飯菜,“新吉香居”演繹中國泡菜

字體:

  夏季暑氣上行,清脆爽口、有利於開胃的四川泡菜,成為很多國人餐桌必備的下飯菜。但加工過程漫長、口味偏重等原因,讓泡菜一度被貼上不健康的標籤。吉香居最近升級品牌理念,核心是傳承千年泡菜工藝,為現代人帶來更健康、美味的下飯菜體驗。

  《丁香醫生2023年國民健康大報告》數據顯示,84%的中國消費者&&他們更加注重飲食。與此同時,隨着大眾疾病問題凸顯和健康意識日益增強,國民對食品健康關注度也不斷提高,從單純“滿足口腹之欲”到追求“營養均衡、健康飲食”。業內人士&&,泡菜作為一種國民“剛需”下飯菜,在當前健康風潮下蘊含巨大的産品升級空間,吉香居將傳統泡菜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有望重新定義“健康下飯菜”的行業標準,推動中國泡菜文化走向世界。

  在傳承中創新,只為一口健康下飯菜

  “我們希望通過傳承千年泡菜工藝,同時結合現代技術研發創新,為大家帶來一口口清脆、爽口、健康的高品質下飯菜。”吉香居副總裁閔錫祥説。

  與多數行業品牌不同,吉香居堅守千年傳統泡菜工藝,背後究竟傳承了哪些古人智慧?閔錫祥介紹,首先是生長環境的選擇。沿着四川三大名山的峨眉山、西嶺雪山和瓦屋山,環境純凈、水源天然,土壤優質,海拔溫差大,是蔬菜理想的生長環境。吉香居蔬菜基地正是位於這裡。在此基礎上,吉香居進一步甄選“60%榨菜真芯”,剝掉老皮老筋,只保留60%中間部分,讓口感更脆嫩。

  古人製作泡菜的另一智慧,是看天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以獲取最佳成熟度和營養成分的蔬菜。在吉香居,這一智慧同樣得以傳承,例如蘿蔔在每年大寒前10天內完成采收,組織緊密、實心、脆嫩;青菜每年立春前10天內完成采收,不抽苔、更脆嫩。

  種植和采收之後,就是最關鍵的泡製步驟。吉香居研發負責人&&,與榨菜常用的腌漬手法不同,吉香居沿用傳統的乳酸菌發酵法,用鹽更少、發酵時間更短,並能保留食材最原始的口感,同時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優化發酵工藝,從2000多種乳酸菌中找到綜合性能最優的優勢乳酸菌,帶來獨一無二的爽脆口感,多種産品含鹽量比市場平均水平低20%以上。

  讓有中國人的角落,就有下飯菜

  中國泡菜文明,誕生在我國3100多年前的商代武丁時期,是世界泡菜的源頭。歷經千年演變,泡菜工藝不僅是一種食物製作手段,它早已成為中國農耕文化、飲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種傳承與標識。

  從世界範圍來看,據史料記載,主要用“調味液”進行“漬”的日本泡菜和以辣白菜為主的韓國泡菜均起源於中國。然而如今,中國泡菜在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上,都不及韓國泡菜。

  “我有一個習慣,每去一個國家,就會去當地超市看有沒有吉香居泡菜。”吉香居創始人丁文軍曾説。據介紹,吉香居目前已出口至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産品出海,近年來吉香居相繼推出“藝術泡菜罈”、“豐收菜籃泡菜罈”、“十二生肖泡菜罈”,以生動、新鮮的載體賦予中國泡菜文化新內涵。

  文化傳承需要創新載體,更需要教育隨行。吉香居“泡菜課堂”將傳統的泡菜技藝搬到行業展會現場,年輕父母帶着孩子,現場學習傳統手工泡菜泡製方法,簡單、有趣的互動,推動泡菜文化代際間傳承,至今已開辦十年。

  相信在未來,以吉香居為代表的下飯菜産業參與者將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讓每一口下飯菜,都成為連接四川和中國、國內與海外、過去與未來的味覺橋梁。

  24年前,四川眉山人丁文軍看到家鄉菜農為了賣菜,在蔬菜加工廠排幾公里長隊,等了幾天都交不上菜,無奈只得將菜倒在路邊,同是農村出身的他滿心痛惜,於是創立了吉香居。

  24年後,從工藝傳承到創新研發,從傳統泡菜到年輕人的下飯菜,吉香居從多個維度進行自我蛻變,而今在健康風潮盛行的當下,其全新品牌理念“傳承千年泡菜文化,只為一口下飯菜”,也有了全新的內涵:

  堅持傳承傳統工藝,從種植、采收、泡製、加工到産品呈現,深深植根於千年的泡菜製作工藝之中,同時更加強調健康和現代化,旨在為當代消費者帶來那一口回味無窮、飽含中國文化底蘊的下飯菜。

【糾錯】 【責任編輯: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