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的燕麥”走向世界品牌的真實過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06 16:52:07
來源:中國網

“奇蹟的燕麥”走向世界品牌的真實過程

字體:

image.png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奇蹟的燕麥,他就像奇蹟的蘋果一樣,歷經12年,一步步成就了走向世界的品牌。

  不管做企業的還是自由人士,看完他的經歷過程,足以讓人重新拷問人生,啟迪生命的靈魂。

  他就是2020年國家授予的“中國天然燕麥第一人”李剛嶺:他耗時7年的生命在無人的邊境,締造出世界的高端燕麥。2024年入選國家生態農業典型案例。

  他説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帶着今生的使命而來,每一個人應找回自己的使命和信念。

  “如果一個人知道一生中的生命價值值多少,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幹相等生命價值的事情。”

image.png

  故事正式開始,讓我們回到12年前説起。

  在2012年6月30日的一天,一場鐵木真草原馬拉松賽事在內蒙古拉開序幕,賽事本身或許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這一天卻改變了李剛嶺的人生軌跡。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燕麥界來説,這註定也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

  李剛嶺是一位馬拉松長跑愛好者,內蒙古鐵木真草原馬拉松賽事將這位有11年跑齡的長跑愛好者引至蒙北,從此開始了一段堅守天然燕麥的故事……

  李剛嶺第一次來到內蒙古錫林郭勒就被那裏的草原美景深深吸引。那裏是一個天藍雲白,水草豐美,風吹草低見牛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方。享受着天然草原的芬芳,盡情在草原綠海上放飛思緒的他,卻被一片片鬱鬱蔥蔥的燕麥田拽住了目光……

  4個多小時的賽程結束後,他來不及休息,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剛剛路過的燕麥田,查看燕麥的生長情況。隨後,他找到當地老鄉進一步詢問。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在一年前,就一直苦苦尋找的天然燕麥種植的地方,竟因一場馬拉松而奇妙地讓他偶遇了。

image.png

  李剛嶺出生在山東的一個農村家庭,從小踏實肯幹,精神向上。經過多年的努力拼搏,他在一家世界500強制藥企業負責市場,30歲剛出頭,就成為大中華區負責人,年薪千萬,還算小有成就。他説藥品是治病的,屬於間接的救死扶傷,那個時候的李剛嶺自己感覺對社會還算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人。

  命運的安排總是那麼出其不意,就在2011年春天的一個晚上,他接到一個電話,從此改寫了他的人生命運。

  那天晚上,一個朋友給他打來電話,説家人得了癌症,找他買治療癌症的特效藥。那一刻他才意識到,人到了生命的緊要關口,原來藥品挽救不了我們的生命。

  接下來他的大腦一片空白,那個電話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挂斷的。

  可能是因為他常年奔走在醫院的緣故,目睹了太多太多的生離死別。那些重病患者從病房的床上轉移到重症監護室的床上,從重症監護室的床上轉移到太平間的床上,那一幕幕在他腦海裏揮之不去。那一年是他跑步最多的一年,跑了3000多公里,有的時候他跑着不敢停下來,就想永遠永遠的跑下去,不知道恐懼什麼!

  之前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社會價值的人,原來完全不是。他就像失去了救命稻草一樣,心神不定,像丟了魂魄,對未來沒有了希望。

  他時常自言自語,人為什麼會生病?人怎麼才能不生病?他一直不停地問自己。怎樣才能讓人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呢?

  帶着這個問題,他問了無數的醫生和醫療機構,卻始終不得其解。

  2012年的春天,李剛嶺終於找到了答案!

  他遇到一位老中醫,老中醫告訴他,人生病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簡單地來説就是病從口入,健康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身體的良藥。一天三餐按時吃健康的食物,對人體健康很重要。很多重大疾病是多年不良飲食逐漸“喂”大的,又都不好察覺。李剛嶺當時聽了感覺有些道理,但又半信半疑。

  後來,他又查閱了很多科學文獻求證,證實了食物對身體健康確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他意識到,藥品不是健康的根本,從長遠看食物確實比藥品更重要。那又從何做起呢?就在不知所措的時候,李剛嶺在洛杉磯的哥哥家吃飯,餐桌上的一碗燕麥讓他開了竅。吃飯時,醫生出身的哥哥講到人的疾病和食物的直接關係,精米細面為主的現代飲食習慣,很需要優質的蛋白質和高膳食纖維的燕麥食物作為補充。

  李剛嶺發現,自己也已有5年早餐吃燕麥片的習慣,這是他經常在國外出差受到的影響。見別人都吃,他也吃,從來沒産生過多的思考,就像國人早餐愛吃包子油條一樣,如果不是哥哥提起,他斷然不會注意這個飲食習慣。

  就是這個日常相伴卻又不起眼的習慣,突然被他重視起來,在他眼裏也開始變得與眾不同。

  當然,一個理性思維的人不會允許一個感性思考成為一件大事做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李剛嶺開始對燕麥及健康食品市場進行大量調研,也去了多個醫學機構求證。他不曾想到,天天食用的燕麥居然是功能性食物,燕麥被西方稱之為“營養庫”,堪稱天然的保健食品。燕麥除了具有高營養價值之外,還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平穩血糖、清理血管脂肪、清理血管毒素、清理腸道毒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減脂等作用。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通過25年的研究,1997年將燕麥認定為功能性食物;2002年2月10日美國時代雜誌發布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燕麥名列第5位,是唯一上榜的穀類。

  調研還得出一個超出想象的數據,中國僅佔全球燕麥消費總量的2%左右。如果把這件事幹成了,是一場改變國人健康飲食習慣的革命。

image.png

  從此他開啟了天然燕麥尋找之旅,他説既然打算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李剛嶺認為,燕麥本身是健康的食物,那首先要保證它的安全,再就是營養價值在加工時不能破壞,更不能添加有損健康的添加劑。所以,要把控好兩個重要環節,第一個是種植的源頭,第二個是加工的源頭。

  很快,他辭掉了報酬優渥的工作,正式開啟了尋找全球最好的天然燕麥産地之旅。從加拿大、美國再到俄羅斯,他四處尋找天然燕麥的産地,可種植環境、種植方式、交通運輸、國際貿易等問題都讓他失望而歸。

  燕麥雖然是健康的食物,但如果不是零化肥、零農藥的天然燕麥,就不算真正健康的燕麥。他在全球聞名的農作物産地澳大利亞尋求燕麥生産基地,要求當地農業專家嘗試種植不施化肥、不施農藥的天然燕麥。對方卻給他開出一系列條件:他須先出資5000萬澳元放到那裏,並承擔之後的一切成本;種植方不保證任何成果;試種周期至少一兩年。

  “完全是把命運交在了別人手裏,一點主動性都沒有,在以後漫長的合作中,自己也完全無法把控任何風險。”內心的憤慨讓李剛嶺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不找別人種了,自己種!

  去哪種呢?西澳還是南澳?後來他才發現燕麥喜歡涼爽寒冷和高海拔的氣候環境。寒冷高海拔氣候的環境生長出來的燕麥營養價值最高,口感最好。澳大利亞屬於赤道兩旁的溫熱帶,並不是生長燕麥最好的地方。雖然這裡種植的燕麥産量很高,但是品質很一般。他在腦子裏將適合燕麥生長的地區搜尋了一個遍,唯獨沒將中國劃在其中。

  10年後,當李剛嶺以蒙北燕麥創始人的身份面對媒體記者採訪,聊到當初的選擇時,他低沉地無奈一笑,説其實他有些愧疚。

  “2012年6月30日,我有幸參加了鐵木真草原馬拉松賽事,才讓我找到這麼純凈的地方。

  感謝上天把我引至這片一望無際、純凈無污染的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這裡夏季是綠草如茵水草豐美的草原,冬季是冰天雪地一望無際的雪原,大雪覆蓋期長達5個月,冬季零下40攝氏度,年溫差達70多攝氏度。這裡也是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裸燕麥發源地,這裡最適合種植天然燕麥。”。

  後來,這片“天邊草原”成了李剛嶺新的跑步領地。每日清晨,沐浴朝霞,李剛嶺的腳步便有節奏地響起。

image.png

  2012年,李剛嶺在內蒙古北部以地名命名創立了蒙北品牌,從此種下一粒天然的燕麥種子。

  他從此立下誓言,做人類最天然的燕麥,做人類最健康的食品,願天下人早日無病! 專注健康事業,以服務萬眾健康為人生使命,願用一生的時間投身於這個關乎人類健康食品的事業中去。遵循自然,回歸自然,讓食物返璞歸真,推動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為遵循理念。

  他立志,把蒙北創建成一家以天然燕麥為主導的健康食品企業,以服務萬眾健康為企業永恒的使命。

  宏願已發,志向已立,接下來他開始了實幹……

  一開始,李剛嶺想得很簡單:這個地方天然無污染,承包下20000多畝草原耕地,直接把燕麥種子撒進了地裏,不施化肥、不施農藥、不用除草劑,讓燕麥在地裏自然生長,撒上種子只等成熟後收割就可以了。

  對於李剛嶺的做法,當地農民感到不解。“地球上就沒有人這麼幹過!”但李剛嶺有他自己的考量:“使用化肥、使用除草劑,那和市場上的普通燕麥又有什麼區別,還叫什麼天然?燕麥的健康本質大打折扣,種植出來的燕麥也不會與眾不同。”

  李剛嶺説,據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署報告,全世界每年有100多萬人因除草劑中毒,其中致10萬人死亡。化肥農藥的殘留對人體有着極大的危害,滯留在體內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導致細胞變異及發生多種慢性重大疾病。現代農業大部分都追求高産量高效益,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燕麥本身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物,如果我們只顧産量和效益,讓健康打了折扣,那就是南轅北轍了。

  2013年9月5日,李剛嶺清楚地記得那一天,他滿心期待地跑到燕麥田,卻沒有看到他期望的景象。李剛嶺沒想到的是,他的滿腔熱血換回了一盆冷水。

image.png

  “燕麥田裏,不,準確地説應該是雜草田裏,零星的點綴着幾撮燕麥。或許是跟雜草相處的時間長了,燕麥已經被雜草同化了,他一捏燕麥穗,裏面沒有顆粒。”李剛嶺説,其實早在燕麥生長時,他就發現了雜草很多,但他轉念一想,未到收成就不能早下結論,他願意等待,揭曉自己的堅持。結果顯然不對,20000多畝燕麥地顆粒無收。李剛嶺心裏泛起了一絲茫然,但他並沒有因此氣餒。“反省過後,我還是有信心的,因為還有很多法子沒有使出來。”

  那之後,他在當地農業專家們面前變得謙虛起來,經常向他們請教,而他堅持不變的底線就是一定要天然種植,不施化肥,不用農藥,不打除草劑。

  他當時的做法被一些業內人士所恥笑,説他是癡人做夢,不用化肥農藥産量從何而來?專家們也覺得他很可笑,不留情面地批評他:“産量太低,必然違背經濟效益,沒有經濟效益就沒有意義,沒有意義的事何必要浪費時間去做?”

  “經濟效益!”這個詞讓李剛嶺陷入了沉思。對於商人來説,經濟效益確實是個核心的問題,但是種植天然燕麥,真的是完全為了利益嗎?那段時間李剛嶺一直在追問自己,種植天然燕麥的初心到底是什麼?

  “我要做的事情,不是以盈利為第一目的,而是以給人們帶來真正健康的食物為目的。”

  當目的變得純粹,李剛嶺的內心更加堅定。他不再理會別人的勸阻,而是做了一個更驚人的決定:2014年,他將之前的燕麥地拓展至40000多畝!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馴化這些“野草”。他的方法是橫豎交叉——亂種。他想打破之前的格式種法,橫、豎、斜……將種子亂撒一起。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馴化的過程,不給野草留出空間,就會扼制野草的生長,那燕麥就不會被扼制生長了。

  待到來年,李剛嶺有了不同的收穫——相比於前一年,這次他的雜草變成了40000多畝。如果説第一次的打擊激發了李剛嶺的求勝決心,那麼這一次,無疑是負面的,他開始自我懷疑,陷入焦慮。尤其是聽到不斷有人在背後叫他“李傻子”,嘲諷他是“有錢有病的兩有”。“撞到南墻不回頭”,“逆勢者必逆亡”,那時他的堅持有些動搖了,一番雄心壯志,沒想到有一天竟成了別人口中的“笑柄”。最初的合夥人也因意見不合悄然離去。他曾對“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這句話深以為然。多年來,就像他跑馬拉松,當身體到達極限的時候,他都咬着牙繼續前行,因為他知道終點就在前方,只要堅持跑下去就能成功。可這一次,有可能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image.png

但是讓一個奔跑者停下腳步,是不可能的。李剛嶺給自己暗示:就像是跑步時,身體達到了一個極點,熬過去就能看到終點。在那段時間裏,他跑步時經常與另一個自己對話,就像扒玉米皮一樣一層層扒到芯,他的內心漸漸地更加堅定了。

  解決“極點”的關鍵在於,如何在燕麥和野草的相互牽制中尋找平衡。

  他在《道德經》中看到了答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中所有的物種都有它的存在理由和相生相剋的宇宙觀。

  李剛嶺明白了這一點,就不再以草為敵了。要做的,就是讓燕麥回歸到自然中去,留出讓野草生長的空間。

  2015年,李剛嶺和留下來的合夥人再次開始了天然燕麥的種植實驗,但在具體種植的時候,有的合夥人又不完全同意李剛嶺要求的不施化肥、不施農藥、不施除草劑的種法。後來再次被李剛嶺誠懇的態度,以及做人類最天然的燕麥,做人類最健康的食品,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天然燕麥品牌的夢想所打動,並對此作了詳細的設想和規劃。

  收穫終於來了。2015年9月2日,李剛嶺如往常一樣來到燕麥田,意外發現身旁的幾株燕麥穗竟結出了真實的“果實”,他的心頓時如被擊打了一下,趕忙踉踉蹌蹌地跑到臨近的地裏再次確認,生怕只是偶然。

  當他接連揉搓的燕麥穗無一例外地剝離出硬硬的燕麥粒時,他終於敢確定這一次是確確實實成功了。

  他瘋狂地在燕麥田裏奔跑,抑制不住地一聲一聲吶喊。那一刻,他熱淚盈眶,他這幾年積壓的所有委屈和不甘都一股腦地釋放了出來,而那句別人口中的“傻子”,也在那一刻隨風消散在了一望無際的燕麥田。這一年,李剛嶺收穫了1000多噸燕麥。

image.png

  李剛嶺種植的“天然燕麥”從最早一畝産量30斤、50斤到現在已經突破了一二百斤了。他説雖然還是比普通燕麥的産量低七八倍,他相信隨着利用燕麥秸稈還田天然生態種植優勢的成熟産量會慢慢的上來的!

  同時摸索、總結、利用生物相生相剋的原理,採用錯季播種、寬壟密植、休耕輪作、秸稈還田等一系列的方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天然燕麥的種植方式和控制體系,他取得了顯著效果並創建了蒙北農法的種植方式。而從2016年起,李剛嶺將燕麥種植規模擴大到11萬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純天然燕麥種植基地。

  2017年,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為其給蒙北燕麥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原産地保護産品”,2018年先後獲得美國、歐盟和中國有機食品認證。

  後來在一次農業論壇上,李剛嶺講了化肥農藥對環境、對食物、對人體的傷害,呼籲不施化肥農藥種植,雖然還是有人不十分贊成他的做法。他卻説:“人類勢必要走上天然生態的發展道路和健康的飲食方式,我們應敬畏自然,遵循自然,回歸自然,以天人合一的天然健康生活方式為遵循理念。不然疾病的根源漏洞會越來越大,我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和追求美好幸福的願望將被南轅北轍。”

  雖然每一個人的認知,認識和知道的世界不一樣,但都應找回自己的使命和信念。如果一個人知道一生中的生命價值值多少,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幹相等生命價值的事情。

  雖然天然燕麥的生態農業基本有了成效,但是在整個農業還是屬於星星之火,李剛嶺希望更多的從事農業和食品生産的人們,盡快的把思維轉變過來,這樣我們吃的所有食物就會更加安全健康了!

  李剛嶺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不用化肥農藥,利用秸稈還田可持續發展的天然生態農業,一定能推行開。”

image.png

  很多人喜歡將後來的李剛嶺比做阿甘。阿甘因為一句“剛破,Run!”從此一路奔跑,跑出了他的人生。

  阿甘的故事是電影藝術化的呈現,而李剛嶺是現實版的人生經歷,他在堅持信念這條路上,不存在漫無目的的漂移,只是在一條成功的道路上穿越了很多磨難而已。你可能會更明白,對於心智健全的人而言,他們的全力一搏,是基於內心某種追求和信念的奔跑,是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路途中,自己與自己對話,而後做出的堅持。

  後來每當遇到困難,他就想起唐僧17年取經之路經歷的磨難,他説:“我前行的路就不再怕什麼了”。

  李剛嶺花了好幾年時間,將天然燕麥種植成功,解決了最基礎的原料問題,然而沒有任何喘息,就緊接着他又迎來了另一個“馬拉松的極點”——加工生産。

  跟種植天然燕麥的“強迫症”一樣,李剛嶺在加工環節也堅持他的理想主義的標準,每一個工序都必須按照他的要求做。第一個要求:挑選燕麥粒時,小的和不飽滿的燕麥粒都篩除,最終從10粒挑選出6粒能發芽的飽滿燕麥;第二個要求: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及輔料的基礎上,保證天然燕麥的清香軟糯。無疑,這對加工成本、技術工藝和設備的要求都達到極限,當前市場上的燕麥産品,幾乎沒有任何一家能達到這種標準。

  還有一個最致命的問題讓李剛嶺苦惱:常規的加工方式是採用一二百攝氏度上下高溫熟化生産設備加工燕麥片,但這樣一來,燕麥所富含的營養成分就會遭到嚴重破壞,營養流失非常多,口感也會因此減分,當時這個問題無法解決。

  “我堅持了那麼多年,如果在最後加工這一環節前功盡棄,功虧一簣,那還是等於失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剛嶺請來國內外專家,幾乎耗盡了所有積蓄,卻仍然不能徹底解決營養流失和口感問題。同時,這個建在內蒙古蒙北燕麥基地的工廠也存在缺陷,因偏僻而導致的交通不便,使生産成本極高;一到冬天,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無法進行正常生産。

  當時對於徹底解決燕麥營養流失的問題,有些同事説沒有必要這麼較真,在關鍵時刻團隊內部又産生了分歧,核心人員紛紛離去,包括開始很支持他的親人。那時的李剛嶺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緣,無法回頭,他把幾套房子和車子都賣掉了,只能破釜沉舟,全力一搏。“人在某些時候需要屏蔽外界的一切聲音,好好正視自己,穿越層層遮蔽去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究竟放棄還是繼續,沒人比自己更明白。説到底,人與人之間最後拼的就是內心,內心那點像蟬翼般的厚度。翼雖薄,但這是一個艱難的穿越。”他説這蟬翼般厚度的突破,源自於屠呦呦老人帶給他的啟迪和激勵。屠呦呦老人實驗191次,以身試毒損壞了肝臟,最終用傳統原理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在全世界治療了兩億多人,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80多歲才迎來諾貝爾獎。人家這麼大年齡都沒有放棄,我們這麼年輕憑什麼要放棄?這讓李剛嶺萌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用小時候家裏蒸饅頭的傳統原理開始了實驗。

  採用小火慢燉原理,用了兩年多的時間,耗費5噸多燕麥,李剛嶺終於成功了。他和他的技術團隊在山東建立了新的工廠,在行業傳統加工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自主研發出C4超低溫保全營養新技術,保留了天然燕麥中的36種寶貴的營養成分,留住了天然的麥香味,沖泡達到口感清香軟糯、細膩潤滑和易溶解的程度。還可以幹吃,燕麥片的味道麥香濃郁,唇齒留香。燕麥在加工過程中營養流失的世界性難題終於解決了。

  從開始尋找天然燕麥,到打造出天然的燕麥片産品,整整用了7年。包裝材質和包裝設計也是反復推翻了14次才最終確定下來。

  2018年5月14日,蒙北天然燕麥片正式誕生。內測品鑒時,許多人都對這款天然的燕麥片産品讚不絕口,李剛嶺卻只給它打了9分。李剛嶺説,10分是他永恒追逐的終點,但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終點存在,他才有了不懈奔跑的動力。

  7年下來,對於李剛嶺來説,奔跑從堅持變成了享受。

  這個曾經心高氣傲、白凈儒雅的男人,歷經風霜,百折不撓,留下的滄桑感也變得更加醇厚和堅定,未來更不懼嚴寒酷暑,不怕風吹雨打了。

  現在,他在天貓和京東都開設了蒙北旗艦店。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不太了解産品,有的用戶説太貴了不太認可。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嘗試後留言説,這是我吃過世界上最好的燕麥,沒有之一。這句話也讓李剛嶺感動不已,終於有越來越多的人嘗到了他來之不易的好燕麥,現在也有很多用戶定時買來送給父母吃。

  如今,他的純天然燕麥産品也陸續的出現到美國、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260多家高端超市,現今他的純天然燕麥也成為好多嬰兒輔食廠家的珍貴原料。

  2019年,李剛嶺被評選為中國三農創業英雄十大人物;2020年,李剛嶺被國家農業農村部授予“中國天然燕麥第一人”榮譽稱號。

image.png

  未來,他又會面對什麼樣的挑戰呢?李剛嶺説,他已經有了面對任何挑戰的坦然。他堅信健康的身體一定是源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食物,健康的食物一定是來自健康的土地和天然生態的種植方式,天然燕麥將是送給這個世界的一個禮物。

  他説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帶着今生的使命而來,每一個人應找回自己的使命和信念,每一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使命和信念。

  他願天下早日無病,願為健康食物的源頭,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他説,在天然燕麥健康食品的道路上,他會持之以恒,堅信只有健康的食物才會帶給人類健康!在未來變幻無常的市場中,他也決不迷失創立蒙北時的“專注健康事業,服務萬眾健康的初心使命源動力!

  《麥克法蘭》電影裏有一句經典&詞:“當我們奔跑的時候,我們就是‘神’。”人生路上,相信未來,就會遇見未來,夢想也截然如此!

【糾錯】 【責任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