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消費者在北京某超市挑選購買草莓。
編者按:素有“水果公主”之稱的草莓原産於歐洲,由於其生長適應性強,生態類型較多,幾乎世界各國都有栽培。目前全國各地都有草莓種植,遼寧丹東、四川雙流、河北滿城、安徽長豐等地都是草莓主産區,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生産和消費草莓的第一大國。
然而長期以來,關於草莓質量安全的種種傳言一直存在,比如“膨大劑草莓”“空心草莓”“白柄草莓”等等。2015年“乙草胺草莓”事件更引起民眾對草莓質量安全狀況的廣泛關注和擔憂。那事實究竟如何?當前正是草莓的上市時節,記者採訪了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農産品質量安全與營養研究所首席專家王強,用科學的視野和數據逐一解答消費者廣泛關注的10個問題。
問:草莓生産過程中病蟲害多嗎?
【回應】草莓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莖、葉、果實接近地面,邊開花邊結果,採果期長。
草莓保護地栽培通常是指利用溫室、塑料大棚或其他設施,通過改變或控制草莓生長髮育的環境因子(光照、溫度、水分、二氧化碳等),為草莓生長髮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而進行的有效生産。設施栽培環境具有相對封閉性、固定性,環境溫、濕度條件如果控制不當,確實容易引起各類草莓病蟲害滋生蔓延。
但草莓是從野生型馴化到栽培型種植的,到如今僅有300年歷史。相比栽培上千年的其他果菜品種,抗性還較強,病蟲害發生並不突出。通常在草莓生長過程中,易發白粉病、灰霉病、紅蜘蛛、蚜蟲、薊馬等病蟲害。氣溫較低時以病害為主,氣溫較高時以蟲害為主。這些問題不僅存在於我國,也廣泛存在於全世界的草莓生産栽培地區。
問:草莓生産過程中用藥多嗎?
【回應】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經過多年的發展,廣大草莓生産者已經摸索出了非常成熟且安全可靠的種植技術。比如通過優選種植基地和種苗、土壤消毒、科學定植以及生長期光照、溫度、濕度、養分等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可以極大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
經過多年的宣傳和培訓,農民的安全生産意識和水平也越來越高,農民知道施藥不僅影響草莓銷售,還可能影響大棚裏輔助草莓授粉的蜜蜂,蜜蜂對有毒農藥特別敏感,有點藥味就不授粉,甚至可能會死掉。沒有蜜蜂授粉,草莓就會産生畸形果,商品率降低,造成減産。
因此,草莓生産過程中用藥多、亂用藥的説法並不可信。科學合理的草莓産前、産中、産後全過程精細化綜合質量管控,可以大大減少化學農藥的用量甚至不用,從而提高草莓質量安全水平。近些年針對草莓質量安全的風險調查、監測與研究結果也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問:“畸形草莓”是使用激素引起的嗎?
【回應】草莓畸形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天氣原因,還有一種是花期授粉不均。比如天氣太冷,蜜蜂不肯出來幹活,或者光照不好,花粉囊打不開,花粉顆粒不能充分地散開,蜜蜂幹活也不能正常授粉,這些情況都極易産生畸形草莓果。一個大棚中出現30%的畸形果是正常的。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指人工合成的與植物激素具有類似生理和生物學效應的一種物質,廣義上也屬於植物激素。它通過調節植物體內營養物質的合成,從而提高産量和質量,目前我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技術已相當成熟。農藥按毒性分為極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五級,植物生長調節劑屬於低毒或微毒,對人體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如果非要説到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那也只是由於使用不當造成植物生長速度過快,植株養分積累不足,導致果實的味道不好。
草莓生産一般很少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若因品種或氣候原因需要使用,一般也是在開花顯蕾時期,其殘留到草莓成熟上市時期,鮮少有能檢測到。
問:草莓一定有化學農藥殘留嗎?
【回應】人們關注鮮食草莓的食用安全,其實就是指其中化學農藥的殘留狀況。有人認為草莓生長過程中會發生病蟲害,發生了病蟲害就要使用化學農藥,使用了化學農藥就會有殘留,有化學殘留的草莓被人們食用就會有健康隱患,這種邏輯是不準確的。
首先,相比其他栽培上千年的果菜品種,草莓是從野生馴化到栽培種植的,到如今僅有300年歷史,其野性抗性還較強,病蟲害發生並不突出。
其次,我們都知道“上醫治未病”的道理,同樣,在草莓病蟲害防治中“防”遠勝於“治”,在農事操作中要減少人員和工具帶入的交叉傳播;棚室門前放消毒墊或撒白灰阻斷人為傳播;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摘除老葉、病殘葉、病果等,減少侵染源;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也可以有效減少白粉病。一旦發生了病蟲害,也有許多物理、生物措施可以採用。比如根據類別可以採取色板、防蟲網等物理方法,或者捕食螨、小檗鹼、茶素等生物防治方法。所以草莓病蟲害發生時並不一定非要使用化學農藥。
最後,即使使用了化學農藥,經過合理安全間隔期,農藥被代謝降解,草莓上也不一定會有殘留。退一步講,即使有殘留也不代表對人體健康會有影響,只要沒有超過限量標準,完全可以安心食用。
問:草莓普遍存在除草劑乙草胺超標?
【回應】“乙草胺草莓”事件,引起人們對草莓生産中是否使用除草劑的關注。首先,設施草莓大棚的種植是地面覆膜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草莓觸地以後發生霉變而降低品質和産量,同時也能抑制雜草生長,所以草莓棚內基本沒有草害威脅,根本不需要打除草劑。其次,草莓是草本植物,對除草劑非常敏感,施用除草劑對它會有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殺死幼苗,農民不會做舍本逐末的事情。
問:“大草莓”使用了膨大劑嗎?
【回應】膨大劑的化學名叫氯吡,它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加速細胞有絲分裂,促進細胞增大和分化,誘導芽的發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作用。其最早由美國高新技術公司Sandoz研發,後中國農業科學院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從日本引進,1992年原農業部批准了該産品。
理論上講,施用了氯吡確實會生産出個體肥大的草莓,但施用了氯吡的草莓不僅顏色和正常草莓不一樣,而且很軟,果皮變薄,手輕輕觸碰就會落上指紋印,很難採摘下來,所以草莓一般不用膨大劑。
那麼在市場上偶爾買到的“大草莓”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事實上無論什麼品種,只要適當進行疏花疏果,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果實。道理很簡單,只要草莓的果實和葉片數量基本確定,光合作用産出的、可以分配到果實的營養物質總量也就確定了。所以説草莓大小完全是由植株營養和果實成熟度決定的。此外,有些草莓品種天生大個兒,比如從日本引進的品種,紅顏、章姬等個頭都不小。
問:“白柄草莓”“空心草莓”是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嗎?
【回應】草莓“白屁股”現象和使用激素沒有必然關係。因為草莓的轉色過程通常是從尖端向後面的果柄逐漸進行,易受到光照的一側更先變紅,越靠近果柄基部着色越慢。在現實生産中,尤其是早春大棚內生産的草莓,由於受光照較弱等影響,轉色過程偏慢,加上品種原因,使得果實基部轉色更為推遲。但如果等候時間過長,到整個草莓都變紅時,草莓頂端已過熟而容易損傷,因此一般果農不等草莓完全變紅就開始採摘,這就造成了很多草莓果柄處發白。
至於“空心草莓”,則多半是品種差異造成的,比如“甜查理”的果肉密度小,很容易出現空心現象。另外草莓生長期對土壤水分、濕度、溫度等都很敏感,假如在它快速生長階段水分跟不上的話,就會出現空心。
問:草莓甜度高是不是用甜蜜素了?
【回應】這種説法是沒有根據的。草莓屬於比較“嬌氣”的水果,如果使用了甜味劑果實會迅速爛掉。而且,它會使水果儲存以及運輸時期變短,使商品失去價值。
事實上,草莓的糖度與品種、果實成熟度密切相關,不同品種的草莓,甜度均不一樣。目前認同的品種以紅頰最甜,而法蘭地則屬於歐美品係,口感偏酸。
同時,水肥和氣候對甜度的影響也很大。同一個品種在不同地方、不同年份口感也會有差異。
問:大棚裏的蜜蜂死亡是不是因為出現了藥害?
【回應】蜜蜂是對農藥很敏感的生物,如果蜜蜂真是中毒死亡,也應該是死在草莓園附近,不會飛回蜂箱再死亡。且蜜蜂中毒,往往會出現大面積死亡,並伴有明顯的尾巴翹起等中毒症狀。
其實,草莓大棚中出現死蜜蜂,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蜜蜂有趨光性,出巢時,一些蜜蜂容易撞到棚頂塑料膜死亡。除了因趨光性導致部分蜜蜂撞死外,處於採蜜期的蜜蜂其壽命也不過就30多天,有的蜜蜂被莓農買回去放在棚中,説不定就已是老蜂,出現小批量死亡,也是正常現象。
蜜蜂還有一個習慣,就是要飛出蜂箱才進行排泄,如遇到連續低溫陰雨天,棚中溫度太低的話,很多蜜蜂不出來,也易“撐”死在箱中。
另外,冬天嚴寒或春天棚內溫度飆升,都會引發蜜蜂死亡。當然,蜜蜂打架也是導致其死亡的一個原因。
問:購買、貯藏和食用草莓有什麼注意事項?
【回應】草莓是特別適合採摘的漿果,作為消費者去享受採摘樂趣的同時,建議盡量選擇到規模化和標準化的草莓生産園,因為這裡的草莓品質可能會更高。
草莓由於含水量高、果皮薄、耐貯藏性差,常溫下僅可保存1-2天,應盡快銷售或食用。在需要貯存時,0-2℃低溫冷藏仍是比較方便、有效的方法。
另外,就清洗果蔬而言,很多人喜歡用鹼水、鹽水泡蔬菜瓜果。但要注意不要用洗潔凈等洗滌劑洗草莓,以避免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