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任禹西)回歸零售本質,聚焦商品力,已成為當前行業企業的共識。在這個過程中,打造優質、高價值的自有品牌商品,是不少商超、便利店企業發力的重點。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3中國商超自有品牌案例報告》,精選了來自商超、便利店企業的10個明星商品開發案例,並根據行業調研,梳理總結了在自有品牌開發中企業關注的共性問題和實踐經驗,供行業參考。
國內商超企業自有品牌發展情況
報告顯示,儘管國內自有品牌相對啟動較晚,但是發展速度較快。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的中國超市TOP100數據顯示,TOP100企業的自有品牌銷售佔比呈逐年上升趨勢。
2019中國超市TOP100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超市TOP100企業自有品牌開發力度進一步增強,每家企業平均擁有自有品牌SKU數 865個,比上年增長了32.3%,銷售佔比從3.2%上升到4.1%,平均提高了28.1%。TOP100企業自有品牌商品總銷售規模約400億元,每個SKU實現銷售額約50萬元。2022中國超市TOP100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超市TOP100企業自有品牌商品銷售佔比達5%。
本報告列舉了來自Costco開市客、盒馬、羅森中國、山姆會員商店、唐久便利、天虹、永輝超市、伊藤洋華堂、元初食品、永旺中國的10個自有品牌商品開發案例,涵蓋生鮮、熟食、包裝食品、酒類、服裝等品類。在選取的這10個自有品牌明星商品開發案例中,涉及9家2022年中國連鎖TOP100企業,其中,有8家TOP100企業的2022年銷售額總計約為2412億元(不含山姆會員商店,元初食品的銷售數據),佔2022年中國連鎖TOP100企業銷售總額的12.4%。下表為10大自有品牌商品案例代表企業的自有品牌開發的代表案例以及發展情況。
表:10大自有品牌商品案例代表企業的自有品牌發展情況(數據來源:企業調研數據、財報數據、媒體公開報道)
提升商超企業自有品牌開發能力的7個方面
根據行業調查,協會梳理了在自有品牌開發中企業關注的共性問題和實踐經驗,總結出提升企業自有品牌開發能力的7個方面:
一是,制定清晰的自有品牌戰略,提供始終如一的價值主張。
二是,為自有品牌開發提供組織保障。
三是,提高商品認知,開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
四是,重視品類管理對自有品牌的規劃和杠桿作用。
五是,建立全系統、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
六是,尊重生産加工商,加強合作,實現共贏。
七是,多種舉措,高效營銷。其中,提升對商品的認知水平和銷售能力是商超企業自有品牌開發的重點。
在提高商品認知,開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方面,近年來,特別是新冠疫情後,消費者喜好和消費需求發生變化,消費者越來越關注更健康、可持續等方向的産品,零售企業可以針對這些方向,為消費者提供他們想要的自有品牌産品和生活方式。例如,元初自有品牌的乳製品(如奶酪/酸奶/奶片等)去除色素,兒童愛吃的零食,如凍幹水果,蒟蒻果凍等,通過跟工廠溝通調整配方,去除香精。天虹自有品牌在産品開發上,更加注重適合兒童食用的健康商品。甄選天然原料,少添加、無負擔,如天優蒟蒻果凍系列、天優山楂棒、天優牛初乳奶棒等,配料表簡單沒有添加劑,滿足家長和兒童們對健康零食的需求。
在多種舉措,高效營銷方面。事實上,産品的廣告營銷、社交媒體渠道、門店的服務質量、購物環境等都可以提高顧客對於自有品牌産品的認知。相較於通過價格、促銷、廣告、貨架位置來推動購買的傳統營銷方式,現在,一些零售商正通過更高效的方式或者渠道,例如,通過試吃、私域會員群,門店員工的介紹,傳遞自有品牌的背後價值和故事。調研顯示,越來越多的本土零售企業,如盒馬、永輝、元初等,通過加大賣場自有品牌商品的試吃力度,讓顧客了解、並信賴自有品牌商品,從而産生購買行為。此外,一些零售企業通過在賣場、會員社群、微信公眾號、企業APP等不同渠道展示自有品牌背後的故事,如何選擇産品産地、如何採購産品,産品執行標準等等故事,讓顧客對自有品牌産生信賴。
據CCFA調研顯示,在自有品牌開發中,一些本土零售企業開已發展到從提供價格價值,到為消費者提供高質價比、差異化的自有品牌商品,為消費者帶來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