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荊門 行穩致遠——洋豐集團高質量發展紀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20 15:41:34
來源:新華網

扎根荊門 行穩致遠——洋豐集團高質量發展紀實

字體:

  四十年風雨兼程,洋豐集團從一家瀕臨倒閉的鄉鎮小磷肥廠,發展成為在全國擁有十一座現代化生産基地,員工近萬人,資産超兩百億,産業涵蓋礦業、磷復肥、精細化工、房地産、磷石膏建材、酒店、果業等多個領域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

荊門總部

  抓住機遇 奠定發展基石

  洋豐集團的前身為始建於1982年的石橋驛磷肥廠。當時的磷肥廠産品單一,技術落後,資不抵債,處於崩潰的邊緣。1988年初,石橋驛鎮政府決定改革磷肥廠管理體制,實施承包經營,向社會公開招募企業經營者。年僅24歲、時任磷肥廠銷售副廠長的楊才學通過競標獲得了磷肥廠經營權,擔起了企業發展經營的重任。

  投資金、擴産能、提質量、抓銷售……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讓暮氣沉沉的磷肥廠活了過來。當年,磷肥廠便扭虧為盈。此後,這家曾瀕臨倒閉的鄉鎮磷肥廠在楊才學董事長的帶領下,一路勢如破竹,在石橋驛鎮接二連三投建新廠。

鈣鎂磷肥廠

  1995年,建鈣鎂磷肥廠;

  1996年,建小硫酸廠,逐步實現原材料配套;

  1997年,建磷酸一銨項目,實現低濃度肥向高濃度肥的跨越;

  1999年,建硫酸鉀複合肥生産線,實現單質肥向複合肥轉軌的跨越。

  2001年,洋豐集團抓住國有企業改制的機遇,將原來的鄉鎮集體企業改製成為股份制民營企業。企業改制後,自主權、決策權和分配權更加充分,企業發展的動能更足。

石橋驛生産基地

  自此二十餘年,洋豐集團抓住中國複合肥行業高速發展的機遇,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和産能,牢牢佔領了中國磷復肥行業龍頭企業位置,奠定了企業穩步發展的基石。2014年,洋豐集團旗下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洋豐”)在深交所上市,更是推動集團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湖北荊門,宜都,鐘祥,山東菏澤,江西瑞昌,四川雷波,廣西賓陽,河北徐水,吉林扶余,新疆昌吉,甘肅永昌,十一大生産基地遍佈全國;一級經銷商6000余家,終端零售商70000余家,星羅密布,市場網絡覆蓋全國;由洋豐集團全資、控股或參股的磷礦、煤礦遍佈湖北、四川、貴州,磷資源總儲量超5億噸,煤資源儲量超8000萬噸;17年匠心運作,洋豐地産項目在荊楚大地上遍地開花,取得國家一級房地産開發資質,一路成長為荊門地産界的行業翹楚。

  近年來,洋豐集團持續優化産業布局,在鞏固磷復肥行業領先優勢的基礎上,向精細化工領域延伸轉型,形成了“磷復肥+精細化工”雙主業格局,牢牢把握住産業轉型升級的機遇。

  服務三農 惠澤四方

  洋豐集團以做肥料起家,無論是前期的艱難起步,還是到後來公司上市、全國擴張和多元發展,一直堅持以磷復肥行業為主業,通過高品質的産品和服務,促進農民增産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肥料是糧食的“糧食”,是農民豐收的希望,洋豐集團始終將産品質量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不結塊、不粉化、無破損、無色差、顆粒勻、表面光、易溶解、包裝靚”是洋豐集團始終踐行的産品質量“二十四字方針”,公司建立了5級質量管理網絡,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嚴把原材料進廠、半成品生産、産品出廠“三關”,實行自檢、互檢和專檢“三檢”制度,對産品的整個生産過程實現全程控制。近年來,洋豐集團運用數字技術建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基礎的質量管控體系,推動全要素、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應用,全面提升質量精益化管理水平,持續為農民提供優質放心的肥料産品。

綠色智能實驗室

  從2010年起,洋豐集團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加大新型肥料的研發與推廣,在荊門、北京等地建立研發基地,並與全國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先後獲批成立了農業農村部作物專用肥料重點實驗室、湖北省作物營養與專用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MAX-IFIC國際新型肥料研究中心等高端研發&&和國際合作研發&&。

  利用這些&&,結合我國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和未來農業發展需求,洋豐集團以“高效、專用、環保、功能化”為核心方向,以打造國際一流産品為目標,研發推出了系列新型肥料産品,目前已形成包括磷酸一銨、專用複合肥料、緩控釋肥料、穩定性肥料、水溶肥料、有機類肥料等業內品類多、規模大、技術先進的産品序列,能夠滿足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在不同周期的生長需要。

業務員扎根田間地頭

  提供高質量産品,只是洋豐集團服務農民的第一步。早在1995年,洋豐集團就提出了“二分之一”營銷理論,即把肥料賣到農民手中只完成了銷售工作的一半,另一半是服務。

  為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幫助農民增産增收,經過多年實踐和積累,洋豐集團目前構建起一套“技術服務金字塔體系”。在金字塔體系中,上層是由中國農業大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華中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顧問團隊組成,作為技術把關和頂層設計;中間層由200余名涉及土壤、植物營養、植保、栽培等多學科的公司專業農藝師團隊和地方專家構建,指導技術服務的落地;基層則集合了1000多名業務員和種植達人等,常年服務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選肥、施肥,提供科學種植的全程解決方案與技術指導。近三年,累計開展技術培訓及示範觀摩會1.5萬場次、培訓85萬人次,累計建設3650塊高標準示範田和40000余塊試驗示範田,形成測土配方報告5500余份,制定作物營養解決方案25000余份,不僅能為農民降低肥料投入成本、提高耕作效率、提升作物産量和品質,同時對土壤改良、環境友好作出貢獻。

  在服務國內市場的同時,洋豐集團也在積極推進國際化戰略,開展國際合作,深化國際市場,顆粒一銨、粉狀一銨、工業級一銨、二元複合肥、三元複合肥等産品出口覆蓋近40個國家和地區,推動中國化肥品牌走向世界。

  積極布局 延伸轉型

  在做大做強肥料主業的同時,洋豐集團積極探索産業鏈條延伸。自2006年起,洋豐集團就提前布局,先後在湖北、四川、貴州等地獲取礦産資源。不僅成為肥料主業發展的最大底氣和保障,還為以磷資源為基礎和起點,向下游延伸,形成“以磷為基”的多條産業鏈,逐步向精細化工産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

  2021年,經過充分的分析和判斷,洋豐集團迅速決策利用自身在磷資源産業鏈中的天然優勢,圍繞磷礦及伴生資源綜合利用,向磷酸鐵等新能源材料領域延伸轉型。以磷礦石為原料用濕法工藝生成磷酸後,可以對磷酸進行梯級利用,品質高的部分用於生産食品級磷酸、工業級磷酸以及磷酸鐵和精製磷酸鹽類産品,品質低的部分用於生産農業磷酸一銨,往下游再生産複合肥。

磷酸鐵車間

  2022年6月,洋豐集團與常州鋰源共同投資建設的5萬噸/年磷酸鐵生産線達標生産,這標誌着洋豐集團在新能源産業賽道上邁出堅實第一步。2023年6月,洋豐集團與格林美共同投資建設的磷酸鐵項目首條5萬噸/年生産線開始試生産,洋豐集團在磷酸鐵上的産能擴大至10萬噸/年。此外,還有無水氟化氫副産白炭黑、精製磷酸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

  通過切入新能源材料和精細磷化工賽道,實現了磷資源的梯級開發和利用,以磷為基礎,在新能源材料、精細磷化工、磷礦伴生氟硅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實現創新發展,持續拓寬精細化工領域,探索和實現磷化工産業鏈的更大價值。不僅有助於進一步夯實磷復肥行業的領先地位,還打造了第二增長曲線,深化産業鏈一體化優勢。

磷石膏應用於路基材料

  生産磷酸過程中會産生大量副産品磷石膏,磷石膏的綜合利用是整個行業的痛點和難點。在磷石膏的轉化利用上,洋豐集團積極與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合作,圍繞磷石膏應用於水泥緩凝劑、石膏建材、路基材料、生態修復等方向,主要通過産品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實現快速發展。至此,洋豐集團由原來僅將磷礦石用作生産肥料,到現在形成礦山、肥料、化工、建材全産業鏈的結合,把磷礦石中的磷、氟、硅、鈣等資源完全利用起來,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

  當前,洋豐集團正在積極開展自主研發系統建設,組建“一院四所”,即新洋豐研究院,下設新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固廢和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四個研究所,不斷提升洋豐集團自主孵化和自主創新能力,為推進企業轉型提速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回饋社會 投身公益

  在自身高速發展的同時,洋豐集團也積極發揮企業優勢,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堅持主動納稅、促進就業、投身公益、助力鄉村振興等。

  多年來,洋豐集團上繳稅額逐年攀升,2009年至2022年,僅旗下的新洋豐就繳納稅收超25億元。洋豐集團本身為社會提供近10000個就業崗位,同時隨着企業發展,也極大帶動了周邊運輸業、餐飲業和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洋豐集團致力於通過線上和線下兩條腿走路,為農民朋友提供專業的種植技術服務。線上,創辦了專業技術服務&&,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等形式,傳播農業種植技術和科普作物營養知識,方便農民“看、聽、學、用”,通俗易懂地掌握科學種植技術,並日積月累提高田間管理技能;線下,創新建立了現代農業人才培訓基地,由洋豐農藝師入駐培訓指導,提升農民科學種植水平的同時,及時為農民解決種植難題,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科技興農、人才興農作出了行業表率。

洋豐集團為優秀學子發放獎學金

  洋豐集團更是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為社會培育人才貢獻力量。自2004年開始,洋豐集團就先後與荊門東寶中學、龍泉中學和石橋驛實驗學校簽訂了《洋豐獎學金章程》,獎勵優秀學生和教師,資助貧困生。20年來,共發放各類獎學金及助學金300多萬元,惠及師生2000餘人。激勵教職工更好地投入教育事業,鼓勵莘莘學子刻苦學習,努力拼搏,為祖國建設、家鄉發展添磚加瓦。2019年至2022年,洋豐集團先後與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海南大學等高校合作,投入經費近400萬元用於農業相關課題研究。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洋豐集團在支援救災、推動鄉村振興、關注弱勢群體、支持家鄉教育和文化事業等各類公益活動中,捐款捐物價值近億元。

  文化為魂 百年洋豐

  文化是一個企業的精神支柱和軟實力,伴隨着企業發展,文化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2022年,洋豐集團正式官宣新的企業文化體系。此次企業文化的梳理和升級,作為磷復肥龍頭企業應該承擔的使命、責任以及未來發展中需要迸發的新力量。

  “志存高遠,不斷超越,為社會分擔責任,與員工分享成果”是洋豐集團一直秉承的企業精神。“志存高遠,不斷超越”,意指洋豐始終胸懷遠大夢想和目標,不停歇、不止步。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克難攻堅、義無反顧,不斷超越、永無止境。“為社會分擔責任”,意指洋豐承諾做負責任的企業,這是洋豐追求和實現夢想最終要達成的結果。堅持“主動納稅、促進就業、投身公益、綠色發展、引領行業進步”,做一家受社會尊重的企業。“與員工分享成果”,意指洋豐堅持以奮鬥者為本,讓每一位付出努力、作出貢獻的員工都能分享到企業成功的果實,使員工既能在洋豐的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也能獲得物質待遇的不斷提高,切實感受到身在洋豐的幸福與自豪。

  使命源於追求,願景與夢想相連。“以磷為基惠四方,肥沃三農豐天下”是洋豐集團的全新使命,“引領行業新趨勢,打造百年新洋豐”是洋豐集團的全新願景。洋豐集團志在堅持做行業的“領跑者”,致力於成為一家企業特色更加鮮明、競爭優勢更加顯著、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受社會更尊重、另職工更自豪的企業。

  參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洋豐核心價值觀也劃分有三個層面。“企業層面”,責任、務實、創新、包容;“夥伴層面”,誠信、共識、聚力、共贏;“員工層面”,守正、敬業、匠心、協作。這是指導企業運營和員工行為的根本準則,也包含了為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全體員工應具備的優秀品質和卓越精神。

  “安全、環保、質量”是洋豐集團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是萬丈高樓的地基,是洋豐基業長青必須堅守的三條紅線。

  發展雖然歷經艱辛,但也探索並積累了豐富的征戰經驗,為洋豐巨艦繼續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蓄積着磅礡的力量。

  如今,洋豐集團擁有礦産資源、産業鏈一體化、創新與品牌、文化與人才等諸多方面的優勢,發展的底氣和實力更為強大。展望未來,洋豐集團高質量發展的錦繡藍圖正徐徐鋪展,洋豐人必將不斷釋放創新智造的無限潛能,將打造百年洋豐的願景踐行到底,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在荊楚大地創造更多奇蹟和光輝偉業。(阮馨瑤)

【糾錯】 【責任編輯:錢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