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紅彤彤的金絲小棗,除了鮮食之外,還可以變成什麼?在山東省樂陵市,它可以變成黑棗,還可以變成棗酒、棗醋,乃至保健品、化粧品等幾十種産品。其附加值增加了幾倍甚至幾十倍。
9月16日,在2023第十二屆山東(樂陵)紅棗暨健康食品産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棗博會)上,以樂陵小棗為産業源頭的上述産品一一亮相,吸引了國內外6000多家專業採購商圍觀採購。
“樂陵是金絲小棗之鄉,棗樹種植有三千年歷史,擁有全國唯一的金絲小棗種植標準化示範區、國家棗樹良種基地,已被列入國家原産地域産品保護名單。”樂陵市委書記王曉勇&&,“我們為樂陵小棗注入科技元素,推動一棵棗樹“結”出百億級大産業,擦亮了招牌,打開了市場。”
紅棗變黑,價格漲了五倍
來自河北的採購商劉強一大早便來到了棗博會現場,期待買到稱心的小棗産品。
在小棗鮮食展位前,他隨手拿起一顆,掰開半幹的小棗,可清晰地看到由果膠質和糖組成的縷縷金絲粘連於果肉之間,可拉長至1—2寸而不斷,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也是樂陵金絲小棗名稱的由來。
樂陵以盛産金絲小棗而聞名天下,已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命名為“金絲小棗之鄉”,又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名優特金絲小棗特産之鄉”。
據統計,目前,該市擁有10.6萬畝棗樹核心種植區,2.6萬畝千年棗林風景區,培植起棗製品加工企業19家,電商企業6家,門店、微商超2000家,年産小棗1.8億斤,産值35.2億元。
在樂陵市農高區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展位前,紅色的小棗變成了黑色,並衍生出黑化棗酒、黑棗醋、黑棗白蘭地等高端産品,産品附加值增加了5倍。
“這是我們的新産品。”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仁堂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小棗黑化技術是由山東農業大學黑化紅棗精深加工團隊以黑化紅棗為原料,創新開展的固液綠色分步精準生物發酵技術研究,可以增加小棗的多氨酚和抗氧化物質,該技術運用到新産品中,可使小棗附加值增加5倍。
張仁堂認為,雖然從表面上看,樂陵小棗顯得“小”,在品相上無優勢,但其最大優勢在於食藥同源的營養價值。紅棗企業應該抓關鍵,積極做好小棗深加工,這樣産品附加值才能有大的提升。
正因為看到了樂陵小棗的價值,張仁堂在樂陵市落了腳,與當地合夥建成了樂陵市健康食品産業技術研究院,同時成立了企業轉化上述技術。如今,該技術已經進入中試階段。
大專家來了,新産品有了
向科技要效益,樂陵市德潤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潤公司)是樂陵小棗企業群體中的“代言人”。
棗葉茶、棗花蜜,紅棗健康食品、紅棗養生飲品……在德潤公司的展區內,品類繁多的紅棗精深加工製品讓人目不暇接。
“我們公司是2010年成立的,最初做的是原棗粗加工。”德潤公司總經理陳月起介紹,“近年來,我們加大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點研發高附加值的小棗深加工健康類産品。”
陳月起説,得益於科技研發力度的加大,德潤公司先後推出了紅棗代餐、棗蓉堅果、即食紅棗蓮子羹等高端深加工産品。他們與山東大學特聘專家趙忠熙合作研製的樂陵金絲小棗全棗濃縮汁,棗清汁的澄清度為90%以上,品質在行業內領先,已成為德潤公司的拳頭産品,佔據公司産能的50%;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産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孫印石合作的棗膳功能食品及棗渣再利用專項技術也在研發推進中。
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水平不高,這是許多樂陵人的心病。
為改變現狀,該市大力實施棗樹保護、科技引領、人才培育、龍頭企業提升及紅棗鑄魂等五大紅棗振興工程,通過設立棗樹專項保護資金,創新集約化種植經營、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新模式,實行棗樹國企化運營,棗樹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及合作社統一管理服務;建成國家級棗樹良種基地,引種矮化密植、智能化水肥新技術和新品種;探索創新金絲小棗“雙新”(新品種、新技術)“雙零”(果品零農殘、生産過程零污染)技術;成立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樂陵)金絲小棗産業技術研究院,促進棗業提質增效。同時,通過舉辦“棗博會”“金絲小棗文化旅游節”,打造集金絲小棗種植、加工、銷售、文旅於一體的一二三産業融合的紅棗産業發展新高地。
一天的展會下來,劉強不僅收穫了小棗商品,更收穫了滿滿的信心。(王延斌 通 訊 員 賈 鵬 張梓琪 蘇安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