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9日電(楊登媛) 9月14日至17日,受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FANS)委託,由中國營養學會承辦的第十四屆亞洲營養大會在成都舉辦。這一營養學界的國際頂流盛會繼1995年後時隔28年再次來到中國。
近九成人群早餐營養不達標
平衡膳食和充足營養是人人健康之基,而早餐作為一天營養獲取的起點,也是合理膳食主動健康的第一站。安利(中國)市場部副總裁及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介紹,我國居民對早餐營養重視不足,超過一成的人群做不到每天吃早餐,近九成人群早餐品種單一,且相當一部分人蔬菜水果和奶類攝入不足,早餐質量不高,營養攝入不夠、不均衡。
忽視早餐營養會導致全天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降低大腦興奮性,導致精神不集中,思維遲鈍、躁動等,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長此以往,會增加胃炎、膽結石、肥胖、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風險。
為了幫助大眾科學搭配早餐營養,安利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支持中國營養學會合理膳食工作專家組,編寫了《中國居民早餐營養健康模式》,通過吃好每日第一餐,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中國居民早餐營養健康模式》發布
《中國居民早餐營養健康模式》提出:
早餐食物量應佔全天食物總量的25%—30%,能量供給與中晚餐相似;
要保證食物的多樣性(至少四類品種)。快捷、方便和營養的早餐,應該包括穀物主食1份、奶類雞蛋等食物1份、蔬菜和水果各1份:要特別注重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等的優質食物;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合物等營養物質的食物;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保障營養物質互補、充足和全面。
多選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少選油炸、腌制類食品及糕點等高油、高鹽、高糖食品。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孫桂菊接受採訪
人體需要的營養是豐富多樣的,好的早餐至少包含4類食物。“有人和我説最近早餐都會吃9種食物——把9種雜糧做豆漿。從營養學看,9種都是穀類,他的早餐實際上只有1類食物。”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孫桂菊説,“這個‘類’是類別的意思,一般指穀類、蔬菜、水果、奶類和蛋類等動物性營養。當然4類以上更好了。”
孫桂菊還&&,除了注意食物的多樣性,還要注意早餐時間和烹飪方式。“我記得前幾天有一篇科學文獻講到,最好在7-8點間吃早餐,太晚的話,就不算早餐了。”孫桂菊説,“烹飪盡量少油、少煎炸。”
新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面世
中國營養學會積極響應國務院《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基於我國人群資料研究制定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於本次大會發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發布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以下簡稱DRIs),是為滿足不同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的中國居民營養需求而制定的權威工具書,包括各種營養素的平均需要量、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等。
安利作為業界代表,支持中國營養學會進行2023版DRIs修訂。安利(中國)市場部副總裁及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安利充分利用累積89年植物選種育種、有機種植、有效物質和作用機制闡釋的全鏈條研發經驗和成果,為中國營養學會的修訂工作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搭建國際學術交流&&,分享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DRIs修訂進展情況以及最新科學證據;設立植物功能成分與健康研究專項基金,鼓勵植物營養素健康價值(包括預防慢性病)研究;發力營養素在生理功能、營養狀況評價等方面的基礎科研,提出更適合我國居民的營養素攝入量。
2023版DRIs在相關概念和數值制定程序方面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制定和修訂了中國人群在年齡分組、體重代表值、母乳成分參考值等方面的重要的基礎參考數值,整書從編寫框架、格式體例上,更加突出了以數值為中心的工具書定位,成為我國膳食及營養科學界的權威新標準。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常翠青教授接受採訪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常翠青&&,為了更好滿足不同年齡段的營養素需要,2023版DRIs設立了20個年齡組。把12歲之前每1歲劃分為一個年齡段,進一步關注兒童成長健康,為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提供營養素的推薦攝入量。同時結合我國老齡化問題,設立30、75這2個年齡組,一方面從預防慢性病、促進健康的角度出發,為健康老齡化打好基礎。另一方面為中國高齡老人提供符合實際情況的健康建議。
“植物營養素”成高頻熱詞 為慢病抗衰增添砝碼
大豆異黃酮、番茄紅素、類胡蘿蔔素、姜黃素、茶多酚……這些都是科學界已發現的植物化學物,主要存在於蔬菜、水果、豆類等植物性食物中。科學研究證實,許多植物化學物對健康維護十分重要,主要生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調節免疫和降低慢性病風險,營養學界將其稱為“植物營養素”。
2013版DRIs,首次納入了10余種具有生理健康作用的植物營養素。2023版DRIs,增加了具備科學證據的植物營養素新面孔,如甜菜鹼、海藻多糖、枸杞多糖等。
作為營養學界新興的研究領域,“植物營養素”成為本次大會高頻熱詞。國際植物營養素學術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的學者,圍繞植物營養素改善中老年血脂異常、對輕度到中度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影響,以及免疫和炎症反應等做出專題報告,探討植物營養素在延長健康壽命及促進老年健康方面的積極作用。
安利(中國)市場部副總裁及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接受採訪
抗衰是人類的永恒話題。今年國際頂級期刊Cell首次提出細胞衰老的12大標誌,為全球抗衰研究和産品開發明確了方向。陳佳&&,安利基於植物營養素安全性、量效關係、作用效應靶點、多種植物營養素相互作用關係的長期研究,針對基因組不穩定、細胞衰老、線粒體受損、慢性炎症等12大衰老標誌,結合多項植物抗衰小分子專利,將於年內推出一款新産品。這款産品,包含槲皮素、花色苷、鞣花酸、蘆丁、沒食子酸多種植物營養素,在細胞層面精準作用關鍵靶點、再到表徵器官、再作用於整個身體機能。
萬千草木,蘊天地靈秀。安利紐崔萊已經走過近90年的植物營養研究和開發歷程,依託全球研發體系和國際合作資源,與中國科學機構深度合作、以現代科學方法挖掘和認識植物的健康價值:與中國營養學會合作探尋植物營養密碼,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作建立中國藥用植物聯合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立功能性植物育種聯合實驗室,從植物原料的優選優育、方劑創新,到深耕基礎科研、促進成果轉化,為消費者提供富含植物營養素、安全有效、可信賴的個性化營養健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