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鄉村振興實績考評在雲南省排名第一,2022年爭取到全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國家級農業現代産業園區、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等12個農業農村“國字號”項目。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鄉村振興為什麼能有如此亮眼的成績?
楚雄州農業農村局局長代淳志告訴記者,楚雄州因地制宜謀劃布局,全面構建“1+8+2”高原特色農業産業體系,加快推進優質高原粳稻、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等10大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堅持園區化、融合化、設施化、有機化、數字化推進,推動農業産業高質量發展,有效帶動農民增收。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要明確整什麼、怎麼整、錢從哪來,廣泛發動群眾,共同締造越來越美麗的鄉村。
政府“築巢引鳳” 企業“拎包入住”
近年來,昆明花拍中心、姚安雲秀花卉有限公司、姚安佳鑫牧業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省內龍頭企業紛紛入駐姚安縣,帶動花卉、肉牛等特色産業蓬勃興起。為什麼落戶姚安縣?答案是,功能設施配套的基地,是吸引農業企業入駐的最優營商環境。
以姚安雲秀花卉公司為例,這是一家集月季新品種選育、種苗繁育、鮮切花和盆栽月季高效栽培和銷售的龍頭企業,2021年入駐姚安縣時,水電路、溫室大棚、加工廠房等設施已由縣政府註冊成立的農業開發投資公司建設完畢,雲秀公司只需投入較少資金購買設備即可開始生産。
“公司的前期投入減少了3500萬元,每年以8%的比例支付租金280萬元,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這是我們選擇來姚安縣的重要原因。”姚安雲秀花卉公司負責人謝蕓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溫室大棚裏,月季統一採用無土栽培,大棚採用智能管控系統,可實現水、肥精細化配比,實時應對溫、濕度等環境指標變化和病蟲害的發生。經自動分揀設備分揀定級後的花束打上追溯碼,48小時就能到達消費者手中。公司嚴格採用對標荷蘭的技術和標準,專注生産高端花卉。
“只有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將有限的涉農財政資金整合起來,集中投入企業不願投的基礎性設施,才能‘築巢引鳳’,吸引更多社會和金融資本投入農業,讓産業能夠在高起點快速發展。”姚安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以租賃形式‘拎包入住’,前期投入由‘千萬元’降到‘百萬元’,可以把主要精力和自有財力集中在生産經營領域。政府的財政資金也實現了保值增值,租金按資金整合原渠道分配給各鄉鎮,注入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扶持脫貧戶和低收入戶發展‘一戶一業’增收産業。”
2022年姚安縣花卉種植面積1.95萬畝,“無土化”種植面積達0.43萬畝,鮮切花産量突破5億枝、全産業鏈綜合産值突破15億元,花卉産業設施標準、種植技術、産品品質均處於全省領先水平。
目前,姚安縣農投公司已擁有設施化、標準化産業基地24個,總面積4790畝,擁有經營性固定資産1.86億元,引入16戶經營主體。經營主體吸納本地農村勞動力4600人務工,實現工資性收入7680萬元。農投公司資産租賃收入1158.07萬元,在支付土地流轉成本及管理費、繳納稅金、提取盈餘公積後,分配給54個村集體每村5萬元,4182戶脫貧戶253.64萬元,成功走出一條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戶增收的“飛地經濟”新路子。
特色農業提質增效 農民變身産業工人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楚雄州山地面積佔全州總面積的90%以上,因地形和海拔的差異,有明顯的立體氣候和區域小氣候特徵。
土地面積小,經營主體小,無法與平原地區的大農業比拼規模優勢,楚雄州要闖出一片天地,就要走“小而特”“小而優”“小而精”的路子,或充分發揮特色資源稟賦,與同類産品形成錯位競爭,或提高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讓産業處於國內甚至國際領先地位,或強化産業鏈各環節,打造綠色品牌,提升産品附加值。
記者看到,姚安縣的地方特色肉牛品種“雲嶺牛”可産出雪花牛肉;永仁縣大力發展以高原晚熟芒果産業為主的錯季特色水果産業,近4萬畝晚熟芒果基地是“陽光生態花果園”的最好詮釋;元謀縣是冬春蔬菜優勢産區,也是國家南繁冬夏繁基地,加代擴繁全國80%以上的青稞原種,育成“雲松花11710”“青梗松花W1332”等多個蔬菜品種,努力打破部分蔬菜種子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卡脖子”局面。
大姚縣永興鄉利溪東村村民王學富現年57歲,如今在永仁縣蓮池鄉“幸福裏”産業工人社區過上了集體生活。記者採訪時,王學富已在附近的查利麼數字藍莓現代農業産業園勞作了一整天,他對晚上的活動很期待——社區安排了新農民大講堂,由雲南旺悅莓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坤講解“藍莓的採摘與質量”。
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微滴灌、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查利麼藍莓産業園大量採用物聯網技術,以較高資金投入設施農業,生産出的優質藍莓填補了10-12月國內藍莓市場的空白。“藍莓産業的技術要求高,普通農戶很難直接從事,但採摘果實完全依賴人工,是勞動密集型産業,能夠有效帶動農民增收,因此我們引進經營主體發展藍莓産業。”永仁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曉燕告訴記者,現代農業發展帶動用工需求增長,永仁縣積極創新服務機制,以“幸福裏”産業工人社區為載體,統籌抓好産業工人隊伍服務管理與重點産業發展,農民變身産業工人,企業用工難題也得到有效解決。
自己的家園自己建 一年比一年更美麗
牟定縣的鄉村,處處都能發現“驚喜”——砌在墻上的花盆裏盛着鮮花,過去堆放垃圾的半山坡蓋上了別有風味的涼亭,搖身一變成了觀景&。
“2021年,牟定縣727個村兩萬多個旱廁全部消除,我們村於2022年開展污水治理。也是在2021年,我帶領村民清理‘五堆十亂’,再開展‘美四旁’(溝旁、水旁、路旁、房屋旁),在清理後的空地上‘建三園’(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最後將這些工作固化到村規民約中形成長效機制,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蟠貓鄉碑廳村黨總支書記果建華歷數着村子一步步的變化,這是牟定縣循序漸進建設美麗鄉村的縮影。
果建華説,每次開展行動前,村裏要召開3個會——黨員大會、中心戶長和群眾代表會議和全體村民大會,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發動村民建設自己的家園。
碑廳村中心戶長普成富回憶,從清理“五堆十亂”開始,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逐漸被調動起來:“開展污水治理,大家都隨叫隨到,全村的工程只用一個半月就全部完成。村民家的管道、雨污分離池、畜禽糞污收集池和沉澱池由村民自行建設維護,村裏管道設施的建設,需要專業技術的環節交給施工隊,開挖溝渠等工作也由村民投工投勞。我們組28戶,有120人直接參與建設。”
江坡鎮牌坊村將在外務工的建築施工隊、泥瓦匠召回成立村組污水施工隊,設計管網布局,鎮政府抽調水利、土木設計等專業人才對規劃設計把關,實現“小師傅設計、大師傅把關”,採用“政府融資籌一點、村組兩級出一點、鄉賢志士捐一點、群眾投工投勞降一點”的方式多方籌措資金,花最少的錢,辦群眾最滿意的事。
“不能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當成項目工程幹,而要更多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和主體作用,讓群眾自發自願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來。建設要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結合農村實際和當地傳統文化,讓農村充滿鄉土氣息,一年比一年更美麗。”代淳志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