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答卷丨北京平谷:賦能種業經濟新發展 激活鄉村振興“芯”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28 17:54:50
來源:新華網

大地答卷丨北京平谷:賦能種業經濟新發展 激活鄉村振興“芯”動能

字體:

  編前語: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為了積極響應黨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部署,新華網推出大地答卷——2023鄉村振興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深入一線,講述領軍企業、科技工作者、基層幹部、金融機構等&&三農、科技強農、産業興農、金融助農,把鄉村振興的答卷寫在祖國大地的動人故事。

海報設計:於耀東

視頻剪輯:李亞 楊登媛

  新華網北京7月28日電 題:大地答卷丨北京平谷:賦能種業經濟新發展 激活鄉村振興“芯”動能

  記者 楊昱 郭良 李楠

  種子作為農業的芯片,關乎國人的飯碗安全,關乎農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北京農業大區,平谷區正打造種業創新引領高地,助力北京“種業之都”建設,以農業高科技打造首都鄉村振興示範樣板。

  畜禽種業創新 聚力攻關“卡脖子”技術

  近日,由中國農業大學楊寧教授團隊和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完成的《蛋雞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體系建立與新品種培育推廣》項目榮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平谷區打造“農業中關村”結出的又一碩果。

  位於平谷區峪口鎮的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峪口禽業)中國蛋雞大數據中心展廳,擺滿了一個個自主研發的“京”系列蛋雞品種證書,電子屏幕上實時跳躍着各類數據和監控畫面。

圖為峪口禽業自主培育的新品種——京紅1號 (新華網 李亞 攝)

  “一個孵化廳每年能孵化2000萬隻蛋雞。”峪口禽業副總經理吳桂琴指着“京”系列蛋雞品種介紹,這些種蛋經過21天孵化,雛雞將被運送到全國各大蛋雞養殖場。

  京紅1號、京粉1號、沃德188都是在“政府引導、科研支撐、市場主體”的“金三角”合作模式下培育的新品種。目前,“京”系列蛋雞國內市場佔有率已達50%以上。日前,峪口禽業自主培育的1.55萬隻“京紅1號”高産蛋雞和0.1萬隻“沃德188”快大型白羽肉雞父母代種雞,經北京海關檢疫合格後,運抵坦桑尼亞。歷經1個月觀察,雛雞長勢良好。

  “此次出口得到進口國種雞企業高度認可,定價高於國際平均價格約1美元。” 吳桂琴自豪之情溢於言表,“自主培育的種雞首次走出國門,實現了國産肉雞和蛋雞品種出口‘零的突破’。”

  她介紹,相關消息一經發布後,就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企業與峪口禽業&&,探討進口中國種雞的相關事宜。

近日,在峪口禽業中國蛋雞大數據中心,峪口禽業副總經理吳桂琴介紹自主培育的高品質種雞首次走出國門的情況。(新華網 李亞 攝)

  北京市平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路衛紅向記者&&,平谷區將重點關注畜禽、糧菜等領域,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深耕種質資源保護、“卡脖子”技術攻關、良種育繁推等領域,助力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裏。

  京瓦中心 蓬勃發展的“農業中關村”

  儘管室外溫度達35℃以上,但記者走進平谷區京瓦中心智能連棟玻璃溫室內,卻頓感清爽舒適。滿眼綠意中,西紅柿挂滿枝頭。

  “常規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因為環境控制能力較弱,夏季高溫季節番茄等蔬菜基本停産,京瓦中心的高效設施智能溫室通過引進荷蘭半封閉式結構設計對溫室內空氣溫濕度和二氧化碳進行精準調控,結合椰糠基質無土栽培及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可以將番茄的種植周期延長至10個月以上。”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助理郭鬥鬥介紹。

近日,在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該中心主任助理郭鬥鬥介紹智能連棟玻璃溫室番茄種植情況。(新華網 楊登媛 攝)

  “示範園通過半封閉的結構設計和正壓通風系統等一系列措施,解決了北京地區番茄越夏種植問題。”郭鬥鬥説,設施農業不僅幫作物擺脫了對水土資源和光熱條件的高度依賴,還能為作物創造持續高産的生長環境。目前,智能連棟玻璃溫室每平米的番茄産量可以達到45公斤左右。

  “柔性日光溫室使用新型保溫材料作為後墻蓄熱載體,採用裝配式結構一體化安裝,較常規磚墻溫室建設工期縮短40%—60%,同時大幅減少了對土壤耕層的破壞。”郭鬥鬥介紹,“除了新建設施溫室,在結構上對原有溫室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也能提高單位面積蔬菜生産的效益。以京郊常見的春秋棚為例,在大棚雙側增配保溫被,就能使作物的有效生産時間延長2-3個月,更加節能增效。”

  目前,平谷區正結合鄉鎮産業實際需要,優結構、提質效,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設施農業,採取分批推進、分類施策,推動區內設施全面擴能增效。新建約100棟宜機化標準化溫室,發展現代柔性日光溫室和大跨度外保溫塑料大棚。

  京瓦中心依託“金三角”模式,充分發揮國際交流、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功能,助力首都現代農業提質升級,吸引了大批涉農企業和研發機構入駐,幫助園區企業提升科技研發能力、推動科研機構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一直以來,京瓦中心被譽為“農業中關村”的核心引擎,肩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創新、引領企業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助力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重任。目前,京瓦中心已成功引進8家創新型中小企業,涉及人造蛋白、食品檢測等領域,此外還有十余個應用性項目在孵化中。

  “博士農場” 為菜籃子添新彩

  時值大棚茄子豐收季節,平谷區馬坊鎮小屯村的五彩茄子“博士農場”,彩色茄子綴滿葉間,長勢喜人。

  “我是第一批加入‘博士農場’的‘農場主’。”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張映博士告訴記者。

  近日,在平谷區馬坊鎮小屯村五彩茄子“博士農場”,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張映博士介紹五彩茄子的種植情況。(新華網 楊登媛 攝)

  茄子是餐桌上的家常菜。為攻克茄子土傳病害防治難題,五彩茄子“博士農場”團隊給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團隊通過創新採用體細胞雜交技術,聚合野生茄子抗病基因,培育了一批多倍體茄子體細胞雜交砧木,抗病性優於當前主流砧木。”張映博士介紹。經過多年攻關,張映團隊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優良茄子品種,可全年種植。

  未來,五彩茄子“博士農場”將以平谷為中心對優選新品種和栽培新技術進行示範推廣,推動華北地區茄子産業發展,帶動菜農增收致富,為菜籃子添新彩。

  2022年4月,平谷區正式啟動“博士農場”創建,&&多項惠“博”政策,探索“博士團隊+企業+農民”、“博士團隊+政府+合作社”等模式,構建新型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

  2023年,平谷區舉辦中國·平谷50畝地創業大賽,吸引80多個團隊申報,最終有32個項目列入第四輪“博士農場”創建。截至目前,全區共有117個“博士農場”獲批創建,13位院士,411位博士參與創建工作。至今,已有五彩茄子、優異生菜、中藥材生態種植等100多項創新成果成功轉化,並獲市場認可。

  “為了讓更多農業科技人才引進來、留得住、發展好,我們從‘硬環境’與‘軟服務’入手,以豐富的場景、暖心的政策、細緻的服務、廣闊的舞&助幫並成就博士團隊,助力更多“博士農場”走向市場、成長為新型市場經營主體,讓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田野,轉化成為農民本領、田間果實,走上市民餐桌。”平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路衛紅&&,如今“博士農場”這枚種子正在平谷這片創新創業沃土上開花結果。

  深挖桃産業 做好“土特産”文章

  平谷盛産桃子,年産3億多斤。如何提升科技含量,擦亮“平谷大桃”這張金名片?

  記者走進峪口鎮西營村北京金果豐果品産銷專業合作社。高聳的葡萄架下,涼風習習;防護網下的桃園,粉紅的蟠桃、金黃的油桃,壓彎枝椏。

 平谷區峪口鎮西營村北京金果豐果品産銷專業合作社桃園,紅桃滿枝。

  “我們種的大桃,個頭兒不一定是最大的,但桃味兒、甜度和口感一定是數一數二的。”合作社負責人張海合指着枝頭紅嘟嘟的桃子向記者説。

  記者看到,桃園安裝了防冰雹的大網、蟲情測報燈、風吸式殺蟲燈和高清攝像頭,還設置了小型氣象站。氣象站由氣象傳感器、氣象數據記錄儀、氣象環境監測軟體三部分構成,可監測風向、風速、濕度、氣壓、雨量等指標。

  據介紹,這片果園經過土壤調理與肥水調控、病蟲害生物防治,目前産的大桃在含糖量、風味、貨架期等多項指標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記者了解到,平谷區多數桃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在1.5%左右,西營村基地經過5年的土壤改良,有機質含量達到了3.2-3.5%,其中有機桃種植面積500余畝,年産量可達150萬斤。

  豐收後,如何打通銷售渠道,是果農最關心的問題。“桃的銷量主要是大型商超。”張海合介紹,2022年西營村與盒馬鮮生&&合作,一定程度解決了桃子的銷路問題。

  據張海合介紹,目前合作社有220名農戶,其中80%的果農以土地入股,可獲得土地流轉費、分紅及工資等多種收益。

  平谷區政府副區長李子騰介紹,平谷區搭建了“互聯網+大桃”&&,引入順豐、郵政、京東三大速運公司,與阿里巴巴、京東、東方甄選等電商&&密切合作,實行大桃分級分類銷售,實現收益最大化。2022年,平谷大桃電商銷售比例提升到20%以上,實現了好吃看得見、好桃賣好價。

  如何深挖大桃産業鏈價值,種質資源研發是關鍵。平谷區通過科學布局桃品種結構,共計自主選育了7個新品種,引進了90余個特色優新大桃品種,形成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生産格局,供應期自3月持續至10月。

  李子騰&&,未來,平谷區將聚焦念好“土特産”三字決,做好“平谷大桃”大文章,持續強化科技、人才支撐,聚力做強大桃“芯片”,深入推進大桃全産業鏈發展,提速打造“科技桃、文化桃、誠信桃、致富桃”,讓大桃産業賦能鄉村振興、促進富農增收。

  下一步,平谷區將繼續秉承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推動“三農”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堅持圍繞建設一流農業中關村,打造硬核農業中國“芯”,聚焦“博士農場”、畜禽種業、設施農業産業集群等應用場景,深耕“土特産”發展賽道,深挖鄉村多元價值,盤活鄉土優勢資源,擦亮“平谷大桃”等特色金字招牌,不斷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平谷答卷,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平谷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