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冷飲巨頭們的“寒戰”開始得更早,也更激烈。近日,新希望旗下上市公司新乳業透露已布局冷飲冰淇淋業務,主要在華東地區開始銷售。這或許只是個開始。由於新乳業整體的規模體量在區域性乳企中位居前列,而背靠新希望集團這樣的大靠山,也決定了它必然不會偏安於一隅。但放眼冷飲行業,在曾經以流量取勝的花式新品短暫滿足消費者的新奇體驗之後,消費者對冰淇淋的喜好逐漸回歸理性。後知後覺加入“冰戰場”的新乳業能否講好新故事?畢竟消費市場最不缺的就是競爭者。
百億大關
“新希望居然也出雪糕啦!純奶做的雪糕。”有博主在小紅書發文並曬圖,圖片中正是新乳業的冰淇淋新品“可可碎了”。
用熟悉的産品類比,新乳業的“可可碎了”與和路雪旗下夢龍卡布奇諾口味冰淇淋有相似之處。凈含量均為65克左右,原料也都採用進口巧克力,區別是“可可碎了”強調添加了20%生牛乳。在價格上,“可可碎了”售價6元/支,夢龍天貓官網16支售價為189元,折合11.8元/支。
冷飲冰淇淋是新乳業剛剛布局的一項新業務。2023年5月初,在新乳業召開的業績説明會上,新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席剛、總裁朱川、董事會秘書鄭世鋒等高管悉數出席。當投資者問到是否布局冷飲冰淇淋時,新乳業給出肯定的回答,並強調主要在華東地區開始銷售,規模較小但收入穩步增長。
對於為何選擇率先在華東布局、年內有何計劃目標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新乳業相關負責人進行詢問,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據多位接近新乳業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新乳業率先布局華東或有三個原因,“一是新乳業的冷飲冰淇淋走高端路線,在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華東地區最有市場;二是新乳業的冷鏈體系在華東地區已經比較成熟;三是作為高端飲品或者冰品,如果能在華東市場做起來,再向其他地方進行推廣就相對比較容易”。
業績持續增長,或是新乳業開拓冷飲冰淇淋新業務的底氣。2022年,新乳業總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其中低溫鮮奶及低溫酸奶優於行業表現,低溫鮮奶同比實現超15%的增長,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10%,僅次於光明乳業及三元乳業。新乳業的新業務扎進了光明乳業的大本營華東,有挑戰低溫鮮奶“一哥”之勢。
新乳業的強勢布局在總市值上亦有體現。截至2023年5月24日收盤,新乳業總市值140.13億元,僅比低溫鮮奶“一哥”光明乳業的153.3億元少13.17億元。
回歸本質
6元一支的“可可碎了”,在國內冰淇淋市場中不算便宜。新乳業的意圖很明顯,通過中高端産品打開市場。但這個市場的玩家越來越多,前有鐘薛高被貼“雪糕刺客”標籤火速出圈,後有跨界巨頭茅&冰淇淋的“網紅雪糕”成搶手貨。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新乳業拓展冰淇淋業務,是一個新的盈利點和業務單元。冰淇淋市場雖然競爭比較激烈,但是毛利率相當高,冰淇淋的平均毛利率超過50%,未來有很大空間”。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綠色農業與食物營養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冰淇淋雪糕行業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冰淇淋行業近年來一直保持高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1600億元,較上年增加130億元,同比增長8.84%。
宋亮進一步&&,冰品個性化需求比較明顯,伊利、蒙牛、光明在市場已經布局多年,新乳業要想奪取一定的市場份額,可能需要在産品口感、形態新穎、渠道靈活等方面多下功夫。
事實上,新乳業所看中的中高端賽道並不那麼平坦。在曾經以流量取勝的花式新品短暫滿足消費者的新奇體驗之後,消費者對冰淇淋的消費逐漸回歸理性。中研普華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2022年,網民對於單支雪糕的接受價格多是3元至5元,比例為37%;接受5元至10元價位的次之,佔比33.9%;接受10元至20元價位的佔16.3%;接受1元至3元價位的佔11%;接受20元及以上價位的僅有1.8%。口味和價格逐漸成為品牌制勝的關鍵因素,在受訪消費者中,超六成認為雪糕溢價太高。
另一方面,布局冷飲冰淇淋,新乳業需要直面市場已有的巨頭。目前,以和路雪、雀巢、蒙牛、伊利構成的第一陣營佔據着全國超過50%的份額,光明、宏寶萊、德氏、天冰等構成第二陣營,在區域內佔有較高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較高。
以蒙牛和伊利為例,2022年兩者分別實現冰品營收56億元、90億元,新乳業的當年度總營收才剛破百億元。冰品還只是蒙牛、伊利的子品類,在公司當年總營收的佔比不足10%。新乳業要想挑戰頭部品牌的地位,有不小的難度。
不過,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新乳業的布局反而比較看好,“新乳業進軍冷飲冰淇淋賽道,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因為新乳業的強項在於整個産業鏈和城市群的布局,既有産業鏈的完整度優勢,也有低溫生鮮的品牌效應,形成規模優勢”。(記者 孔文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