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黃河灘羊、科爾沁的牛羊肉、雲貴地區的菌菇、青島的海産品、山東的禽類副食、福建東山的珍珠鮑魚……如今,越來越多源頭直採的地道食材從田間地頭直接走上百姓餐桌,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更豐富的選擇。
看似不起眼的小小食材,“鏈”起的卻是萬億大市場,連接田間地頭與百姓餐桌,涉及種植、養殖、餐飲、市場供給、農民增收、居民消費等多個産業及領域,串起了一二三産融合的價值鏈。在這其中,數字經濟發揮着關鍵作用,實現着産業聚集與跨界融合,正成為撬動産業發展的支點和實現鄉村振興的依託。
以數字經濟助力鄉村産業振興
當前,數字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融入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産業,延鏈、補鏈、壯鏈、強鏈是主攻方向,數字經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一方面,新一代數字技術在農業全産業鏈環節實現數字化管理,幫助當地農業産業加速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有助於形成産業集群;另一方面,數實融合的新型實體企業深度鏈結産業鏈供應鏈資源,激發出農業資源稟賦優勢,實現從生産端、物流端、銷售端到服務端的全鏈路打通,助力鄉村振興。
打開手機,在APP或小程序上操作一番,不到35分鐘,從源頭産地直採的新鮮食材就被送到消費者餐桌上。數字化浪潮讓這一切成為可能。成立於2017年的數字化餐飲零售企業鍋圈食匯,探索用數字化重構傳統食品供應鏈,推動鄉村産業振興和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通過一套覆蓋採購、生産、運輸、倉儲、銷售各環節的全業務鏈數智化系統,鍋圈食匯盤活其在國內分佈眾多的食材原産地經濟,從消費端反向整合産業鏈,向上游種植基地溯源、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向中游加工廠賦能、盤活行業産能,從第三産業“逆向”推動一二産業升級,有效促進鄉村産業升級、農民增收及本地化就業。
鍋圈食匯火鍋類熱門産品之一的黃河灘羊,其源頭産地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鍋圈食匯每年從當地合作的農戶處採購15萬隻黃河灘羊,解決原陽縣周邊蔣莊鄉、太平鎮鄉、福寧集鄉等鄉鎮,羅李村、西吳莊村、賈屋村、雁李村、郭莊村、水牛趙村、張大夫寨村等百十個村落的羊只銷路問題與養殖技術問題,帶動當地近2萬名農戶增加人均年收入1萬餘元。
目前,鍋圈食匯在全國布局4個養殖基地,達産後年出欄優質的谷飼黃河灘肉羊不低於15萬隻,帶動葛埠口鄉、路寨鄉、太平鎮和靳堂鄉等四個鄉鎮、11個村13戶農民直接養羊致富,間接帶動農戶種植穀物面積37000余畝,回收利用農作物秸稈20000畝以上,促進當地農業種植戶增收。
以數字化促進供應鏈高效運轉
數字技術突破了傳統經濟的時空限制和資源約束,給偏遠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提供了“換道超車”的跨越式機遇。鍋圈食匯攜手華為雲,通過數字化提升供應鏈效率,搭建起一個從食材産地到消費者餐桌的連接&&。
在ToB端,鍋圈食匯設立大數據鍋圈雲信息中心,涵蓋SAAS雲&&、供應商協同等功能,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的閉環,打通從前端、中&到後&的數據鏈路,突破農副産品銷售的時空限制,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
在供應鏈建設方面,鍋圈食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了對供應商、産品、價格、庫存、物流等全鏈路信息的實時掌控,能夠為商家提供精準的採購建議,降低庫存率的同時保障産品穩定供應。
在渠道布局上,鍋圈食匯推出鍋圈APP、微信小程序,並與第三方外賣&&合作,實現最快三十分鐘配送到家服務,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到火鍋、燒烤、一人食、即烹餐包等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食材和産品。
公開資料顯示,鍋圈食匯的産品品類有700餘款。在採購過程中,鍋圈的原料食材多是上游産地源頭直採直供,合作工廠往往選擇當地特色食材的區域聚集地區。從源頭把關食材品質,鍋圈食匯建立起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的龐大美食版圖。
廣西北海作為中國重要的養蝦基地,集聚了中國蝦滑産業60%的工廠。鍋圈食匯上游工廠之一——逮蝦記把北海蝦滑産品鋪貨到全國25000家火鍋店、5萬家品牌餐飲門店,同時帶動了北海市合浦縣西場鎮、黨江鎮、沙崗鎮、福成鎮等多個合作養殖基地和合作加工點營收提升,並成功在當地培育孵化了8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2021年底,逮蝦記開啟電商直播線上助農。2022年,逮蝦記蝦滑産品年産1萬多噸,帶動增加當地就業崗位1500個,促進當地蝦農增收2000余萬元,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實踐表明,在響應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鍋圈食匯通過立足全國各地特色農副産品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積極實踐下沉策略,正在惠及更多農村農民。
人間煙火氣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連接”是鍋圈食匯用6年時間躋身“萬店俱樂部”的重要法寶,也是鍋圈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利器。
除了以數智供應鏈解決農産品産銷不平衡,鍋圈食匯在部分地區投資布局助農工廠,致力於推動初級農業加工廠數智化發展,以此帶動鄉村就業和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鍋圈食匯多年來在供應鏈上游已整合近600家專業食材工廠。以鍋圈食匯參與投資的位於河南周口市鹿邑縣的澄明食品工業園為例,目前已完成投資15億元,規劃佔地面積6000多畝,已建成700畝,2022年實現營收30億元,提供了2000余個就業崗位。
澄明食品工業園圍繞火鍋食材、燒烤食材和預製菜三大板塊發力,未來3-5年將引進30家火鍋食材企業入駐,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火鍋食材基地,年産值約350億元,用工人數超過1萬人。同時採取“工廠+種植”“工廠+養殖”模式,推動辣椒、番茄等種植業和“牛、羊、雞”等養殖業發展,推進企業原材料本地化,形成一、二、三産聯動發展新局面。
與此同時,鍋圈食匯引入數字化新零售和即時零售模式,豐富縣鄉餐飲業態,提升縣鄉商業體系的完善和數字化水平。截至今年4月底,鍋圈食匯在全國農村地區布局的鄉鎮店有1560家。
鍋圈食匯創始人楊明超&&,鍋圈食匯未來仍將把“下沉”作為其重要戰略之一。這意味着,鍋圈食匯在現有鄉村店的基礎上,將在更多鄉鎮和農村地區開設門店,深入耕耘下沉市場,釋放消費潛力,為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
近日,中央網信辦等5部門印發的《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指出,到2023年底,我國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農業生産信息化率達到26.5%,農産品電商網絡零售額突破5800億元。同時,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為59285億元,是一個消費人口近5億、體量近6萬億元的龐大市場。可見,我國農村消費市場與數字化發展都具備不小的潛力,是未來擴內需、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鍋圈食匯通過深耕下沉市場,踐行“小店經濟”理念,將全國門店網絡延伸到縣鄉,以人間煙火氣的旺盛經濟業態盤活産業上下游,以門店加盟商、店長、店員等形式創造了大量創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對於縣鄉創業者而言,開鍋圈門店成為了“家門口的好生意”、優選創業模式之一。
此外,鍋圈食匯以全國布局的萬店網絡為基礎,整合17大現代化區域中心倉、30多個分倉冷配物流網絡、1000多個冷凍前置倉,促進了縣鄉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進一步完善。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以産業鏈、供應鏈為突破口,進一步圍繞農村發力,推動産業鏈數智化升級,鍋圈食匯正發揮自身特色,為鄉村經濟注入新活力,成為民企以數智産業鏈助力鄉村振興的全新樣板。(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