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資本掘金冰淇淋市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16 09:06:01
來源:新京報

産業資本掘金冰淇淋市場

字體:

  從2021年的東北雪糕“神仙價格”,到2022年的“雪糕刺客”,再到2023年的寶馬MINI車展冰淇淋事件,雪糕、冰淇淋相關話題頻繁登上熱搜,其背後是産業資本的快速擴張以及由此帶來的品牌曝光。

  三元、光明、伊利、蒙牛、雀巢、明治、聯合利華等內外資企業自2016年以來紛紛加碼中國冰淇淋市場,鐘薛高、可米酷、冷戀、ICE機摩人等新銳品牌相繼崛起,全球第一的市場規模更是吸引茅&、瑪氏、OATLY(噢麥力)、叮咚買菜等企業跨界布局。

  不過,與産業資本的火熱相比,近幾年金融資本對此領域的熱情逐漸冷卻。據業內人士分析,儘管我國雪糕、冰淇淋市場規模龐大,但行業依舊高度分散,份額超過2%的品牌僅有7個,一些從業30年的企業營業額也難以做到上億規模。門檻低、利潤低、難變現,不易於金融資本進入。

  創收利器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在近兩年原輔料成本上漲、供應鏈受阻、消費意願低迷的背景下,冷飲品類依舊保持高速增長,成為食品企業創收利器。

  伊利股份2022年的冷飲業務營收95.67億元,同比增長33.61%,居國內市場份額第一。蒙牛冰淇淋收入增長33.3%,至56.52億元,並跨界與茅&、迪士尼等打造IP爆品。三元股份冰淇淋業務在公司各板塊中一枝獨秀,營收增長8.3%,至14.41億元。和路雪母公司聯合利華冰淇淋營業額同比增長14.8%,至79億歐元,佔集團營業額的13%。2023年第一季度,OATLY燕麥奶雪糕在亞洲地區的收入貢獻率達到7%,僅2月份就在全家便利店銷售了8萬餘支“小電視”跨界産品。

  聯合利華財報稱,“冰淇淋是個有吸引力的市場,隨着許多糖果和乳品生産商擴大在該類別中的份額,競爭強度不斷加大。聯合利華約有三分之二的銷售額在發達國家,計劃進一步擴大在新興市場的足跡。在這些市場,冰淇淋的低人均消費量提供了巨大的增長機會。”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綠色農業與食物營養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冰淇淋雪糕行業趨勢報告》顯示,我國冰淇淋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1470億元,2021年超過1600億元,穩居全球第一。

  另據京東超市今年3月發布的熱銷品趨勢報告,2022年冰淇淋在京東超市銷售整體增長20%,三年複合增長率在15%以上,夢龍、可愛多、千層雪、和路雪、八喜、伊利、哈根達斯、明治、鐘薛高、蒙牛等十大品牌保持優勢,多個新銳品牌銷售額也在去年增長過百萬,如OATLY、中街1946、田牧、可米酷、美登高等。

  産業擴張

  不斷增長的行業數據吸引各品牌爭相布局。從産業資本角度看,2016年三元股份作價13.05億元收購八喜冰淇淋品牌方北京艾萊發喜食品有限公司。2018年12月,光明乳業宣布1.43億元收購上海益民食品一廠有限公司100%股權,補齊冷飲短板。2021年5月,粵式冰淇淋“五羊”結束與雀巢20年的品牌“聯姻”,易主輝山乳業與風行乳業母公司越秀集團。近期,新希望乳業透露已在華東地區開售冰淇淋,雖然規模較小,但收入穩定增長。

  作為國內冰淇淋頭部品牌,伊利2018年就在印尼推出Joyday冰淇淋,並於同年11月宣布收購泰國本土最大的冰淇淋企業Chomthana。2021年12月,伊利印尼乳業生産基地一期項目建成投産,成為中國乳企在東南亞建設的最大生産基地。

  蒙牛總裁盧敏放曾對外&&,冷飲是蒙牛的“發家産品”。2021年,蒙牛收購東南亞冰淇淋領先品牌艾雪(Aice)拓展東南亞市場,今年2月與眉山市東坡區政府簽約高端冰淇淋生産基地項目,計劃投資15億元建設8條冰淇淋生産線。

  外資企業也在加碼中國冰淇淋市場。2022年進博會期間,明治中國透露其位於上海的雪糕廠在建設中。2023年1月,聯合利華位於江蘇太倉的冰淇淋新廠投産,廣州從化的冰淇淋基地預計2023年投産。雀巢2021年將“五羊”商標轉讓給越秀集團後,轉身推出戰略新品“粵新意”,並結合旗下糖果品牌推出脆脆鯊甜筒和奇巧冰淇淋。

  以茅&冰淇淋為代表,零食、飲料、酒水、零售業跨界冰淇淋的也不在少數。2022年5月,歷經4個多月研發、上百次試驗的茅&冰淇淋上市。2022年底,德芙母公司瑪氏在廣州投資數億元建設的冰淇淋永和工廠項目投産。盒馬、叮咚買菜也通過跨界聯名、代工等方式,利用渠道優勢推出冰淇淋自有品牌。

  乳業資深分析師宋亮認為,各路産業資本加碼冰淇淋市場,主要原因在於一些傳統消費品增速放緩,冰淇淋行業整體增長且准入門檻較低,高端産品毛利率較高,與企業原有其他品類能夠産生協同效應,加之跨界企業本身品牌知名度高,以及新零售業態的支持等,“只要把産品和營銷做好,銷售就會起來”。

  融資遇冷

  産業擴容前,我國冰淇淋高端市場曾長期被外資品牌佔據。2016年,“東北雪糕四大天王”中的馬迭爾、東北大板及中街副品牌“1946”先後“觸網”,在口味、價格、渠道及營銷方式上打破國産雪糕“1塊錢”的低廉印象。

  隨着金融資本、産業資本的介入與推動,國內冰淇淋市場在2019年迎來集體爆發,除中街1946、鐘薛高、田牧、橙色星球等網紅品牌外,便利店等線下渠道也誕生奧雪“雙黃蛋”等爆款,業內甚至將2019年定義為“中國冰淇淋元年”。

  鐘薛高創始人林盛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傳統冰淇淋企業毛利不高,容易陷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也就沒錢去做品牌和供應鏈優化,資本的介入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2018年,鐘薛高在天使輪拿到真格基金、峰瑞資本、經緯中國的投資。7個月後,鐘薛高又在PRE-A輪獲得天圖投資等機構青睞,創下當年國內食品行業最大融資紀錄。此外,鮮果叢林、綺妙、Vivi Dolce、Petit Pree、冰天美帝、馬裏奧斯、可米酷、冷戀、ICE機摩人等品牌均拿到融資,但集中在2020年之前。

  與産業資本的火熱相比,金融資本對冰淇淋行業的投資熱情逐漸降溫。企查查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冰淇淋相關品牌累計完成43次融資,其中2015年最為頻繁,完成融資11次,同比增加450%,次年減少至8次;2017年至今,冰淇淋相關品牌産品融資頻次集中在1次至5次之間;2021年以來,行業代表性融資事件僅涉及鐘薛高、碰碰涼、蜜雪冰城3家品牌。

  瀋陽楓可祺食品冷飲研發機構項目諮詢經理張宇峰認為,冰淇淋産品整體售價偏低,普通産品純利空間在5%左右,高附加值産品純利只有十幾個百分點,“年銷售額能做到七八千萬元的企業已經算好的了,現在銷售額在一兩千萬的小企業遍地都是,很多老闆做了30年,營收還不到1億。行業門檻低,利潤空間低,高價産品市場接受度不高,投資想要快速變現不是那麼容易,再加上人才短缺,資本很難對這個行業感興趣。”

  歐睿數據顯示,2022年按零售額計算,我國冰淇淋市場份額超過2%的單一品牌只有7個。從企業角度看,伊利以21%的零售市場份額居首,聯合利華、雀巢份額分別為10.5%、3.1%,市場依舊高度分散。

  采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糾錯】 【責任編輯: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