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4月14日電(記者胡可璐)第108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於4月12日-14日在成都舉辦。首都酒業兼中華酒業總經理劉立清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酒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守正創新。面對市場競爭的加劇,“中華老字號”中華酒將繼續鍛造品牌競爭力,承擔起傳承中國古法釀造技藝的責任,助推中國酒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更好地傳承。
劉立清認為,“守正”就是要堅守中國白酒古法釀造技藝,中國白酒傳統工藝融合了中國“天人合一”的智慧哲學,酒是“天人共釀”的産物。“無論是赤水河流域的醬香還是黃河流域的清香,每一種白酒都離不開它所在的獨特微生物環境,每一個産區都代表了一方風土,融合了當地最精粹的自然、地理、人文環境。”
劉立清介紹,中華酒於1959年誕生於北京,是國家首批中華老字號,擁有64年歷史。中華酒業在貴州仁懷茅&鎮核心産區打造醬酒生産基地,扎根赤水,選用優質紅纓子糯高粱,堅持堅持傳統大曲醬香12987工藝、165道工序,為消費者釀造具有典型中華文化印記的一瓶好酒。
科研能力是中華酒業在恪守傳統釀造工藝基礎上不斷創新進步的關鍵。劉立清&&,中華酒業擁有北京一輕研究院和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的科研實力支撐,從原料進入車間釀造到貯存,再到酒體甄選、勾調,賦能中華酒業全産業鏈數字化,將科學儀器分析結果與大師感官品評相結合,優選各輪次的好基酒,科學勾調,提高酒體品質的穩定性,傳統釀造由人工經驗控制上升到數字化、可視化的精準控制,保障高品質的規模化釀造。
除了産業鏈的數字化改造,中華酒業在與消費者溝通、企業管理方面也推行了數字化創新。“實現對産品、庫存、經銷商、終端、價格等多個層面的精細化管理,掌握市場競爭的話語權。未來,中華酒業將充分發揮北京一輕的優勢,將科技轉變為生産力。”劉立清説。
醬酒熱潮行至當下,趨於冷靜和理性。在劉立清看來,醬酒依然是增長最快的品類和最具投資價值的産業。醬酒未來會呈現品質化、品牌化、高端化、全國化、C端化、廠商一體化、數字化、集中化等發展趨勢。“疫情三年讓白酒行業發展多年積累的矛盾顯現出來,比如需求疲軟、庫存較高、價格倒挂等問題,倒逼産業審視自身發展規模和速度。産業出現了醬香潮、擴産潮、並購潮、品牌分化、價格帶分化、香型分化等趨勢,都在促使白酒行業走向多元化發展軌道。無論怎樣變化,行業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近。”
中國白酒新一輪發展以文化為引領,文化始終是中國白酒的核心競爭力。劉立清&&,中國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香型物質、成分複雜,不同的酒類品牌實質上展現的是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講好中國酒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是中國酒業人的使命。中華酒以“中華”二字命名,蘊含着華夏五千年文明,具有先天的文化承載力,可彰顯中華文化的高度和深度,賦予了品牌的厚重文化與非凡的精神意義。
據了解,此次春糖會期間,中華酒業“三展齊發”,不僅重磅亮相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還設有兩家酒店展。中華酒此次將展廳定位為表達品牌文化及理念的載體,設計元素均從産品瓶型中提取,整體以“中國紅”為主色調,以中國傳統建築結構“鬥拱”為視覺聚焦,再加上展廳內部的《千里江山圖》元素,呈現了中華酒高品位的品牌形象。
中華酒攜旗下“三大主品”參展,分別是中華酒(品味)、中華酒(中國尊)和千尊醬酒(青尊)。劉立清介紹,中華酒(品味)採用中國古典梅瓶造型,瓶身顏色為“天壇藍”,瓶身下方印有《千里江山圖》局部圖案,是中華酒業重點推出的一款産品。中華酒(中國尊)的瓶蓋設計則採用了傳統建築藝術造型“鬥拱”,裏邊隱含了一個“華”字,器型方正,大方典雅。千尊醬酒定位於中檔價格帶,瓶身採用古代尊的造型,瓶身印有饕餮紋。在4月初剛剛結束的“中華酒首席專家團評鑒會”上,這三款酒獲得了七位中國白酒大師和兩位國際烈酒大師的好評。
劉立清&&,“中華”二字蘊含着深厚的民族底蘊與豐富的情感鏈結,是消費者價值認知的一個重要標籤。中華酒以産業為本,秉持長期主義,將依託首都國企北京一輕的強大企業實力,通過産業資本的長期投入、傳統工藝的恪守傳承、科研技術的創新賦能、品牌建設的硬核發力等重要舉措,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