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海克斯……專家解讀2022年食安與健康熱點話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1/09 11:19:34
來源:新華網

預製菜、海克斯……專家解讀2022年食安與健康熱點話題

字體: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胡可璐)1月6日,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2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辦。會上,陳君石、孫寶國、朱蓓薇、陳堅、單楊等來自食品界的院士及專家學者對預製菜、食品添加劑、“土坑酸菜”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權威的科學解讀。

  熱點一:預製菜——資本狂熱追逐下的冷思考

  解讀專家:朱蓓薇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預製菜成為當前備受消費者青睞的食品品類,推動了消費方式從“菜籃子”向“菜盤子”轉變。預製菜行業仍然存在安全風險和供應鏈建設等問題,亟須通過夯實科學根基,實現創新突破。預製菜産業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創新,打造預製菜“美味+健康”雙導向發展模式。行業須腳踏實地、修煉內功才能行穩致遠。

  熱點二:“海克斯科技”——食品添加劑再度被妖魔化

  解讀專家:孫寶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食品添加劑不等於非法添加物,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建議加強網絡監管,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食品企業要從自身做起,夯實産品安全與健康的科技內涵。各方應持續加強科普宣傳,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認知食品添加劑,不信謠不傳謠。

 熱點三: “土坑酸菜”——産業鏈安全不能有“坑”

  解讀專家:單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

  酸菜的加工不僅有巨大市場需求,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行業需要改變與提升,要從源頭建立起嚴格、可追溯的安全體系;引導酸菜生産經營企業加速運用現代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快標準體系建設,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將食品安全責任主體落實到企業,將産業鏈風險預防的防線前移至前端。讓食品安全不再有“坑”。

  熱點四: 金銀箔粉——食品“鑲金鍍銀”不可取

  解讀專家:陳君石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含金銀箔粉的食品一般不會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危害,但同時也於人體健康無益。金銀箔粉不是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也不是食品原料。食品生産經營者不應生産、經營、進口含金銀箔粉食品。消費者也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念,拒絕消費含金銀箔粉的食品。

  熱點五: 大食物觀——未來食品發展的重要依託

  解讀專家:陳堅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江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大食物觀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客觀要求,有助於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鞏固與完善我國可持續食物供給系統。大食物觀順應了人民群眾食物消費結構變化,落實大食物觀,根本出路在科技。食品行業應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研發、謀劃未來食品的安全風險管理、加強對大食物觀的科學解讀,推動大食物觀在食品行業的創新實踐。

  熱點六: 雪糕不融——施了“法術”還是被誤解?

  解讀專家:范大明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冷凍與冷藏食品分會副理事長、江南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

  雪糕是消費者夏季普遍食用的冷凍飲品之一,判斷雪糕融化速度,需要綜合考慮溫度和雪糕總固形物含量等多重因素。卡拉膠、海藻酸鈉、瓜爾膠、刺槐豆膠等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允許使用的增稠劑,可在雪糕中按生産需要適量使用。企業需自覺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同時各方應加強對雪糕的科普傳播。消費者選購雪糕時應注意外包裝和貯存溫度,食用時應注意食用時間和食用量。

  熱點七: 醬油“雙標”——炒作“雙標”既不合理,也無意義

  解讀專家:李寧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

  各國標準管理側重點有所不同,炒作“雙標”既不合理,也無意義。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框架、制定原則、管控對象與國際基本一致,並根據我國國情確定各項標準,能夠有效保障我國食品安全。按照標準生産的産品,不論添加還是不添加食品添加劑,都是安全的。各方應共同努力,加強科普,幫助消費者理性看待食品消費上的差異,提升識謠防騙能力。

  熱點八: 吃(Yang)了麼?——疫情防控新階段的飲食健康

  解讀專家:丁鋼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每個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倡導平衡膳食、合理搭配是築牢人體免疫的重要因素。以消費者健康需求為己任,以國家政策為導向,食品産業應提供富含營養、美味、多元化選擇的食品,應用具天然、健康特徵的功能物質和原料,創制滿足不同消費人群需求的新型健康食品。

  熱點九:“限包令”落地——食品過度包裝有了“緊箍咒”

  解讀專家:羅雲波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法規標準的修訂與實施有助於減輕消費者負擔,引導綠色生産,也有利於實現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管。生産企業應提高認識,主動作為,履行好社會責任,儘早貫標、用標和達標,向市場供給更高質量、更加綠色環保低碳的産品。

【糾錯】 【責任編輯: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