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14 09:46:24
來源:科技日報

看穿畜禽繁育“黑箱” 生豬産業走上智能高效路

字體:

視覺中國供圖

  關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綜合技術研發”重點專項②

  150萬頭

  項目成果已在多家大型農牧龍頭企業應用,推廣規模超150萬頭母豬,包括生豬年出欄量全國前20強企業9家,上市企業8家,國家核心種豬場6家,取得了顯著的示范效果。

  近年來,非洲豬瘟對我國部分地區生豬養殖造成一定影響。母豬的終身繁殖性能較低,生産同步化不一致,復養仔豬數量不足,是我國生豬養殖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4月7日,科技日報記者從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獲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綜合技術研發”(以下簡稱畜禽專項)項目“畜禽現代化飼養關鍵技術研發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研發了種豬精準飼養關鍵技術,並通過技術整合與示范,形成了種豬智能高效健康養殖技術模式。畜禽專項項目“畜禽繁殖調控新技術研發”則圍繞“母豬繁殖調控新技術研發”這一重大産業技術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分別于2018年和2020年首次獲得烯丙孕素、卡貝縮宮素兩個國家二類新獸藥證書,填補了該藥物國內空白,解決了我國畜禽定時輸精和同期分娩技術無藥可用的問題。

  聚焦生豬産業提質增效的技術瓶頸

  為了解決生豬産業提質增效中面臨的技術瓶頸,在“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産業和市場需求,設立了“畜禽現代化飼養關鍵技術研發技術攻關”和“畜禽繁殖調控新技術研發”等項目。

  “畜禽現代化飼養關鍵技術研發技術攻關”項目負責人、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蔣思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項目需要突破的難點有兩個:一是母豬産弱仔豬多、泌乳量低和年分娩次數少的問題難解決,導致年生産的斷奶仔豬數少;二是缺少智能養殖係統,精準飼養方案難落地。比如,在母豬方面,我國母豬年生産的斷奶仔豬數長期落後于全球平均水準,只有發達國家的70%左右,這是制約我國生豬産業提質增效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技術瓶頸,而且也嚴重制約了生豬的復産保供。

  “立項之初,我國一些大型生豬養殖企業自發開展了定時輸精技術探索,但由于缺乏必需的生殖調控制劑和配套的高效定時輸精程式,阻礙了技術研發及其産業應用。此外,國外定時輸精技術存在的受胎率偏低等問題也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畜禽繁殖調控新技術研發”項目負責人、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田見暉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田見暉指出,要想實現整批次母豬卵泡同步發育、同步發情、同步排卵與同步分娩,繁殖調控技術及相關藥物研發是項目要突破的難點。

  “以卵泡發育為例,我們實施調控後,體內卵泡是否按預期啟動發育,是否按預期排卵?這些激素的調控效果,我們無法知道,為打開這個‘黑箱’,準確判定卵泡發育與排卵時間,項目組開展了卵泡發育的體外B超監測技術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母豬卵泡發育的實時監測,據此建立並優化了母豬卵泡發育同步、發情同步、排卵同步技術,並建立了適合我國養豬生産的兩點式查情定時輸精技術、發情促排定時輸精技術。”田見暉説。

  有力保障全國生豬復産

  蔣思文介紹,迄今為止,項目建立了母豬全繁殖周期精準營養調控技術。應用該精準飼養技術後,解決了母豬産弱仔豬多、泌乳量低和年分娩次數少的問題。每頭母豬每年提供斷奶仔豬數從25.32頭提高到27.63頭,高于美國的26.4頭,接近歐盟的27.71頭。

  “如今,項目成果已在廣西揚翔集團全套應用,在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雙胞胎、鐵騎力士等多家養豬龍頭企業進行推廣。其中,種豬精準飼養關鍵技術在多家大型農牧龍頭企業應用,推廣規模超150萬頭母豬,包括生豬年出欄量全國前20強企業9家,上市企業8家,國家核心種豬場6家,取得了顯著的示范效果。技術應用後,人力投入降低40%—50%,母豬提供的斷奶仔豬多,且斷奶仔豬體重增加,每頭斷奶仔豬的繁殖成本下降24%。”蔣思文説。

  “‘母豬繁殖調控新技術研發’項目攻關過程大體上分為關鍵藥物研發及基礎研究、建立配套關鍵技術、技術整合示范3個階段。”田見暉介紹。

  第一階段是關鍵藥物研發及基礎研究,這一階段重點進行了烯丙孕素等繁殖調控關鍵藥物研發;解析了激素處理後母豬排卵數增加,但産仔數增加不明顯的問題;建立了卵泡發育可視化監測技術平臺,突破卵泡發育過程不可視的“黑箱”限制。第二階段是配套關鍵技術研發,期間結合了我國豬場生産管理特點,建立了不同于國外的兩點式查情定時輸精、發情促排定時輸精和氯前列烯醇+卡貝縮宮素同期分娩新技術。第三階段是技術整合示范,項目建立了多種適合不同養殖方式的批次化生産工藝流程,為“全進全出”生豬生産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為了進一步規范生産應用研制了母豬批次化生産團體標準。

  “自2018年烯丙孕素口服溶液首研成功並獲國家新獸藥證書以來,定時輸精技術已在溫氏食品集團等大型企業推廣應用,至今已累計覆蓋後備母豬855萬頭份,示范場母豬利用率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促進了我國生豬復産、增養。”田見暉表示,母豬同步分娩關鍵藥物——卡貝縮宮素注射液的成功研發,促進了母豬同步分娩技術建立,使批次母豬分娩時間大大集中,並使95%以上的母豬實現白天分娩,減少分娩過程中的死胎率,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人福利。

  推動養豬業走向工業化管理

  在蔣思文看來,項目的主要經驗,首先是基于關鍵機制解析開展精準調控技術研究;其次是堅持産學研深度合作,問題從産業中來,技術到産業中去;第三是兼收並蓄,統籌規劃,既能集中智慧解決共性關鍵問題,也能吸收項目咨詢專家的意見,完善項目研究。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不僅在項目管理和服務上盡職盡責,而且通過政策輔導、組織專家咨詢等形式,在項目的頂層設計和方案優化上給予了重要的意見和建議,推動了項目節點目標的實現。”蔣思文説。

  在田見暉看來,項目的主要經驗是作為項目牽頭單位的中國農業大學組織國內相關優勢教學科研單位,圍繞寧波三生等企業的實際市場需求開展烯丙孕素等産品和技術研發,破解了專家研究與企業轉化脫節的問題。

  “具體做法是面向産業與市場,組建從研發端到應用端的産學研協作組。2016年,中國農業大學聯合國內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以及大型養豬企業和獸藥生産企業,成立了‘全國母豬定時輸精技術開發與産業化應用協作組’,推動母豬定時輸精與批次化生産技術研發和應用。”田見暉指出。

  同時,寧波三生等企業積極投入研發資金,初步測算近四年投入研發相關經費達6千多萬元。在企業的支援下,項目組先後多次組織研發人員、豬場生産一線人員赴國外學習考察,並邀請國外一流專家來華交流。

  “我們還堅持産業市場是出卷人、研發人員是答卷人、養豬應用企業是閱卷人的原則。”田見暉舉例,協作組多次召集會議面向生産一線的豬場場長和生産技術人員,徵集産品與技術問題,三生公司讚助並對有價值的技術問題、生産問題進行獎勵。項目組針對共性技術問題,打破課題界限,組織相關團隊集中開展試驗攻關,加快了項目重點任務推進。

  “項目組通過協作組,實現了項目的‘産學研相結合、研産推一體化’示范模式,有效解決了生産中的實際問題。促進了母豬繁殖生産效率提升,推動了我國養豬業走向工業化管理。”田見暉表示,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作為項目的專業管理機構,定期組織不同項目間的經驗交流,有效促進了本項目的實施管理水準。

【糾錯】 【責任編輯:馮孔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09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327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