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網北京1月16日電(張欣爍)鍋包肉在東北地區是一道家喻戶曉的菜肴,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鍋包肉的具體來歷是什麼?創造出鍋包肉這道菜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老廚家第四代傳人鄭樹國
據老廚家第四代傳人鄭樹國介紹,最早的哈爾濱的官府衙門叫道臺府,首任道臺叫杜學瀛。鍋包肉的發明者鄭興文,也就是鄭樹國的曾祖父,曾經做過衙門的官廚。由于道臺府經常要接待在哈爾濱的外國人,尤其是俄羅斯人,所以杜學瀛希望鄭興文在飲食口味上要多迎合一下俄羅斯人的口味。
鄭樹國説:“我的太奶,也就是我曾祖父鄭興文的太太,也是俄羅斯人。太奶喜歡北京的一道菜叫焦炒肉片,焦炒肉片是鹹鮮口的,我太奶對北方的這種鹹濃口味很不適應,她讓我太爺往裏邊放糖、醋變成酸甜口。有了這個經驗以後,我太爺就把新式的焦炒肉片,試探性地給外國官員品嘗。外國官員嘗完以後感覺非常符合他們的口味,下次來道臺府辦事,還點名要這種新式的焦炒肉片。但是,在正規的官宴上,必須要把這道新菜取一個正式的名字,于是我曾祖父把新菜取名叫鍋爆肉。爆炒的‘爆’,但是外國人對‘爆’字發音不準,念成了‘包’,久而久之就變成今天的鍋包肉。”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