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 | 國際 | 港澳 | 臺灣 | 財經 | 法治 | 社會 | 紀檢 | 體育 | 科技 | 軍事 | 文娛 | 圖片 | 視頻 | 論壇 | 訪談 | 微博

VOL 20

5月21日

5月19日下午,有醫藥界人士爆料稱,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董事長劉佔濱因涉嫌受賄被檢察機關調查,其間跳樓自殺。這則傳聞在當晚便得到證實,公司發公告承認其董事長劉佔濱已自殺身亡。據稱這是國內醫藥界第一起董事長跳樓自殺事件,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而三精制藥近年來依賴廣告的行銷模式也遭到層層質疑。
三精制藥業績大幅下滑
2009年7月,劉佔濱成為三精制藥的董事長,他肩負著改善三精業績頹勢的使命,推行了大規模行銷變革。然而,三精制藥的業績依舊不斷下滑,2013年公司凈利潤僅為646萬元,同比下降98.23%。面對大幅的業績下滑,三精制藥在年報中解釋稱,2013年是醫藥行業競爭激烈的一年。《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全面實施、國家發改委實行的藥品降價等改革措施已對醫藥行業的發展模式帶來衝擊,同時,面對嚴峻的産品渠道競爭壓力及終端銷售壓力,成為企業需面臨的重要問題。[點擊詳細]
三精制藥董事長跳樓懸案:廣告王歧路難行

三精制藥董事長跳樓懸案:廣告王歧路難行

董事長自殺背後撲朔迷離

涉嫌職務犯罪被調查?

5月19日晚,哈藥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三精制藥和哈藥股份同時發布公告,證實了三精制藥董事長劉佔濱被立案偵查並自殺身亡的傳聞。盡管哈藥集團方面未對調查原因及進程進一步解釋,但有坊間消息直指劉佔濱被調查一事與其操盤三精制藥重組並購關係密切。而就在劉佔濱東窗事發之前,關于其被內部舉報、收受黑錢的傳言已在集團內部發酵多時。 據E藥臉譜網介紹,劉佔濱,1963年生人,1987年畢業于佳木斯醫學院藥學專業,2003年畢業于瀋陽藥科大學藥物化學專業,研究生學歷,現擔任哈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廠長兼黨委書記、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點擊詳細]

三精制藥、哈藥股份股價雙雙下挫

受三精制藥現任董事長因涉嫌受賄跳樓身亡消息刺激,今日三精制藥、哈藥股份股價紛紛下挫,截至收盤,三精制藥跌2.37%報6.58元,哈藥股份跌4.52%報5.91元。他為什麼會被調查?又為什麼會自殺?經濟之聲《天下公司》致電詢問三精制藥方面,公司相關人員表示:“一切內容以公告為準,公告內容就是我們掌握的所有內容。而股價是市場的結果,我們該做的已經做了。”[點擊詳細]

重廣告行銷模式遭質疑

去年廣告費是凈利潤的66倍

哈藥三精以“廣告+開會”的行銷模式聞名業界。數據顯示,去年三精制藥支出的廣告費為4.31億元,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646萬元,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的凈利潤虧損2527萬元;廣告的神奇效果不再,反而拖累了業績。除廣告行銷之外,三精制藥的會議開支也成為輿論質疑的焦點。有業內人士稱,會議行銷歷來是三精制藥的一大“特色”。2010年至2013年,公司的會務費從6849萬元上升至1.01億元,高達2013年凈利潤的15倍。[點擊詳細]

研發投入低于行業平均水準

與高額的廣告和會議費用支出相比,三精制藥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明顯“吝嗇”。據Wind數據顯示,三精制藥2010年至2012年的研發投入為1850萬元、2927萬元、2856萬元,而2013年該值為2716萬元,比上一年有所下滑。據此前媒體報道稱,三精制藥的研發投入水準遠低于行業平均水準。據統計,2013年,上市藥企的平均研發費用約為6836萬元。醫藥業界人士表示,三精近年來業績出現的頹勢,正是過度依賴廣告和會議行銷,忽視産品研發所造成的。[點擊詳細]

哈藥集團違規新聞水漲船高
哈藥係進入“後劉佔濱時代”

哈藥係進入“後劉佔濱時代”

産品負面曝光接連不斷

據不完全統計,哈藥旗下藥品、保健品在過去十年至少遭遇了超過十次以上的重大産品負面曝光。哈藥集團三精黑河藥業有限公司和三精千鶴制藥有限公司生産的“明目蒺藜丸”、“牛鮮茶”就曾因為藥品廣告中任意擴大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功能主治范圍而被食藥監局通報處理。有業內人士表示,劉佔濱在三精制藥實施的行銷為王法則並不是其首創的,而是在整個哈藥體係內部一以貫之的。劉的經濟問題是否會牽涉到更廣大層面,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借此契機對哈藥這個巨無霸的銷售模式進行反思,卻是一個極好的機會。[點擊詳細]

重行銷、輕創新難免滋生腐敗

相較于廣藥、國藥、上藥等同樣醫藥工業領先的本土集團,哈藥近年來在新産品的研發方面一直沒有太大的建樹,反而在行銷廣告投入上卻越發癡迷,有些本末倒置。“過分"重行銷、輕創新"的一大結果,就是會滋生腐敗,畢竟廣告投放環節的貓膩一直很多。[點擊詳細]

【責任編輯】李苑
醫藥企業如何尋找出路?

醫藥企業如何尋找出路?

中國藥企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先從倣制藥起步。在專利到期前兩三年提前在科研上準備,一旦專利失效馬上推出新藥。中國藥企只有通過倣制進行利潤積累,擁有一定的實力後,才有可能慢慢開展真正的原創藥,並謀求更高利潤。[點擊詳細]

0100300909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