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首席分析師泄密疑雲
6月6日,一場賣方研究員洩露內幕消息的事件令市場震驚,中信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張明芳使用微信群發布消息稱麗珠將於6月10日公布股權激勵方案,並且公布了該股權激勵方案的詳細內容,但是在此之前麗珠集團尚未公開發布過相關內容。正值監管層嚴查老鼠倉和內幕消息交易之時,張明芳這種明目張膽的泄密行為到底是為何?
微信群的秘密
6日,一些機構人士在微信群裏收到麗珠內幕消息之後紛紛退群以求避嫌或自保,特別是近期增持麗珠集團股票的基金經理,&&“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個微信群的建立者正是醫藥行業研究員公認的“一姐”、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張明芳,其在業界的地位不言而喻,但她究竟有何獨門絕技,能夠擁有如此高的江湖地位?秘密就在微信群裏,據悉,券商研究所與買方機構的微信群主要分為B-B和C-C兩種。前者是由券商銷售人員針對每家買方機構建立的微信群,用於發布研報 、調研記錄等,後者是由首席分析師為公募、私募 、險資等買方機構建立的核心群,會有較多內幕信息。對分析師來説,微信群已經成了一種客戶服務的手段,可是這些內幕信息只是對“群”裏的人有利,那麼所謂的公平市場在哪?[點擊詳細]
金牌分析師的前前後後

麗珠泄密門之前已有“前科”

翻開張明芳的履歷,曾先後供職於S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直屬的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研究院、招商證券、長盛基金,2013年加入中信建投證券,任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2014年,張明芳任中信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2006年新財富醫藥生物行業第三名,2007年第一名,2008年第四名,2013年第一名。能獲得如此高的江湖地位,除了有醫藥行業的從業背景,專業的研究報告,還有其無懈可擊的“預測力”。有資料顯示,在此次麗珠籌劃股權激勵泄密之前,她已有過其他精準的預言。早在2008年在招商證券任職時在研究報告中預言天藥股份董事會會換屆,雖然董事會換屆一波三折,但這一預言在2009年得到驗證。2013年任職於中信建投時,預言華蘭生物會&&管理層股權激勵方案,又一次應驗。[點擊詳細]

“賭消息”成“強推”常見理由

有記者統計,統計區域為2007、2008、2009和2013這4個年度,在這4個年度裏張明芳累計就上市公司發布調研報告多達209篇。在所有的研究報告中,主要對康美藥業、華蘭生物、雲南白藥、天士力、通化東寶、東阿阿膠等20余只個股做出點評推薦。其中,張明芳對華蘭生物、天壇生物以及東阿阿膠等16隻個股持續做 “強烈推薦”或“買入”評級,給公司作“強推”的報告數量佔比超過70%,而在這些所有的“強推”報告中,記者發現,其“賭消息”作為推薦理由較為常見。[點擊詳細]

泄密背後:賣方服務模式灰色地帶

“個人行為”還是“行業模式”

泄密事件之後,麗珠集團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股權激勵計劃相關事項,根據深交所有關規定,公司於6月9日開市起停牌,該公告就證實了此次內幕信息的真實性。在此次泄密事件中,張明芳以個人名義,建立了一個“中信醫藥”開頭的微信群,在這個&&上發送消息。有券商人士&&,微信、微博上只要帶了公司名字,或者涉及到研究所的,都要進行統一報備,這些言論都是代表公司形象的,也有專門負責人定期瀏覽這些信息,核查是否有不合規的情況。該群長期運行,中信證券都沒有責令關閉,説明中信證券默認她用這種方式為客戶服務,那麼這件事是張明芳一個人承擔責任,還是整個服務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點擊詳細]

重“服務”不重研究

作為醫藥行業的明星分析師,張明芳本當以研究結果為導向,為何會做出提早洩露上市公司未公布的信息的事情?據悉,國外投行的研究報告主要重行業、輕公司,而國內的行研報告則是重公司、輕行業。對賣方分析師的考核,除了看報告專業性、基本面研究深度外,另一項重要考核指標就是“客戶服務”。買方機構對分析師的評級中,“服務”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各種渠道的內幕消息受到分析師的爭搶,然後在上市公司正式披露之前搶先一步在微信群裏共享,已經成了一種他們自以為是的“客服行為”,而這樣的行為也成了行業的“公開秘密”。[點擊詳細]

股民呼聲:一個公平透明的資本市場

監管風暴已吹向券商研究員

5月稽查老鼠倉的號角吹響,監管層稽查的對象不僅是公募、私募、保險等投資群體,還有券商研究員、基金經理等研究人士。 券商作為上市公司與買方機構之間的中介,是內幕消息的傳遞中關鍵的一環。據悉,上周末中信已經要求張明芳停職接受調查,與此同時深圳證監局啟動核查程序。這樣的“泄密”事件在在國內應該不會是第一次,張明芳涉嫌違規應該受到處罰,但是提供內幕信息的另一方也應該承擔責任,否則僅僅法律懲罰張明芳也無法深入打擊證券市場中洩露內幕信息的行為。證券全行業也需要進一步梳理和完善研究報告發布流程、渠道和內容。[點擊詳細]

新媒體的監管需細化

隨着各類新媒體相繼面世,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網絡視頻、移動電視等新媒體工具作為宣傳公司的重要手段。中信的泄密門事件之後,華彩主席劉婷6月4日轉發一則與騰訊收購華彩傳聞相關的信息也引起了市場的騷動,這一系列的事件雖然有的打了監管的擦邊球,但也引發了市場對新媒體監管的警惕和非議。監管層有必要對這些&&上進行信息披露的時間、內容、方式等進一步予以細化、規範,而市場投資者在繼續將上市公司及高管的微博、微信作為獲取個股信息重要渠道的同時,也要注意甄別各類消息的真實性、時效性、重要性。[點擊詳細]

【責任編輯】胡錦旋
中信張明芳到底冤不冤?

中信張明芳到底冤不冤?

從中信證券分析師張明芳的“泄密門”到蘇寧雲商副總裁李斌提前泄密涉嫌違法等事件,均反映出我國證券市場確實存在重大的漏洞。至此,如何有效打擊我國證券市場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如何保障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成為當下管理層的重要任務。[點擊詳細]

0100300909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