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呼籲拓展多元化退出渠道 促進一級市場投資再循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09 16:31:02
來源:證券時報

機構呼籲拓展多元化退出渠道 促進一級市場投資再循環

字體: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創投十七條”),在業內掀起較為廣泛的討論。其中圍繞“募投管退”全鏈條提出的十七條具體舉措中,第五部分從拓寬創業投資退出渠道、優化創業投資基金退出政策兩方面,對健全創業投資退出機製作出安排。

  有受訪機構坦言,退出是創投資本“募投管退”的重要一環,甚至可以説是最核心的環節。創投機構如果沒有優秀的退出業績,就無法給有限合夥人(LP)創造回報,LP也不會成為“耐心資本”去支持創業公司的發展,並提供源頭活水。

  然而,受近年來境內外首次公開募股(IPO)放緩、退出渠道單一等因素影響,“退出難”問題更加突出,尤其是對一級市場的投資再循環帶來非常大的挑戰。針對這一困境,“創投十七條”中明確提及拓寬創業投資退出渠道,充分發揮滬深交易所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北交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及其“專精特新”專板功能,拓寬並購重組退出渠道。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建立上市融資、債券發行、並購重組綠色通道,提高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北交所)發行審核質效。落實好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暢通外幣創業投資基金退出渠道。

  LP投顧創始人國立波&&,退出是創投行業面臨的最大痛點和難點。IPO雖然不是創投最大的退出通道,卻是收益最高的退出通道。穩定而有預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對於創投的發展至關重要,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創投行業發展得益於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創投通過二級市場退出,對於創投行業形成閉環至關重要。

  從優化創業投資基金退出政策來看,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探索,拓寬創投機構多元化退出渠道,除了傳統的IPO退出、並購退出外,證監會也在積極推動開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實物分配股票試點、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等。

  國內IPO市場階段性遇冷使並購成為退出的關注重點。清科研究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3946筆退出案例,其中回購、轉讓及並購交易案例數量均實現同比增長,預計2024年並購退出將成為VC/PE機構主流的退出路徑之一。

  近日深化科創板改革的八條措施推出,進一步突出科創板“硬科技”特色,政策鼓勵通過並購重組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截至目前,已有部分科創板集成電路行業公司積極開展産業並購整合。6月21日,芯聯集成披露重組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未盈利資産芯聯越州剩餘72.33%股權。6月23日,納芯微披露收購公告,以現金方式收購矽睿科技直接持有的麥歌恩79.31%股份,收購對價約8億元。

  此外,有深圳頭部創投機構建議,監管層應該進一步推動並購重組的發展,取消部分行政許可事項,優化重組上市監管要求,在並購重組的資金支持上,&&定向可轉債、並購專項債等資金配套規則,允許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定向可轉債、專項並購債等方式進行並購重組,為企業發展並購提供更多融資選擇。

  在多元化退出方面,也有來自江浙地區的早期投資機構建議,從政策上鼓勵和支持並購市場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和優化並購交易流程,提高並購作為退出渠道的效率和吸引力。此外,還要推動S基金市場發展:通過政策激勵和市場機制建設,推動S基金的發展,為VC/PE機構提供更多的流動性解決方案。(證券時報)

 

 

【糾錯】 【責任編輯: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