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政策 推動網絡微短劇精品化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2 11:24:27
來源:新華網

多地&&政策 推動網絡微短劇精品化發展

字體:

  潛力不斷釋放的網絡微短劇(以下簡稱“微短劇”)市場正迎來更多政策端的鼓勵與支持。

  6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發布消息稱,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推動網絡微短劇高質量發展,推出“加強調研交流”“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完善獎勵扶持機制”“建設拍攝服務基地”等多項具體措施。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教授童清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微短劇涉及內容創作、技術製作、&&運營等多方面,其繁榮可以帶動上下游相關産業鏈條化發展,吸納人才、促進就業,為地方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地方有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將推動該行業有序發展,加快進入成熟期。”

  簡化審批流程打造精品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二季度以來,已有江蘇、吉林、四川等多個省份針對微短劇&&新的政策舉措。從地方表態看,各地對微短劇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簡化審批流程,提升相關部門服務水平;二是推進重點項目創作,打造精品。

  例如,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廣播電視局提出,“加強服務保障。優化審批服務,將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首次審批時限由15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此前,四川省廣播電視局提出,“規範引導到位。開展調查研究,組織四川微光等12家公司負責人座談,實地調研成都OST傳媒、大片場影視基地等,分析四川省微短劇發展現狀,研究制定推進‘微而不弱、短而不淺’的具體措施,引導精品化發展”。

  “簡化審批流程能幫助各類微短劇作品盡快上線,進一步縮短回款周期;推動微短劇精品化發展,有助於引導其以‘小鏡頭’記錄‘大時代’,通過探索社會發展議題打造傳播傳統優秀文化的高地。”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各地積極鼓勵微短劇做大做強,對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擴大本地知名度和影響力等都能産生積極影響。

  各地持續發力微短劇賽道,也帶來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網絡視聽新媒體協會駐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林慶明近期披露的數據顯示,僅該省現存與微短劇相關的企業就有1.74萬家。

  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想要脫穎而出,各地還是要抓好微短劇內容。“隨着國內微短劇市場加快走向成熟,套路化、製造粗糙等野蠻生長期的特點會消失,多元化、創新化、精品化會成為主流。”

  應加快建立行業標準與評價體系

  當前,我國網絡微短劇市場正呈現上升趨勢。艾媒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同比上升267.65%。預計2027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1006.8億元。

  要讓如此龐大的市場不斷煥發生機,相關規則體系的構建、完善必不可少。6月2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消息顯示,自2024年6月1日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的《關於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施行。新規要求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主體責任,對微短劇實行“分類分層審核”。

  多位受訪專家告訴記者,立良策促善治,“分類分層審核”是推動網絡微短劇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舉,兼顧效率與質量,後續會在市場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我國微短劇確實普遍存在內容同質化、行業標準缺位、價值觀導向不良等問題。

  對此,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提高微短劇整體的藝術價值,繼續加強內容審核必不可少。因此,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建立行業標準和行業評價體系,提高作品上線門檻,對具備地方特色或較深文化內涵的作品給予獎勵。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胡鈺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流量固然重要卻不應該是最重要的,微短劇製作方應在符合大眾審美的基礎上以思維策略、故事情節取勝。“因此,儲備專業人才、以專業人才確保專業産品輸出,同時勇於將前沿技術應用在作品中,為受眾打造視聽享受,至關重要。”胡鈺&&。(記者 寇佳麗)

【糾錯】 【責任編輯:黃海榮 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