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七十二變”的啟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2 09:19:13
來源:人民日報

紡織品“七十二變”的啟示

字體:

  打磨發掘真需求、新需求的市場眼光,練就快速匹配供需的産業能力,砥礪積極應變的進取精神,更多企業將穿越風雨、茁壯成長

  中國紡織品,常常有驚喜。

  先看一頂帽,來自浙江義烏的太陽能風扇帽在美國走紅,成為戶外人員的降溫“神器”。

  再看一把傘,國內商家設計了一款兼具防曬和噴水霧功能的傘,贏得中東消費者喜愛。

  還有一件衣,用於裝扮潮流玩偶的“娃衣”掀起“中國風”,出口東南亞、南美、日韓等地的訂單成倍增長。

  帽子、雨傘、服裝,這些看似普通的産品被中國廠家“玩出了花”,也打開了市場增量。前三季度,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已超萬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9月份零售額增速加快,同比增長4.7%。紡織品出口超千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內外貿均平穩增長。憑藉“七十二變”的功夫,紡織企業始終能找到新增長點。

  當前,一些産業面臨需求不足等壓力,思考紡織業能夠“七十二變”的原因,為其他産業求變應變、破“卷”突圍提供了新視角。

  “七十二變”見眼光。紡織服裝技術成熟、競爭充分,可做的文章看似不多,但總有企業能洞察商機。例如秋冬季節常見的抓絨衣,功能雷同、設計相似的産品不少,而有的商家找準“防靜電”這個“新賣點”,開發出新面料,從“大路貨”中脫穎而出。消費潮流迭代永不止步,前幾年時興衝鋒衣,近兩年熱銷滑雪服,如今“蘇超”等城市足球賽事又帶火了足球鞋服,商機總是層出不窮。在市場這片“熱帶雨林”裏,誰能從需求差異化的“縫隙”中佔據“生態位”,誰就能培育出適銷對路的“新物種”。

  “七十二變”見能力。面對産業鏈轉移壓力、人力成本上升,紡織企業何以保持競爭力?一塊布料見真章。在浙江紹興柯橋區,某大型面料商研發的産品深受國際大牌認可,其色牢度、防縮水、耐磨等性能均為世界一流,反映出我國紡織全産業鏈的綜合實力。如今,小到人造血管、心臟瓣膜,大到神舟飛船降落傘、飛行汽車機翼,背後都有紡織科技的貢獻,這得益於我國在材料、裝備、工藝等多環節、多學科上的集群式突破。深耕中國市場,疊加“跳出紡織做紡織”的優勢,造就了中國紡織獨特的適應力、生存力。

  “七十二變”見韌勁。越是外部衝擊加大、産業承壓前行,越折射中國紡織企業百折不撓的精氣神。今年1—8月,我國紡織行業對全球近七成國家和地區實現出口正增長,其中對歐盟、英國、日本、柬埔寨、尼日利亞等市場表現良好。“東方不亮西方亮”,世界那麼大,市場很多元,不論是最近出口“爆單”的“娃衣”還是風扇帽,都一再印證我國紡織企業反應快、思路活、韌勁強,能夠在挑戰面前尋得出路、闖出空間。

  見招拆招,披荊斬棘。超大規模市場從不缺乏需求,打磨發掘真需求、新需求的市場眼光,練就快速匹配供需的産業能力,砥礪積極應變的進取精神,更多企業將穿越風雨、茁壯成長。(邱超奕)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