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女生未經家長允許一次性打14個耳洞,並出現紅腫發炎的症狀,家長要求商家承擔相應責任卻遭拒。近日,經上海市閔行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調解,最終商家同意全額退款。
7月初,15歲女生小琴(化名)在未經家長同意的情況下,獨自一人前往一家街邊店舖,花費808元在左耳上一次性打了14個耳洞。事後,耳朵出現了紅腫發炎的症狀。小琴的父親發現後,向閔行區消保委進行投訴。
小琴父親&&,15歲未成年人一次性要求打14個耳洞,明顯超出了其年齡應有的判斷力和身體承受能力,商家在提供此類非常規的服務前,理應對消費者年齡保持警惕。商家則辯稱,從外貌上難以準確判斷消費者年齡,且此類要求並非罕見,因此拒絕退款。
結合雙方觀點,閔行區消保委向商家&&,其在提供一次性密集打14個耳洞這類非常規、高風險服務前,未核實消費者年齡和認知能力,服務流程存在明顯瑕疵。涉及身體顯著改變或密集侵入性操作的服務項目,必須慎之又慎,嚴格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義務,審慎評估風險並採取必要措施。
經多次溝通調解,商家最終同意全額退還808元費用,並承諾在後續經營中加強對未成年人的識別與保護,規範經營行為。
閔行區消保委&&,本次案例中,未成年消費者一次性打了14個耳洞,此類非常規性、高風險性及非醫療必要性的身體穿刺行為,尤其涉及未成年人時,容易引發社會對潛在健康風險、過度修飾傾向以及未成年人保護問題的深切擔憂,觸及公序良俗的邊界。雖然《未成年人保護法》並未對此類行為作出明文禁止,但其安全性與必要性存疑,且社會普遍持審慎乃至負面的態度,可能符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利於身心健康成長”的不良行為特徵。因此,應當積極採取措施,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與安全。
對此,閔行區消保委認為,經營者尤其從事美容服務等行業的經營者,必須嚴格落實年齡核驗義務,對疑似未成年的消費者保持高度敏感,對於服務內容、潛在風險及後續護理要求,必須清晰、詳盡、無保留地向消費者及其監護人説明,確保其知情同意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
同時,應堅守底線,即使獲得監護人同意,對於一些明顯超出常規、存在較高健康風險或可能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服務要求,應基於專業判斷和職業道德,保留拒絕提供服務的權利。
閔行區消保委也提醒家長,應密切關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狀態,對於一些特殊審美偏好或行為傾向,及時了解背後的原因,加強溝通與疏導,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和引導,闡明美容服務的潛在健康風險,引導孩子樹立理性、健康的審美觀念,避免因衝動或好奇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若孩子確有打耳洞等需求,為確保安全與健康,建議選擇正規醫療機構,由專業的執業醫師在嚴格消毒規範下操作。(記者 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