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粧市場,到新的臨界點了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02 15:02:45
來源:新華網

中國香粧市場,到新的臨界點了嗎?

字體:

中國香粧行業的命運之輪正在加速轉動。

當中國化粧品市場的零售總額在2024年攀升至10738億,國貨市佔率從52%升至55%,一個歷史性拐點已然顯現:中國品牌首次在“萬億俱樂部”中奪下主導權,正式進入打造世界級品牌的“戰略窗口期”。

萬億市場迭代,

中國品牌迎來“戰略窗口期”

“這不只是風口那麼簡單,而是商業生態的系統性進化。”中國香粧協會理事長、醫學博士顏江瑛的這句話,道破了國貨崛起的本質。

中國香料香精化粧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醫學博士顏江瑛

顏江瑛認為,中國香粧産業近十年在品牌建設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涌現了一批立足本土、閃耀世界的中國品牌,並逐漸建立起了由五大支柱性力量構成的産業2.0生態系統。

第一,“政策支柱”挺立引領。

近年來,全國藥監系統用“四梁八柱”的監管框架為整個産業的發展築起安全與創新的平衡木。

從2021年新版《化粧品監督管理條例》實施以來,中國化粧品行業就進入強監管時代,各級政府已經&&了不下百萬字的配套法規和執行細則,不斷提高行業的專業性和競爭壁壘,在推動合規中加速産業的汰換進程。而且,新規前所未有地開放了新原料備案的創新窗口,真正讓企業意識到只有科技創新才是企業增長的真正驅動力。

與此同時,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率先在化粧品等消費品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工信部《消費品工業數字“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年)》將化粧品行業作為重點領域,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核心目標,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這些政策,都為香粧行業的品牌建設提供了有利的時代背景。

第二,“科研支柱”加速夯實。

在中國香粧産業的科技創新熱潮中,各大公司不斷增加研發投入,重視科技創新帶來的競爭力。過去5年,全球和化粧品相關的專利申請,大多數和中國市場有關。

在圍繞“中國成分”和“中國科技”開啟的自主創新潮流中,國貨品牌整合資源借力“外腦”,日益縮小在産品技術方面與外資品牌的差距。更為難得的是,其中不少品牌逐漸探索出了屬於自己的垂直研究領域,並向下扎根、構建出獨樹一幟的研發模式。

第三,“消費支柱”裂變生長。

近兩年,中國市場在保持“全球第一大化粧品消費市場”地位的同時,整個消費的理念和行為都在發生激烈的變化。隨着信息透明和理性覺醒,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更加注重産品的“質價比”和“心價比”,追求真正能滿足其護膚和情緒的高價值産品。

從潛力人群看,年輕消費群體展現出對於國貨的青睞。這些誕生於互聯網時代的一代人,對於産品有着專業且獨到的見解,並且由於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天生對中國文化充滿自信;與此同時,55歲以上的熟齡銀發族對美的追求並未隨着年長而降低,已經用旺盛的消費力升溫整個“抗衰”賽道。

第四,“人才支柱”深度築基。

産業興盛,人才為基。當前,全國已經有20多所高等院校設立了“化粧品技術工程”、“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等化粧品相關本科專業化粧品相關專業,部分高校還專門成立了化粧品學院。這些專業科研人才的培養,將帶動産學研的齒輪精密咬合。

與此同時,組織力建設也成為頭部企業們的戰略重點。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不斷壯大的中國品牌公司仍十分重視“高效靈活”的競爭優勢打造。從近年來各大公司的動作來看,打破常規固定化的組織體系,垂直管理並激發組織效能都是共同的調整方向。

第五,“文化支柱”悄然覺醒。

隨着“新國潮運動”的興起,國貨美粧開始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品牌敘事,讓文化成為打通國際化的“金鑰匙”。在産品端,敦煌紋樣出現在眼影盤,故宮色譜融入口紅膏體,東方美學開始具備商業變現能力。

調研數據顯示,78.9%的受訪青年&&,如果産品融入國潮元素,他們的購買意願會更高。國潮産品的興起是年輕一代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的表現,這也為國貨的創新提供了理想的文化土壤。

可以發現,政策、市場、技術、人才、文化五重紅利疊加,為本土香粧企業和品牌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撐。

然而,繁榮背後,“向前一步”的挑戰依然重重。

一方面,全球供應鏈重構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中國品牌的全球布局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隨着競爭加劇和消費分層,國貨需要解決在消費者中的長期信任問題。

如此嚴峻形勢,要求企業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唯有將“品質根基”與“文化靈魂”結合,方能真正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品牌”的躍遷。

打造三重引擎,

在産業進化的拐點處“插一面旗”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中國香粧協會於7月1日在上海舉行“中國香粧品牌發展大會”,試圖為産業進化和品牌升級安裝三台關鍵引擎。

第一引擎:建立價值坐標係

大會上,中國香粧協會首次發布三大榜單:“2025化粧品品牌50強”“2025企業50強”“2025品類冠軍”。

這是一套重新定義“好品牌”的算法——榜單以協會數據&&為基礎,秉持科學、公正和可持續的原則,綜合考察全渠道零售規模(70%權重)、品牌沉澱(30%權重)等維度,經榜單初排、專家論證、企業覆核三大程序産生。

通過量化“市場表現、品質管控、品牌沉澱”三大資産,為企業研發創新與渠道優化提供權威參照;通過挖掘細分領域價值,支持頭部企業創新與中小品牌差異化競爭,推動行業從同質競爭轉向協同發展。

第二引擎:破解可持續增長的密碼

大會圍繞“如何重構品牌價值”“如何再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如何實現可持續增長”三大議題,邀請知名專家“跳出”化粧品産業以更全面的視野,分享理論知識和案例解讀,提供新思路。與此同時,圍繞每個議題,多個有代表性的企業高管參與開展三場圓桌論壇,在思想碰撞中共同探索行業新風向。  

三場主題演講和討論直指産業痛點:

價值破壁課:互聯網時代,電商渠道的崛起給美粧銷售額上升的同時,品牌卻在深受“流量”與“算法”影響中陷入品牌價值的難題——重點體現在信任與品質危機、體驗價值貶值、獲客成本失控、顧客結構失衡帶來的增長乏力等多個層面。

大會邀請品牌聯盟(北京)諮詢股份公司董事長王永,帶來“互聯網時代的品牌價值升維方法”的主題分享,與圓桌論壇企業嘉賓一起破解“品牌白牌化”“價格內卷化”“價值空心化”等一系列危機。

可持續增長:在存量競爭主導的宏觀經濟周期中,可持續增長已成為關乎企業存續的核心命題。面對全球價值鏈重構與産業同質化競爭的雙重壓力,“專精特新”戰略思維為破解增長困局提供了理論框架。

中國廣告協會內容營銷及廣告代言委員會秘書長、噸噸健康集團傳媒合夥人張志鵬則面向中小企業的發展痛點問題,做“做窄路寬,新時代的增長思維”的主題演講,並與企業討論嘉賓一起突破增長瓶頸,構建長效發展機制。

第三引擎:發布團標和模型,打造共生共榮的産業生態

長期以來,行業數據的統計一直存在口徑差異、碎片化、標準缺失等問題,導致決策依據不足、國際競爭力受限,制約了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基於此,中國香粧協會組織編寫《中國化粧品産業數據統計規範》團體標準,通過統一數據標準、建立適配中國特色的統計框架以及構建全鏈條的治理體系,強化數據真實性與共享安全性。該團標旨在以標準化驅動行業協同,為中國從“化粧品消費大國”邁向“産業創新強國”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石。

可以預見,隨着團標的推行,在支撐政府與産業主體的科學決策的同時,還將推動建立以長期信任為核心的市場競爭機制,以及有能力為本土企業“出海”提供數據背書,助力民族品牌躋身全球價值鏈高處。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大會還發布了“東方美谷品牌培育模型”研究成果,深入剖析東方美谷在品牌培育與孵化領域的代表性實踐案例,通過系統梳理與經驗總結,旨在為化粧品産業園區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提供有益借鑒和行業思考。

據悉,截至目前,東方美谷共有化粧品企業172家,合計持有約265個品牌。其重新定義了産業園發展邏輯:從“土地招商”“政策招商”轉向“品牌賦能”; 從“産業聚集”轉向“生態圈構建”,為全國産業園升級提供了“奉賢樣本”。

歷史進程中的商業意義:

從追趕者到規則制定者

當今中國美粧市場,不僅是一個充滿巨大想象空間的市場,更進階為公認的“全球美粧創新策源地”。

“創新是品牌發展的活力之源,是新質生産力的具體體現。”顏江瑛強調,評價系統不僅是把好品牌評出來樹立標杆,同時也為長期教育整個行業形成對品牌豐富內涵的共識,提升整個産業創新的水平。

化粧品本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體。近年來,各行業興起的“非遺”熱,正是商業領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復興的創新實踐。這是品牌建設的要義,也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差異化競爭力。而大會倡導的“科技+文化”雙輪戰略,正是要縫合這兩道斷層,深度塑造香粧品牌的軟實力。

未來,隨着品牌價值理念的深化,主場作戰的中國香粧企業不僅在中國市場從科研、渠道、營銷、文化多方面補齊短板,實現超越和引領,還有望以國際化的視野奔赴全球市場更大的舞&,實現“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作為中字頭、國字號的國家一級協會,中國香粧協會是香粧行業過去40多年歷史沉浮的見證者和推動者。1984年,中國香粧協會誕生時,國內化粧品工業産值不足5億;2025年,這個數字膨脹了2000倍,近三年更是展現了令人側目的上升局面。細數41年間,産業經歷了三個進化階段:

在這條充滿荊棘和榮光的路上,中國香粧品牌從模仿跟隨到自主創新,從粗放求生到精細化運營,從本土激情增長到海外積極開拓,企業單純依賴市場規模擴張的“躺贏時代”終結,産業新周期的生存法則轉向科技、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角力。

【糾錯】 【責任編輯:紀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