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翻新衞生巾,其中大量涉事企業會從專門從事衞生巾生産廠家購買生産線上不要的殘次品、下腳料等不合格産品,然後經過挑選重新包裝以“廠家直銷”的名義進行二次銷售。其中涉及全棉時代、蘇菲、自由點等衞生巾品牌。雖然在3·15 曝光後各品牌迅速發聲表明態度,但並未打消消費者的質疑——生産線上下來的不合格産品應該如何處理?銷售不合格産品是否違規?這些被翻新的衞生巾能暢通無阻地在市場上銷售,到底是誰的責任?
被翻新衞生巾利潤率超400%,涉事企業電話處於關機狀態
3月15日,3·15 晚會曝光位於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希紙製品”)在銷售劣質衞生巾、嬰兒紙尿褲,且數量巨大。根據央視報道,希希紙製品雖名為“紙製品公司”,但並不生産紙製品,其最主要的業務是廢品回收,即專門從紙尿褲和衞生巾生産廠家購買生産線上不要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産垃圾。根據希希紙製品負責人透露,其公司會以260元到1400元一噸的價格收購正規企業原本應該銷毀的不合格産品,再挑出形狀完整且沒有明顯污漬和破損的“二等品”。譬如從全棉時代、蘇菲、自由點、麥酷酷等品牌生産線上回收衞生巾的不合格産品,再經徒手分揀、敲打蓬鬆後,重新包裝成“新品”進行再次銷售。經過二次挑選的産品會通過電商&&以“廠家直銷”名義銷售,銷量高達數萬件,部分産品的倒賣價格為七八千元一噸,利潤率超400%。
根據天眼查信息,希希紙製品成立於2022年3月,法人代表為劉成乾,註冊資本僅1萬元。經營範圍包括工藝美術品及禮儀用品製造(象牙及其製品除外);紙製品製造;紙製品銷售;紙漿製造;紙漿銷售;工藝美術品及禮儀用品銷售等。北京商報記者針對3·15 曝光一事,撥打企業電話進行採訪,但電話處於關機狀態。
品牌集體發聲,自由點、全棉時代母公司收關注函
隨着3·15 的曝光,各衞生巾品牌集體回應。全棉時代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關於3·15晚會中曝光的制假售假、假冒偽劣情況,所涉企業“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與我司無任何合作關係,我司從未向其提供任何授權或供貨,其行為已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我司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追究其法律責任。
蘇菲品牌則發布聲明稱,蘇菲自2022年起不再使用3·15晚會中出現的該包裝,此包裝産品目前非公司生産,將全力配合監管部門打擊假冒偽劣行為。自由點發布官方聲明稱:“針對3·15晚會提及的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違法回收自由點殘次料翻新售假行為,自由點已成立專項調查組進行全面調查,並將在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司將徹查殘次料違法回收行為,嚴格規範廢品處理流程,確保所有殘次料按照行業標準進行銷毀處理。”同時,寶潔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3·15晚會曝光品牌完全不涉及護舒寶。護舒寶所有官方正規渠道市售産品均安全高品質,符合國家相關法規,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
關於為何顯示公司包裝産品會出現在翻新流水線中等聲明之外更多被消費者關注的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全棉時代、自由點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3月16日,深交所對自由點母公司百亞股份、全棉時代母公司穩健醫療發布了關注函。深交所要求百亞股份自查並説明“公司是否知悉、參與報道所述違規業務,和涉事違規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來或者應予説明的關聯、合作關係;公司有關原材料採購、生産殘次品處置的制度和實際執行情況,內部控制機制是否有效運轉,是否存在採購不合格原材料、殘次品違規流通或者處置的漏洞,如是,公司擬採取的整改完善、消除影響措施”。
同時,深交所要求穩健醫療自查並説明“公司是否知悉、參與報道所述違規業務,和涉事違規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來或者應予説明的關聯、合作關係;公司有關原材料採購、生産殘次品處置的制度和實際執行情況,內部控制機制是否有效運轉,是否存在採購不合格原材料、殘次品違規流通或者處置的漏洞,如是,公司擬採取的整改完善、消除影響措施”。
引發新疑問,衞生巾殘次品該如何處理
雖然各方給出回應,但依然未能打消消費者顧慮,不少網友提出疑問“殘次品為什麼沒有被銷毀?”“請查查內部有沒有問題”……與此同時,這也進一步引發另一層思考——生産線上下來的不合格産品及殘次品應該如何處理?在明知産品不合格的情況下,衞生巾品牌是否可以對這些産品進行銷售?如果銷售,是否存在違規的情況?
寶潔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護舒寶嚴格粉碎銷毀殘次品,堅決不讓殘次品流入市場。”蘇菲也在回應中提到,“蘇菲生産過程中産生的瑕疵品100%粉碎閉環處理,殘次品絕對不會流入市場”。雖然自由點、全棉時代針對曝光一事進行發聲,但並沒有明確&&對於不合格産品的處理方式。全棉時代僅&&,公司所有正規渠道産品材料以及生産流程均符合國家規定,堅決拒絕二次回收原料。
美粧資深評論人、美雲空間電商創始人白雲虎對北京商報記者&&,對於不合格及殘次品,品牌需要按嚴格的規範要求進行“報廢”處理;從這個角度出發,銷售此類的“産品”,存在較大問題。
北京全瑞律師事務所主任黃啟瑞則從法律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範,一次性使用衞生用品的不合格産品、殘次品不允許銷售,必須切碎處理後方可流出生産企業。如果未經切碎處理而當作不合格産品或者處理品銷售,則屬於違法行為,監管部門應當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夏至良時諮詢管理公司高級研究員、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對北京商報記者&&,“建議盡快在涉及和關聯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的行業優先在銷售終端實施産品生産運輸上架各環節的責任人公示制度,並將上述信息在産品外包裝予以公示”。(記者 張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