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娜貝兒、棉花娃娃、Loopy、草莓熊、宜家鯊魚……近年來,“養”毛絨玩具成為新風潮,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兒童市場,更在成年群體中蔓延開來,成為不可忽視的消費潮流。其中部分毛絨玩具價格一路飆升,增幅高達10倍以上。
▲7月30日,福田區星河CoCo Park商場內,大量市民排隊等待進入玩偶店購買毛絨玩具。
單只玩具售價高達數千元
近期,某品牌毛絨玩具店員打包視頻在網絡上走紅。視頻中,工作人員正準備“炒”茄子,撒“油”、放“茄子”、下“調料”、翻面、盛出、打包,一氣呵成,這讓不少網友直呼情緒價值拉滿!而這些原材料皆為毛絨玩具,十分有趣。
連日來,記者走訪部分品牌玩具店發現,不少玩偶被賦予了人格化象徵。Diy茄子疲憊表情包、呆萌的Loopy、甜妹玲娜貝兒、喪萌的宜家鯊魚……它們可愛的外形、有話題性的形象,加上準確表達當下年輕人的精神狀態從而吸引不少“粉絲”前來選購。這些毛絨玩具低至數百元,高至數千元,但仍十分搶手,不少門店的結賬&前排起了長龍。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分享和曬圖的帖子不計其數。帖主會為毛絨玩具取名字,為它們更換衣服,帶它們一起生活、工作、旅行、吃飯等,隨後在社交&&上分享花式“養娃”。
豆瓣“毛絨玩具也有生命”“今天你的宜家鯊魚在幹嘛”等小組成員共已超14萬人,不少網友推薦毛絨公仔,分享玩具日常、探討如何科學合理“飼養”。
部分愛好者炒差價
為什麼小小毛絨玩具賣得這麼貴,還經常斷貨呢?某品牌客服告訴記者:“每只寶貝不只是柔軟的玩偶或禮品,它更是您的朋友、知己、小孩或陪伴您朝夕的夥伴。”據了解,某品牌每只玩偶的標籤上都寫着“Please look after me”,玩具被賦予了人格化,精準把握消費者的情感需求。
位於CoCo Park的Chiikawa x Miniso夢幻主題限時快閃店近期剛剛落地,就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到店打卡。鄧穎是深圳大學在讀的大三學生,為了買到心儀的毛絨玩具,她排了30分鐘隊。“如果能順利出國讀研,也會繼續將我的Chiikawa帶在身邊。”她向記者介紹,入學時,從老家帶了一隻宜家鯊魚“嗚嗚”,每天在宿舍等她,陪她聊天、入睡。現在來店裏挑選一隻Chiikawa,準備帶去圖書館陪她備考。
▲7月30日,玩偶愛好者的書包內放滿了毛絨玩具。
除情緒價值外,不少毛絨玩具還被人用來炒差價。毛絨玩具愛好者張洋洋向記者透露,2017年網購記錄顯示47厘米的巴塞羅小熊只要279元,而今年已經漲價為480元,甚至經常處於缺貨狀態。“如果在二手&&出價350元,則會有不少人爭相搶購。
此外,品牌的“退休”政策讓部分玩偶成為“絕版”商品,進一步推高了市場價值。在二手&&,部分稀有玩偶被炒到高價。“我2021年購買聖誕系列的玲娜貝兒挂飾價格為129元,如今二手&&出價超1600元,價格翻了10倍以上。即便如此,仍有價無市。”玲娜貝兒的愛好者鄭曉雨説。
“情感寄託”功能突出
在天貓今年年中狂歡節上,某品牌以30.59%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問童子、迪士尼緊隨其後,IP潮流類毛絨玩具偏好為主流。今年6·18期間,天貓毛絨布藝銷售額同比增加37.3%,位居第一。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關於毛絨玩具受眾人群分佈數據顯示,“00後”已成為毛絨玩具最龐大的消費群體,佔比達到43%;“90後”緊隨其後,佔比為36%。天貓發布的《2023淘係玩具潮玩新品趨勢報告》中提到的八大新品趨勢顯示,年輕消費者逐漸成為毛絨玩具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更傾向於把毛絨玩具作為生活陪伴和情感寄託。
對於毛絨玩具成為年輕人新寵的現象,中國心理衞生協會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深圳心理諮詢師王留鋒認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主要是因為毛絨玩具具有獨特的心理效應。毛絨玩具的柔軟觸感和可愛外觀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萌係’情感,還扮演了一種‘情感寄託’的角色。”
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呢?王留鋒認為,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年輕人常常感到孤獨和焦慮,療愈悅己經濟也隨之興起。人們越來越注重自我關懷與情緒滿足,而毛絨玩具則成為了他們尋求安慰和陪伴的不二之選。通過與毛絨玩具的互動,年輕人能夠緩解內心的壓力,找到一種情感上的寄託和滿足。